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酸菜的由來和歷史

酸菜的由來和歷史

關於“酸菜”的形成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的西周時期。據《周禮》記載酸菜又稱為“菹”,這個字的含義就是酸菜或腌菜。“饋食之豆,其實葵菹”,也是《周禮》中有關酸菜的表述。

南朝農學家賈思勰,其編著的《齊民要術》中,曾將這種腌制的酸菜稱為“菘”,就是大家比較常見的白菜。在這部綜合性農學著作中,不僅詳細介紹了古人使用白菜,腌漬酸菜的工序和多種方法,而且還指出酸菜是北方人,飲食結構中不可或缺的美食。《詩經》中也曾有:“中田有廬,疆場有瓜,是剝是菹,獻之皇祖”的說法。如果從這個觀點來看,酸菜在先秦就已經出現。事實上如果大家認真翻閱古籍,不難發現早在幾千年前的漢朝時期,東北人其實就已經吃上了酸菜。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雲:“菹,酢菜也”。“酢”就是變酸、腐敗的意思,當“菹”“酢”了之後就變成了酸菜。另外《周禮》還曾提及“七菹”,即“韭、菁、茆、葵、芹、_、_”。這七種蔬菜不僅是當時社會中的家常菜,而且也是制作酸菜的主要原料。尤其是北魏時期《齊民要術》對酸菜的記載,更加堅定了東北人吃酸菜的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