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字壹***6畫,漢字介紹如下:
壹、漢字簡介:
1、興是漢語常用字,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其本義是擡起來,即《說文舁部》興起也,引申為起身,升起,奮發,產生,創辦等義。
2、興是會意字,甲骨文的興字中間部分像個兩頭各有兩個短把的盤,盤的兩段都有兩只手,像以手壹齊把盤舉起來,這也就是興的本義舉起。
2、而到了甲骨文,興的盤子下方多了壹個口,用口說明四手***舉的盤子是壹種盛器,興為以後興的形體定了型。
3、周代金文和秦代小篆的興字,上手和下手略有變異,但盤和口已合並,訛變成同。到了漢代隸書以後,盤上兩手變成臼,盤下兩手訛變了。於是以漢隸為基文,發展為楷書的興。隋唐以後,出現了草書,到了元代便把這草書楷化為簡化興字。
二、古籍釋義:
1、《唐韻》《韻會》《正韻》並虛陵切,音?。《爾雅釋言》興起也。《詩小雅》夙興夜寐。《禮中庸》國有道,其言足以興,註興謂起在位也。又《廣韻》盛也。《詩小雅》天保定爾,以莫不興。《箋》興盛也。
2、《五音集韻》舉也。《周禮夏官大司馬》進賢興功,以作邦國,註興猶舉也。又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下柎之功,末應將興,註興猶動也。又《詩大雅》興迷亂於政。《箋》興猶尊尚也。
3、又《周禮地官旅師》頒其興積,註縣官徵聚物曰興,雲軍興是也。又《司稼》平其興,註所徵賦,又州名《五音集韻》漢置武都郡,魏立東西州,梁為興州,因武興山而名。
4、又縣名李顒《涉湖詩》旋經義興境,又殿名張衡《西京賦》龍興含章,註龍興殿名,又姓《姓譜》漢濟陰王,謁者興渠。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並許應切音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