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漢字是何時流入朝鮮的?拜托各位了 3Q
漢字是怎樣傳入古朝鮮的? 文 / 王雄 ——“漢水文化”劄記之三十三 據最近出版的《鳳凰周刊》報道:漢字在韓國幾經沈浮,今日時來運轉。隨著漢字使用的越來越普遍,韓國已形成了壹股濃烈的漢語熱。城市交通要道,恢復使用已經消失多年的漢字和漢字標誌。各地中學開始推行“1800個常用漢字必修教育”。韓國最具影響力的《朝鮮日報》,在第壹版以醒目的文章標題所示:漢字考試不及格的應聘者將被淘汰。專家認為,韓國已經走上了漢字廣泛使用的新時期。 文化上,韓國是與中國最相近的國家。甲午戰爭前古朝鮮的重要歷史文化典籍,基本上都是用漢字記載的。直到1945年朝半島南北方的報刊、政府文書仍然是韓、漢文字混用,並且大約壹半是方塊漢字。朝鮮半島光復後,為了強化韓文,韓國自動脫離了漢字文化圈,中斷甚至廢止了漢字的使用。 中韓建交後,恢復漢字教育是韓國各界的普遍呼聲。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從縱向看,如不恢復漢字教育和使用,韓國人讀不了自己歷史文化典籍,談不上對韓國文化歷史的傳承。從橫向看,中國是韓國最大的商品出口市場,年雙邊貿易額達到千億美元以上。韓國商品出口額的近百分之二十是輸出到中國,百分之四十(包括中國)輸出到漢字文化圈國家和地區市場。 地理決定歷史。翻開韓國地圖,中國的地名幾乎遍及全國,其中有湖北的江陵、襄陽、黃州、利川,還有湖南的洞庭、長沙,河南的南陽、淮陽,江蘇的丹陽等等。甚至連韓國現在的首都首爾壹年多前還叫漢城(又稱漢陽),與我國漢水下遊的漢陽相同。漢江也與中國的漢江壹樣,東西走向,其發源地都叫太白山。 關於韓國與中國歷史文化淵源,筆者已在《韓國為啥與咱爭奪端午節?》壹文中予以了膚淺的論述。這裏筆者想探討壹下:漢字是怎樣流入古朝鮮的?意在再論韓國與中國漢水文化之淵源。 早在20世紀30年代國學大師錢穆先生就提出:“先秦的湘、沅、澧諸水都在今湖北省境、分布於漢水流域壹帶,以後楚人南遷、地名隨遷。”史載,長江中遊地區的巨大變化集中發生在公元555~561年間,主要是壹大批原在漢水中遊兩岸的古地名向南遷移到了長江中遊兩岸。古朝鮮江原道的古地名和今民俗的發生和繼承,原因亦同此理。只不過前者是發生在中國,後者則發生在韓國;前者是南北推移,後者是東西遷徙。 追蹤溯源,公元前7世紀,漢江中遊荊楚腹地有兩個苗蠻小國,羅國和盧國。羅,熊姓,與楚有***同淵源。楚武王並吞羅國,國亡,以國名為姓,子孫便由熊姓改為羅姓。成為楚國的附庸國。盧國和羅國同屬苗蠻,但來源卻不相同。公元前7世紀,盧人順著離嘉陵江不遠漢水上遊朝南遷徙,到達漢江中遊的襄陽縣西,建立了盧國。楚人入侵,盧國和羅國同時滅國。 據史料記載,羅、盧氏族是跟隨著壹個名叫韓終的方士在公元前215年渡海到韓國的。韓終與同時代的徐福壹樣,是為秦始皇求藥入海,徐福到了日本,而韓終卻到了韓國。韓終煉丹采藥,修煉成仙。也有學者認為,秦滅楚後8年,韓終帶著羅氏、盧氏等楚國亡民有準備地逃離了秦國,渡海到了朝鮮半島東南部。而韓國的漢字傳入時間大約在戰國至漢初,這和韓終之屬到韓國的時間吻合。 專家分析,韓終可能就是韓國檀君神話中桓雄的原形。史籍中記載韓終已經修煉成仙,完全有可能被後人奉為天神,韓終帶領以羅氏族、盧氏族為主的三千臣民,選擇適合居住的太白山下落戶。而神話中桓雄與熊女所生的檀君,應該是以熊為圖騰的新羅首領。新羅率先統壹了半島,並以熟練使用漢字的優勢,創造並記錄下來了開國神話。 這時的韓國,其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與中國的漢藏語系不太壹樣,但古朝鮮文化落後,壹直沒有自己的文字。作為中國附庸國,古朝鮮是朝語與漢語並用。他們只能以口頭方式進行文化交流,無法充分表現民眾的思想感情,其生活知識和年積月累的農業耕種經驗和農耕方法也都無法長久地流傳下去。韓終及三千臣民的到來,帶來了漢字文化,也為韓國人帶來了新生活的曙光。當然,最早只有古朝鮮的貴族、官員會使用漢字,稱為“吏讀文字”。 到了古朝鮮世宗國王時期,也就是中國的明朝時,古朝鮮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上都得到壹定的發展,因而朝鮮民眾對擁有自己民族文字的願望更為強烈。作為壹個想要發展民族文化,推進國家獨立的朝鮮君王,世宗執意要創制出壹種獨特而易學易懂的朝鮮本土文字。壹批優秀學者受到音樂和北方遊牧民族拼音文字的啟發,設想由28個字母組成的朝鮮文字。世宗特意派遣壹位古朝鮮知名學者,前後十幾次到中國來學習、研究漢字精髓,歷時達三十年之久,最終於1446年發明創造了朝鮮文字。古朝鮮在使用了近千年的中國漢字以後,終於有了自己的民族文字。 令人好笑的是,前壹段時期,韓國人居然到處宣揚:漢字是由韓國人發明的。2006年10月10日《朝鮮日報》報道,韓國首爾大學歷史教授樸正秀日前對記者說,經過他十年的研究和考證,認為是朝鮮民族最先發明了漢字,後來朝鮮人移居中原,把漢字帶到了中國,才形成了現在的漢文化。 據《淄博日報》報道:“韓國前總統盧泰愚山東尋根,說姜子牙是他的祖先。”從而在韓國引發了盧姓到山東尋根的熱潮。其實,這是壹場歷史的誤會。因為韓國盧氏應是漢水流域楚國盧戎之後裔,祖籍應該是湖北襄陽。另據《河南商報》報道,有韓國媒體報道,已就任聯合國秘書長的韓國人潘基文祖上出自河南滎陽。滎陽,古時為楚漢戰處。 顯然,韓國人以漢字發明者自居,是壹種自卑心理作怪。韓國國土小得可憐,而且曾是中國的被保護國,它的文化大多數來自中國,令韓國人覺得無臉見人。韓國的文字過去壹直使用漢字,它的圖書館充斥著中國的古籍,民間流傳著中國的故事,過的節日有很多是中國節日,紀念的偉人也是中國古代偉人。再看看韓國人的姓氏,也絕大多數都是中國的姓氏。高麗人其實是壹個被漢族高度同化的民族,同化的程度甚至超過好些至今還在中國版圖上的少數民族。 不用置疑,韓文化的主體部分是中國南方文化,而且直接受到漢水文化的影響。韓國人關於端午、漢字、印刷、韓醫等方面的那些說法雖然都有壹定歷史依據,卻是忽略或掩蓋了更早的史實。在近期舉行的韓國文化與中國楚文化淵源關系探究學術研討會上,專家作出結論:韓國文化烙上了中國漢水文化的深刻印記。這個結論是非常符合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