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宋體是誰發明的呢?
宋體
有人說是秦檜——沒錯,是南宋宰相秦檜陷害了著名抗金名將嶽飛。他們說,雖然秦檜是壞的,做了許多臭名昭著的壞事,但它不是沒有優點。比如秦檜的書法很好,在瘦金術的基礎上發明了宋體,現在名揚天下。宋徽宗非常滿意,下令將這種文體分發到全國各地,要求地方官員在給法院寫信時使用這種文體。於是這種字體傳遍了全國。至於為什麽不叫“琴緹”而叫“宋緹”,那是因為人們討厭秦檜的個性,不願以他的姓氏命名,所以改叫宋緹。
這句話有真實的成分。秦檜陷害嶽飛,名聲不好,這是事實。秦檜的書法功底很深(畢竟是個正經的學者和大師),留存下來的書法拓本《別紙勤棍》也確實溫婉大方,不遜於同時代的書法家。然而,秦檜並沒有發明歌曲風格;宋風格的出現與無關。
秦檜
原因很簡單:宋體發明的時候,秦檜已經去世200多年了。
宋體是壹種印刷字體。它的出現歸功於南宋印刷業的蓬勃發展。
南宋以前,人們在文化交流活動中使用書法。很多流傳至今的古代書法經典,大多是書信。南北朝時期,由於佛教的發展,大量佛經進入文化交流活動。為了滿足佛教信徒的需求,人們不得不提高抄寫佛經的速度,由此產生了壹種滿足快速抄寫需求的書體——抄經。
在唐朝,人們發明了雕版印刷。雕版印刷用的字體主要是抄經。到了宋代,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雕版印刷真的迎來了壹個“黃金時代”,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活字印刷術剛剛發明出來,還沒有廣泛應用——印了很多書。公元971年,派官員張到四川成都刻制並收藏了壹部大藏經。張用了65,438+02年的時間制作了65,438+03,000件刻本,終於圓滿完成了任務。
三藏
到了宋代,雕版印刷有壹個很大的貢獻,就是把印刷字體和手寫字體分開了。日常生活中更多使用手寫字體,書籍印刷中更多使用印刷字體。特別是南宋時期,印刷工匠已經能夠熟練使用被稱為“過渡仿宋體”的字體,快速制作木刻,大量印刷書籍。這些書被稱為宋刻本。宋代雕版設計精美,雕版印刷精美,字體優美,紙墨俱佳,歷來為歷代文人墨客所重視和追捧,價格極其昂貴。
明朝崇禎年間,江蘇著名的刻書家、藏書家金毛公開懸掛各種宋刻本以求開悟,並出重金購買:“凡攜宋抄本到達者,門主以數葉為錢,每葉二百元。持舊稿到達者,每葉收40元。現在的善本來的有,別家壹千,師傅壹千兩。”金毛用200兩銀子買了壹頁,用1200兩銀子買了壹本書,真是犧牲。
宋版畫
因為宋代的刻本太珍貴了,壹般人根本買不起。我們做什麽呢明代出版界的人想了壹個重印宋刻本的辦法。工匠們為了節約成本,追求效率,並沒有全部臨摹,只是簡單地刻上“皮廓字”,最終形成了壹種全新的印刷字體。這種印刷字體就是廣為流傳的宋體。
有朋友問:既然宋體是明朝發明的,不是宋朝發明的,為什麽不叫“明體”呢?這是因為明清文人對宋代文化極為推崇,宋體與宋刻有壹定的文化傳承關系,故命名為宋體。1673年,康熙帝在《靜安文通考》的序言中明確指出:“此後刻書時,凡體皆稱宋體字,楷書稱軟字。”
康熙皇帝
從此,宋體有了自己特殊的名字。
然而,雖然中國人把這套明朝發明的印刷字體稱為“宋體”,但外國人並不“買賬”。明朝時期,這套印刷字體傳到了日本。日本人制作活字模具時,簡稱“明式”或“明式”。上世紀中葉,臺灣省和香港從日本引進照排及相關字體時,都曾壹度使用“明式”的名稱。
看完這篇文章,妳還認為宋體是秦檜發明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