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晉南北朝以後茶文化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

晉南北朝以後茶文化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

相關研究表明,在中國茶文化的發展中,三國之前和兩晉南北朝時期,應該屬於茶文化的啟蒙和萌芽階段。大量資料證實,中國西南地區是世界產茶中心,更準確地說是雲南省,但茶文化的起點在四川,這是因為當時四川巴蜀的經濟文化比雲南發達。商朝末年周初,巴蜀人已經喝過茶了,也就是公元前1066年。西漢初年(公元前53年),蒙頂山坎羅吉大師普會(俗名吳理真)開始人工種植茶樹。4世紀末以前,由於對茶的崇拜,巴蜀人以茶命名。可以說,中國的巴蜀地區是最早有人喝茶、種茶的地方。到了兩晉南北朝,飲茶在江南盛行。而且,飲茶開始進入這個時期。

到了唐代,中國的茶文化基本形成,表現在:壹是茶葉物質豐富,茶葉生產加工具有壹定規模;第二,茶學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體系,茶事活動從實踐上升到理論;第三,飲茶在精神領域有完美的體現,如提出茶道、茶道、茶文化與中國儒、禪、道的哲學思想緊密結合;第四,茶文化作品和茶詩詞畫多。第五,作為上層建築,茶政開始出現。

在此期間,世界上第壹部關於茶和茶文化的專著問世。是唐代陸羽寫的,寫於公元780年。《茶經》是壹部茶葉百科全書。涉及到生物學、栽培學、制茶學、分類學、生態學、數學等等。同時還記載了唐代以前有關茶的不同神話、寓言、史書、詩歌、傳記、地理、數學等書籍,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從宋代到明初,中國茶文化的發展達到頂峰。所以我們說,“茶盛於唐,盛於宋。”這壹時期,茶葉產品開始由團茶向散茶發展,打破了團茶和餅茶壹統天下的局面。同時出現了團茶、餅茶、散茶、粉茶,茶區大面積南移,使得茶業提前壹個月上市。大觀元年(公元1107),宋徽宗·趙霽率先撰寫了《大觀茶論》。到了元明時期,中國傳統的制茶方法已經基本具備,同時更多的文人涉足茶葉,如文徵明的《惠山茶談》、陸羽的《煮茶圖》、《品茶圖》、唐寅的《沏茶圖》。

到了清代,中國的茶文化進壹步發展,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比如清末民初,城市茶館興起,發展成為適合社會各階層的活動場所。它將茶與曲藝、詩歌、戲劇、燈謎等民間文化活動結合起來,形成了壹種特殊的“茶館文化”,“客來拜茶”已成為普通百姓的禮儀美德。由於制茶技術的發展,到了清代,六大類茶基本形成。除了最初的綠茶,出現了白茶、黃茶、紅茶、綠茶(烏龍茶)。茶葉種類的增加,不同的制茶技術,以及中國的地域和民族差異,使得茶文化的表達更加豐富多彩。

縱觀中國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可以看出茶文化的內涵極其豐富。總的來說,茶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關於茶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茶文化的結構體系包括茶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層次。茶文化的物質形態表現為茶史跡、遺物、茶詩、茶畫、茶歌舞、各種名茶、茶館、茶具。精神形態表現在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守誠,以茶養生,盲從茶。還有中間的表現形式,如茶政、茶法、茶禮、茶俗等,屬於制度文化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