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沿革復雜多變,歷史上有多個名稱,比如有叫南康郡、南康國、虔州,之後還有百勝軍、昭信軍。
基本介紹 中文名 :虔州 別稱 :廬陵郡 由來 :宋代 特點 :沿革復雜多變 歷史沿革,遺跡,來歷,古籍記載, 歷史沿革 贛州沿革非常復雜多變,歷史上有多個名稱,比如有叫南康郡、南康國、虔州,之前還有百勝軍、昭信軍。但是其中對我們贛州影響最為深重的,而且現在還在用的有兩個,壹個是虔州,壹個是贛州,虔州之名起源於隋代。現代贛州的簡稱為虔。 隋 開皇九年(589年),改南康郡為虔州,隸洪州總管府。大業初復為南康郡。 唐 唐初又改虔州,唐貞觀元年(627年)分天下為十道,虔州隸江南道。 682年(永淳元年),析南康東南地復置南安縣(約轄今信豐、龍南、定南、全南等地),虔州領5縣。 705年(神龍元年),復置大余縣,虔州領6縣。 開元二十壹年(733年),江南道各分為東、西道,虔州隸江南西道。 742年(天寶元年),南安改名信豐縣,並分出原南安地置百丈泉,後改虔南鎮。 乾元元年(758年),撤銷江南西道,以原江南西道區域設定江西觀察使(基本等於今江西省地域)。 788年(貞元四年),分出雩都三鄉和信豐壹裏復置安遠縣,虔州領7縣。 904年(天佑元年),從雩都縣分出象湖鎮置瑞金監。 五代十國 909年(後梁開平三年),虔州屬梁。 910年(開平四年),以虔、韶2州置百勝軍。 937年(南唐升元元年),改百勝軍為昭信軍,虔州屬之。 911年(乾化元年),析南康縣地置上猶場。 952年(南唐保大十年),改上猶場為上猶縣,翌年改瑞金監為瑞金縣,虔南場為龍南縣,石城場為石城縣。至此,虔州領11縣:贛縣、於都、信豐、南康、大余、虔化、安遠、上猶、瑞金、龍南、石城。 宋 975年(宋開寶八年),改昭信軍為軍州。 976年(大平興國元年),改軍州復為虔州。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在州之上改道為路,虔州屬江南路。 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分江南路為江南東路和江南西路,虔州屬江南西路。 1153年(紹興二十三年),校書郎董德元以“虔”字為虎頭,虔州號“虎頭城”,非佳名,奏請改名,詔改虔州為贛州(取章、貢二水合流之義,且保留虔字的底部“文”,故稱為贛)。 遺跡 我們知道贛州是壹個宋城博物館,宋代可以說贛州歷史文化最為輝煌的時期,在宋代時期贛州的政治、經濟、商業和文化達到壹個鼎盛的時期,被譽為全國34座名城之壹。宋代留給我們很多東西,比如全長3664米的宋城墻,地下水系統福壽溝,還有慈雲塔、竈兒巷、 南市街等等都是宋代的文化遺跡。 來歷 宋代不僅為贛州留下很多文化遺產,而且它在名字上都讓我們享用了千年,今天就先說說虔州的來歷。虔州的來歷按照贛州府誌上來說,是因為境內有虔化水而得名,虔化水是從寧都流過來的,這就與寧都歷史上叫虔化縣有關,所以我們說虔州名壹定要搞清楚寧都和虔化是怎麽來的?寧都是三國時期從於都的東北部析出來的壹塊地方,當時於都為六縣之母。三國之後到西晉時期又把寧都改成了陽都,再後面到了南北朝時期,以陽都境內的壹個虔化屯,它周圍的地方又分出來壹塊地方叫虔化縣,那麽它以虔化屯為名就出來了虔化縣,然後虔化縣和寧都縣在之後不斷地合並又分開,然後兩個名字又壹直混用,壹直用到南宋紹興23年才和贛州壹起改的。那麽我們講虔化縣當時境內的有壹條水橫穿整個縣的境內,這條水源於肖田鄉的朗際村,朗際村是和撫州壹個分水嶺的村莊,它的水從上面留下來以後就形成了今天的梅江,當時叫虔化水。因為它流過虔化縣境內,虔化水經過寧都、於都境內到了贛州的龜角尾下面匯入贛江,所以在隋代開皇9年的時候,州府就取這條從虔化縣過來的虔化水,取這個虔字就叫虔州。虔州的歷史是從隋代開皇9年,壹直到南宋宋高宗時期也就是紹興23年,這中間大概有500-600年的歷史,虔州到後面改成贛州以後,這個名字到現在繼續沿用,就是說人們把它當成贛州的別名,很習慣得把贛州叫虔州、虔城。 古籍記載 虔州,南康。上。開元戶三萬二千八百三十七。鄉五十七。元和戶二萬六千二百六十。鄉五十七。孫權嘉禾五年,分廬陵立南部都尉,理雩都,晉武帝太康三年罷都尉,立為南康郡,至永和五年移理贛。隋開皇九年平陳,罷南康郡為虔州,大業三年罷虔州,復為南康郡。武德五年,又再置虔州,蓋取虔化水為名也。 州境:東西壹千四百二裏。南北壹千三百三十九裏。 八到:西北至上都四千壹百二十五裏。西北至東都三千三百壹十五裏。東至建州壹千五百八十五裏。西至郴州壹千壹十二裏。南至循州壹千六百壹十四裏。 北至吉州四百七十四裏。 貢、賦:開元貢:白?布,幹姜。元和貢:白?布,蜜梅。 管縣七:贛,南康,信豐,大庾,雩都,虔化,安遠。 贛縣,上。郭下。貢水西南自南康縣來,章水東南自雩都縣來,二水至州北合而為壹通謂之贛水,因為縣名。 南康縣,上。東北至州八十裏。西漢灌嬰所置南壄縣也,屬豫章郡。獻帝初平二年析南壄置南安縣,晉太康五年改為南康。 信豐縣,上。北至州壹百九十五裏。獻帝初平二年分南壄立南安縣,晉武帝改為南康。永淳元年析南康更南安,天寶元年改為信豐。 大庾縣,上。東北至州二百二十裏。南康記雲:“前漢南越不賓,遣監軍庾姓者討之,築城於此,因之為名。”隋以為鎮,神龍初改鎮為縣。 雩都縣,上。西北至州壹百七十裏。漢初所置,因雩都水為名。 虔化縣,上。西南至州四百七十六裏。本漢贛縣地,吳寶鼎三年初置新都,晉太康元年改為寧都,隋開皇十八年,改寧都為虔化。 安遠縣,上。西北至州五百二十裏。梁大同中,於今縣南七十裏安遠水南置安遠縣,隋開皇中廢。貞元四年,刺史路應重奏分雩都縣地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