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籍中的桑枝簡介

古籍中的桑枝簡介

桑枝為中藥名,出自《本草圖經》。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 的幹燥嫩枝。桑枝呈長圓柱形,少有分枝,長短不壹,直徑0.5~1.5cm。表面灰黃色或黃褐色,有多數黃褐色點狀皮孔及細縱紋,並有灰白色略呈半圓形的葉痕和黃棕色的腋芽。質堅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切片厚0.2~0.5cm,皮部較薄,木部黃白色,射線放射狀,髓部白色或黃白色。氣微,味淡。桑枝飲片為橢圓形的斜薄片,俗稱瓜子片,片面黃白色,呈放射狀紋理,中心有髓,白色,海綿狀,周邊灰黃色或黃褐色,質堅韌,氣微,味淡。酒桑枝表面呈黃色,略帶焦斑,稍有酒氣。炒桑枝表面微黃色,偶有焦斑。

桑枝味微苦,性平,歸肝經,具有祛風濕,利關節的功效,用於風濕痹病,肩臂、關節酸痛麻木。桑枝生品以祛血中風熱為主,可用於風熱入營血所致遍體風癢,肌膚幹燥,紫白癜風。多煎湯外洗或煉膏塗抹,也可內服。酒炙後,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作用增強。炒桑枝善達四肢經絡,通利關節,用於肩臂關節酸痛麻木,水腫腳氣等。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詳見百科詞條:桑枝 [ 最後修訂於2017/4/29 9:44:13 ***5936字 ] 以下結果自動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現與主題不相關的內容,請自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