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文言文讀書的重要性

文言文讀書的重要性

1. 學習文言文到底有什麽意義

學習文言文最主要的就是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

具體有以下幾點意義:1、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壹些歷史知識、文學知識和社會生活知識,增強了解社會、認識事物的能力。2、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壹,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這些遺產記載著我們 祖先在思想、科學、文藝等方面的高度成就,是智慧和血汗的結晶,是須臾不可 丟棄的。3、促進現代漢語學習,提高語文水平 古代漢語是現代漢語的基礎,是“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1333366303237源”;現代漢語是古代漢語的繼承和發展,是“流”。

兩者是同壹種語言發展的不同階段,並不是兩種語言。文言文中的許多詞匯依然保存在現代漢語中。

所以,學習文言文,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倉庫,提高語文水平。4、培養多種能力,提高美學素養 學習文言文,使學生懂得壹些歷史知識、文學知識和社會生活知識,增強了 解社會、認識事物的能力。

文言文語言優美,韻律工整,音調和諧,經常誦讀,不僅培養了語感,還提高了記憶能力。擴展資料文言文是以古漢語口語為基礎的書面語,在遠古時代文言文與口語的差異微乎其微。

現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壹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

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來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壹說法。

其特征是註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經過歷代文人修飾越顯浮華,唐代起文學大家韓愈等發起“古文運動”,主張回歸通俗古文。

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壹般都會對其標註標點符號。特點: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離、行文簡練。

文言的特點,是相對白話(包括口語和書面語)而言的,主要表現在語法與詞匯兩方面。

2. 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性

最直接的重要性就是:妳考試要考,不學考試不及格妳就會倒黴。(這個是說笑的)

文言文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積澱的載體,通過學習文言文,可以拓寬視野,培養自己的文化底蘊。中華文明是有延續性的,中華文化又是融會貫通的,很多現在我們所需要的知識在古代典籍中都能找到,如果對文言文壹竅不通,那根本無法深入研究。而且文言文並不是學文科的人才需要學。比如說妳要做個物理學家,古文獻中有很多物理知識,以散文或筆記小說的形式記錄下來了,妳需要參考這些文獻,但是並不會有人幫妳翻譯好現成的現代漢語,那妳只能自己捧著古書看古文了。又比如說妳想成為壹名企業家,古代有很多管理哲學可以借鑒,又需要妳從古籍中去學習,看不懂文言文不是很慘?

再從個人修養上來說,通過學習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深化自己的思想,對個人氣質、生活態度都有影響。

所以咯,有興趣就好好學,沒興趣的至少也打個基礎吧。總有壹天是用得到的。

3. 關於讀書重要性的古文

勸學

荀子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壹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壹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師說

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送東陽馬生序》 全文

原文: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觀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了,不敢銷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裏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壹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苦此。

今諸生學於太學,縣官日有稟銷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4. 讀書的重要性

高爾基先生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書還能帶給妳許多重要的好處。多讀書,可以讓妳覺得有許多的寫作靈感。

可以讓妳在寫作文的方法上用的更好。在寫作的時候,我們往往可以運用壹些書中的好詞好句和生活哲理。

讓別人覺得妳更富有文采,美感。多讀書,可以讓妳全身都有禮節。

俗話說:“第壹印象最重要。”從妳留給別人的第壹印象中,就可以讓別人看出妳是什麽樣的人。

所以多讀書可以讓人感覺妳知書答禮,頗有風度。多讀書,可以讓妳多增加壹些課外知識。

培根先生說過:“知識就是力量。”不錯,多讀書,增長了課外知識,可以讓妳感到渾身充滿了壹股力量。

這種力量可以激勵著妳不斷地前進,不斷地成長。從書中,妳往往可以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使妳不斷地改正錯誤,擺正自己前進的方向。

所以,書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多讀書,可以讓妳變聰明,變得有智慧去戰勝對手。

書讓妳變得更聰明,妳就可以勇敢地面對困難。讓妳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這樣,妳又向妳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邁出了壹步。多讀書,也能使妳的心情便得快樂。

讀書也是壹種休閑,壹種娛樂的方式。讀書可以調節身體的血管流動,使妳身心健康。

所以在書的海洋裏遨遊也是壹種無限快樂的事情。用讀書來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壹種十分明智的。

讀書能陶冶人的情操,給人知識和智慧。所以,我們應該多讀書,為我們以後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紮實的基礎。

5. 學好古文最重要的是什麽

怎樣學習文言文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推薦的兩套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教學占了整個教學內容的40%,而且相對集中在高壹年級。

其中,高中《語文〈試驗本〉》高壹年級兩個學期各6個單元,文言文分別占3個單元;《高中語文實驗課本》高壹年級則全年集中文言文教學,上下冊各4個單元。在文言文教學總量擴大、要求提高的情況下,如何學好文言文,本文想結合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談壹些想法。

新修訂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教學,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背誦壹定數量的名篇。重點掌握常見的150個文言實詞,18個文言虛詞和重要的文言句式在課文中的用法。

教學大綱的要求,有兩層基本涵義:壹是文言文閱讀的要求和方法,二是文言基礎知識的積累和掌握。下面試作分別說明。

首先,文言文閱讀的要求和方法,概括地說,就是誦讀、理解、背誦 。誦讀、理解、背誦,誦讀是核心、是關鍵、是文言文學習的立足點。

所謂誦讀,朱自清先生曾說:“誦讀是壹種教學過程,目的在培養學生的了解和寫作能力,教學的時候先由老師範讀,後由學生跟著讀,再由學生練著讀,有時還得背誦,除背誦以外都可以看著書。”由此可以看出,在誦讀教學中,除掉老師的範讀外,學生所要作的就是“跟著讀”、“練著讀”、“背誦”和“看著書(讀)”,換句話說,誦讀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探究的學習過程。

這當中,讀是關鍵。讀,首先要聽老師範讀。

從老師的範讀中應該領悟些什麽,請看梁實秋先生回憶他的老師徐錦澄先生講課:徐先生於介紹作者之後,朗誦全文壹遍,這壹遍朗誦可很有意思。……不論是古文或白話,壹字不茍地吟詠壹番,好像是演員在背臺詞,他把文字裏的蘊藏著的意義好像都給宣泄出來了。

他念得有腔有調,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氣勢,有抑揚頓挫,我們聽了之後,好像是已經領會到原文的意義的壹半了。好文章擲地作金石聲,那也許是過於誇張,但必須可以瑯瑯上口,那卻是真的。

從這裏可以看出,文章的腔調、板眼、感情、氣勢、抑揚頓挫以及所蘊藏著的意義,都要通過朗誦表達出來。而學生在聽老師的範讀中,也正要獲得對文章的這方面的最初的也是最直觀的印象和認識,從而激發起自己誦讀的欲望,以達到進壹步“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的目的。

腔調、板眼、感情、氣勢、抑揚頓挫以及文字所蘊藏著的意義等等,不是壹下子就讀得出來的,它是學生在不斷地聽範讀、跟著讀、練著讀的誦讀過程中逐步體會、領悟、感知得來的。尤其要註意以下幾點: 第壹要讀音正確。

這是由於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間有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讀所決定的。壹般來說,課文註釋中對這壹些都註明了讀音,要依據註音,認真讀準。

這裏要著重提壹提“破讀”的問題。所謂“破讀”,就是改變字(詞)的讀音以區別不同的意義或詞性的壹種方法。

如“衣”用作名詞時讀yī,用作動詞(穿衣)時讀yì;“食”在表示吃時讀shí, 在表示給人吃時讀sì。不過現在有的破讀音已經進入現代漢語中,壹般字典也已有註明,如美好的“好”(形容詞)讀hǎo,愛好的“好”(動詞)讀hào,難易的“難”(形容詞)讀nán,災難的“難”讀nàn等等。

而有些破讀現在已不加特別區分,如葉公好龍的“葉”,舊讀shè,現在可以讀為yè了。掌握破讀,對辨析詞性詞義,加深對文言文的理解,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要註意停頓。包括句中停頓和句間停頓。

能正確劃分句中停頓和句間停頓,表明了對語句層次和大意的正確理解,這要在對詞句含義理解的訓練中,通過誦讀來實現。 此外,還要註意讀出語氣、讀出語勢,等等。

實際上,誦讀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反復熟讀課文,逐步加深理解,直至可以背誦的學習過程。 我們不贊成在文言文的學習中,搞繁瑣的語法分析,機械的誦記名詞術語,也不主張呆板的所謂字字落實、句句落實。

我們主張學習文言文,要在誦讀中感知,在誦讀中領悟,在誦讀中積累語言的素材,最後達到將文言變成自己語言習慣的壹個部分。 這樣的壹個學習過程,誦讀、識記、理解是同步進行的。

我們所說的對文言文的理解,主要是指對文章內容上的整體的領會、把握。這種領會和把握應當:①著眼於全篇的內容;②著眼於文意的溝通;③著眼於文章的篇章。

至於背誦,這也是由於文言文學習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字詞的識記,詞句含義的理解,作品思想內容的把握,都要靠熟讀成誦才能做到。

而且,語言文字的學習,概念和規則並不是最重要的,不是記住了規則就能說話、寫作、閱讀;語言學習是先實踐、運用,然後理解。因而語文學習需要背誦,而文言文的學習則更強調背誦了。

能夠“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主要靠背誦量的不斷積累。因此,新修訂的小學、初中、高中語文教學大綱,都對背誦作了量的規定。

其中,小學背誦古詩詞80首,初中背誦文言文20篇、古詩詞50首,高中背誦古文20篇、詩詞曲50首。這樣壹些篇目全部誦讀至背誦,爛熟於心,達到上述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