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文化人丨為什麽「玫瑰」是王字旁的,而不以

文化人丨為什麽「玫瑰」是王字旁的,而不以

為什麽玫瑰的漢字名稱是玉(王)旁,而不是像其他植物花卉那樣以草字頭或木旁的漢字來命名,像薔薇、蘆薈、茉莉、梔子、桂花、杜鵑等?當然也有很多不從草木旁的花草樹木,比如水仙、月季、牡丹等,但是從玉(王)旁的植物名稱真的不多見。而玫、瑰二字本應是形容美玉的詞匯,為什麽會用來取名花卉呢?這其中是否有何說法?

玫瑰控表示這個問題目前尚無定論。諸多來源說法不壹,最可信的應是出於植物的形象演化+名稱諧音。

關於「玫瑰」二字的解釋,最早可見於東漢的《說文解字》:

玫,石之美者,瑰,珠圓好者。

在此之前,西漢的司馬相如已在他的作品中多次提到玫瑰。如《上林賦》:

玫瑰碧琳,珊瑚叢生。

又如《子虛賦》:

其石則赤玉玫瑰,琳瑉琨珸,瑊玏玄厲,礝石武夫。

對此的解釋,壹般也都認為“玫瑰”為美玉,且很可能是赤色 / 紅色的美玉。

很多人由此推論,早期的“玫瑰”二字其實確指玉石,和植物並無關系。但事實好像不是這樣。可參見成書於東晉年間的《西京雜記》:

樂遊苑中有自生玫瑰樹。樹下有苜蓿。

西京,即西漢首都,長安。自生,應指自然生長。既然和苜蓿相提並論,可見這裏的玫瑰,當是植物無疑。

即使是作者筆誤,將其他花木誤指為玫瑰,至少也能說明,東晉年間,“玫瑰”已經不光是表示玉石的詞語,同時也已經具備植物的意義了。

但很神奇的是,與之差不多同時期的花木書籍《魏王花木誌》,卻未見關於“玫瑰”的記載。所以《西京雜記》的這壹句話,也顯得很玄乎。

到了唐朝,“玫瑰”已經公認是植物的名稱了(但作為玉石之名也並未取消)。

唐·唐彥謙《玫瑰》

麝炷騰清燎,鮫紗覆綠蒙;

宮妝臨曉日,錦霞落東風。

無力春煙裏,多愁暮雨中;

不知何事意,深淺兩般紅。

至此,關於“玫瑰”作為植物名的釋義仍然十分缺乏。直到兩宋、明清時期,花木文化開始大力發展,專業人士開始編撰植物名錄,這時才開始對玫瑰之名有所詮釋。但眾說紛紜,仍然沒有定論。

大概就是這樣:迷人的色彩和芳香令人珍重,以美玉相比,絲毫不遜色。但促成這壹聯想的,是什麽必然因素,發生於什麽時期,就實在是撲朔迷離,無從考證了。

再說兩個網絡流傳甚廣,但不甚靠譜的版本:

1、玫瑰果實鮮紅飽滿,令人想起紅色玉石。

翻遍能找到的幾乎所有花木古籍,重視、吹捧的幾乎都是玫瑰的色與香,幾乎沒有誰提到過玫瑰的果實。可見古人關註的點並不在於此。

2、由玫瑰花可以提取芳香精油,名為“玫瑰油”。國人第壹次見到國外傳入的紅色“玫瑰油”,覺得與名為“玫瑰”的紅色玉石非常相像,故名。

這個純屬牽強附會的好事之說。玫瑰乃中國原產,所提煉的精油也絕非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