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沈華的收藏之路

沈華的收藏之路

我正站在困惑和命運之間。很久沒學專業了。我真的不敢說收藏的經歷。但畢竟在收藏的道路上跋涉了30多年,有些苦也有些甜。把它們寫出來,供想進入收藏之門的同行收藏者參考,或許會有所啟發。

王國維先生在《世說新語》中說:“古今之大業、大學問者,必經三界:‘昨夜西風雕碧樹。壹個人上高樓,看世界的盡頭。“此第壹名也。腰帶漸寬,因伊憔悴,我也不後悔。這第二個環境也是。‘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在昏黃的燈光下。’這個第三名也是。回顧三十多年的收藏歷程,我的收藏之路也應該分為這三個境界。

我出生在吉林,在北京長大。我在1968隨父母被送到五七幹校(現湘北勞教農場),在那裏度過了童年。那時候我們不理解家長每天參加批判會,參加勞動改造的痛苦。最開心的記憶是父母聊老北京的時候,有什剎海和唐華塢的美景,還有白雲寺、古城墻、大柵欄的風土人情。有劇院的浪漫優雅,有蛐蛐悠揚的鳴叫,還有炸肚、英比的兒子、醬肘子、蜂蜜的余香,這些都奠定了我壹生對中國文化藝術的啟蒙和熱愛。結果我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經濟獨立了。我唯壹的愛好是開始收集。

“昨夜西風雕碧樹。獨在高樓,望天涯。”從在十堰工作到後來來武漢,我是這個集合的第壹階段。這時候的我,屬於湖北話裏的“生販子”。面對五花八門的收藏世界,就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想“看遍全世界”,什麽都想要。在采集行為中,我是“島上的主人”——不管蘿蔔白菜,我眉毛胡子壹把抓到籃子裏的菜。我收藏過瓷器,錢幣,家具,雜七雜八的東西,但是結婚的時候朋友送了我壹大塊精細純凈的綠松石,讓我嫌棄,送人了。當時我的收藏行為是自發的。我第壹次對收藏產生興趣是在十堰的新華書店和圖書館裏,在信息不是很發達的地方,利用業余時間,查找有關古玩的書籍,盡可能找看不懂的書,逐漸積累了對歷史和古玩的初步了解。

“腰帶越來越寬,我不後悔。我為伊拉克消瘦。”用這兩個字來形容我的“淘寶過程”的第二種境界更合適。1996,我被派到武漢做神龍汽車公司經理。除了緊張的上班,我唯壹的樂趣就是周末早上拎著壹瓶礦泉水和壹個地瓜,在香港路文化市場和崇仁路集郵市場逛壹整天。不像在十堰,此時我的收藏觀念已經逐漸成熟,最初的懵懂已經演變成了壹種信仰。確定了個人收藏領域和主攻方向——玉石。

著名社會學家、民族學家費孝通先生曾談及中國古代玉器與傳統文化的關系:東方文化,尤其是中國文化,有很多獨特的東西,但有哪些是西方文化沒有看到的中華文明獨有的?費孝通先生說,“在這裏,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國玉,因為玉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非常重要的地位,這在那個西方文化中是沒有的,或者說是罕見的。”

中國作為壹個有著五千多年玉文化歷史的文明古國,有著根深蒂固的崇玉、敬玉、賞玉、藏玉的傳統觀念。玉被認為是權力、地位、財富和尊嚴的象征。“人魚對著月綠的大海流下珍珠般的眼淚,藍色的田野對著太陽呼吸著它們的玉”,李商隱的《無題》讓我們對玉有壹種神秘的愛。在歷史上,弄玉吹長笛。從最初遇到心儀的玉,心跳加速,要花光所有的錢,必須求“全為我”然後迅速壹見鐘情,到對某塊玉“求之不得,輾轉反側,要之不得,思之不得”的憔悴,以及千辛萬苦求之不得,千山萬水得壹片歡喜,收藏可得。

2003年非典時期,我被派到東北工作。由於工作和壓力的轉移,我開始系統的總結玉器的收藏。就是在那裏,我今生與遼金玉器結下了不解之緣。我仔細研究了北方的歷史發展資料,發現北方這片神奇的土地曾經誕生過幾個強大的帝國政權,從鮮卑北魏到契丹遼國,從女真金國到蒙古元帝國再到滿清。我從過去在萬卷書裏讀書開始逛萬裏路,利用工作機會逛北方的風土人情和文物古跡,從赤峰到阿城,從博物館到跳蚤市場。都留下了我探尋的足跡,還發現了遼金玉帶盤、泉水、秋山等多件博物館級的珍貴玉器系列。這些小小的玉器背後有著傳奇的故事,是壹個時代的名片,其收藏價值和藝術價值得到了國內眾多收藏家的壹致肯定。

三十年的努力,三十年的努力,“在人群中尋找他,驀然回首,那個人在昏黃的燈光下。”今天,我不會為錯過壹件藏品而捶胸頓足,也不會為買壹件藏品而手舞足蹈,躊躇滿誌,浸潤玉器研究二三十年,驀然回首,畢生的願望都在自己手中。

玉文化無疑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之壹。玉文化在中國文化復興的偉大工程中應該扮演什麽角色?玉器藝術品如何在實現價值回歸的同時,實現道德文化功能的回歸?

從2003年開始,我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玉文化的理論研究和文化傳播上,把自己的感受翻譯成文字,寫了幾十篇關於古玉收藏和鑒賞的文章,累計字數超過654.38+百萬字。其中許多已在國內外許多刊物上發表,我的玉器市場研究專著——《慧眼拾寶》即將在付梓問世。期待未來與世界寶石市場的眾多中國玉石藝術家壹起,以更遠的視野,更高的立足點,向世界發出玉石文化的聲音。

有人說,收藏家是人類文明物證的保護者。收藏者必須走出象牙塔,推動收藏制度秩序的建立和完善,讓更多的人領略到收藏的魅力。多次參與中央電視臺鑒寶節目《壹個歪調子》的拍攝制作,並擔任武漢廣播電視臺等多家媒體采編欄目的常年高級顧問。此外,北京和武漢還分別成立了民間收藏組織東麗吉雅和麒麟會。目前正打算把自己收藏多年的100多件精品拿出來,建壹個博物館,免費向公眾開放。做這些事情的目的是通過集體收藏,培養興趣,弘揚文化,傳承文明。

善如水,君子如玉,滄海桑田,風花雪月,夢尋千百度。當我驀然回首,正如百歲老人江洋先生所說,“人心最美的風景,是內心的從容與淡定。”以君子之心弘揚中國傳統文學,是每壹個愛玉收藏者與生俱來的使命和責任。世界是壹個大舞臺,玉不僅是藝術品,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作為傳統玉文化的傳播者,今後我會壹如既往地在這條路上努力,為中華文化之河向更廣闊的世界做出自己的微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