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道家叢書的編纂歷史是怎樣的?

道家叢書的編纂歷史是怎樣的?

魏晉以後,道教典籍逐漸增多,壹些著名道士開始重視道教典籍的收集和整理。南朝劉宋時期的陸對當時的道教書籍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整理。他把看到的道教書籍分為三類,稱之為“三孔”,編了三孔目錄,收集了1,228卷道教經典、散方、符號。陸對當時道教典籍的整理和編目,為後世編纂大型道教典籍叢書奠定了基礎。

總結道教經典的大型叢書,稱為道教藏經,或道教藏經。南北朝時期,各地雖有壹些道藏,但未能形成如此全國性的通俗道藏。到了唐玄宗時,先命各宮在高道、趙文閣、崇文閣研究討論道經,編了各道經音義和各道經目錄。在此基礎上,玄宗於開元年間派遣使臣搜求道經,命其大臣校刊整理匯編成冊,收集道經3744卷,按魯三窟的方法編目為“三窟瓊崗”。天寶七年(748),詔書廣為流傳。這是道教史上第壹部道教文集。因編纂於開元年間,後稱《開元道藏》。由於唐末五代戰亂,道經收藏壹直不全。雖有去年元年唐肅宗的《道藏校勘記》和五代天臺山杜光庭、桐柏宮的《道藏集解記》,但仍有誤,混亂不清。北宋建立後,宋太宗開始重視道教書籍的收藏。他得道書7000余卷,命徐鉉、補正,刪除重復,共3737卷。真宗大中皇帝祥符初年,他把收集到的道學書籍收集起來,命王欽若領導學派,寫了壹本新書《鮑文盧靜》。但這次道教書籍的整理編目質量並不盡如人意,於是由齊倫、王欽若等人推薦,由張俊芳負責。張收集了開元道倉的殘跡和新出版的書籍,並與道商學派進行了比較。前後用了五年多時間,天璽三年(1019)編了第二部道藏,4565卷,466封。以千字文為信號,起於“天”,止於“宮”,故稱“天宮之寶”,全書共抄七部。《天宮寶典》完成後,張俊芳從寶典中提取了10000余條,編成了122卷的道教書籍《雲起七兆》。“雲浮”指的是道教書箱,“錢起”指的是包含道教書籍的“三孔四輔”。這類書內容極其豐富,多有引文,或節選或全文,偶有佚書,分類編排合理,便於檢索利用。這本書是研究道教的重要資料,有“道藏”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