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關於養的文言文

關於養的文言文

1. 養用古文怎麽說

古文也說“養”。例如:

(形聲。從食,羊聲。本義:飼養) 供養,奉養;撫育〖support;providefor〗 養,供養也。——《說文》。古文從攴,未詳。疑廝養作此字。 凡食養陰氣也,凡飲養陽氣也。——《禮記·郊特牲》 殳能生之不能養之。——《荀子·禮論》 養不虧。——《韓非子·五蠹》 監門之養。 不食力而養足。——《韓非子·五蠹》 養公姥。——《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供養卒大恩。 歸養。——《史記·魏公子列傳》 以養父母。——宋·王安石《傷仲永》

2. 窮養的文言文

常言道 富養德,窮養誌。

窮養,就是培養人的‘誌氣’。

我們的民族,還有‘窮養小子富養女’的說教。就是要培養男孩子的誌氣,女孩子的高雅。男孩子有誌氣,長大成人能做大事情;女孩子‘富養’,吃過,見過,用過,顯得高雅,到哪裏不受人歧視,將來長大找了婆家,也會讓婆家高看壹眼的意思。

(文言文)吾之族,有‘窮養子富養女’之說。即當養兒之誌,女子之高。男兒有誌,長成能成大事情;女‘富養’,食過,見,用過,清純高雅,如何不受人輕色,將來到了夫家,亦當令姑、婆高視也。

3. 有關教養的文言文句子,求回答必須是中國的

古籍中有關教養的文句實在是多如繁星,以下僅采摘幾句:如果感興趣我可提供文本。

宜靜默,宜從容,宜謹嚴,宜儉約,四者切己良箴。 忌多欲,忌妄動,忌坐馳,忌旁騖,四者切己大病。

常操常存,得壹恒字訣。勿忘勿助,得壹漸字訣。

敬守此心,則心定;斂抑其氣,則氣平。 人性中不曾缺壹物,人性上不可添壹物。

君子之心不勝其小,而氣量涵蓋壹世。 小人之心不勝其大,而誌意拘守壹隅。

怒是猛虎,欲是深淵。 忿如火,不遏則燎原。

欲如水,不遏則滔天。 懲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

懲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心壹松散,萬事不可收拾。

心壹疏忽,萬事不入耳目。 心壹執著,萬事不得自然。

壹念疏忽,是錯起頭。 壹念決裂,是錯到底。

古之學者,在心上做工夫,故發之容貌,則為盛德之符。 今之學者,在容貌上做工夫,故反之於心,則為實德之病。

只是心不放肆,便無過差。 只是心不怠忽,便無逸誌。

處逆境心,須用開拓法;處順境心,要用收斂法。 世路風霜,吾人煉心之境也。

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 世事顛倒,吾人修行之資也。

青天白日的節義,自暗室屋漏中培來。 旋乾轉坤的經綸,自臨深履薄處得力。

名譽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隱忍中大。 謙退,是保身第壹法。

安詳,是處事第壹法。 涵容,是待人第壹法。

灑脫,是養心第壹法。 喜來時,壹檢點。

怒來時,壹檢點。怠惰時,壹檢點。

放肆時,壹檢點。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澄然,有事斬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靜能制動,沈能制浮,寬能制褊,緩能制急。 天地間真滋味,惟靜者能嘗得出。

天地間真機括,惟靜者能看得透。 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

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 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 有智慧者,才情決然不露。

意粗性躁,壹事無成。心平氣和,千祥駢集。

世俗煩惱處,要耐得下。 世事紛擾處,要閑得下。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 思立揭地掀天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

人以品為重,若有壹點卑汙之心,便非頂天立地漢子。 品以行為主,若有壹件愧怍之事,即非泰山北鬥品格。

人爭求榮乎,就其求之之時,已極人間之辱;人爭恃寵乎,就其恃之之時,已極人間之賤。 丈夫之高華,只在於功名氣節。

鄙夫之炫耀,但求諸服飾起居。 阿諛取容,男子恥為妾婦之道。

本真不鑿,大人不失赤子之心。 君子之事上也,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謙以和。

小人之事上也,必諂必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忽。 立朝不是好舍人,自居家不是好處士。

平素不是好處士,則小時不是好學生。 做秀才如處子,要怕人。

既入仕如媳婦,要養人。 歸林下如阿婆,要教人。

貧賤時,眼中不著富貴,他日得誌必不驕。 富貴時,意中不忘貧賤,壹旦退休必不怨。

貴人之前莫言賤,彼將謂我求其薦。 富人之前莫言貧,彼將謂我求其憐。

小人專望人恩,恩過輒忘。 君子不輕受人恩,受則必報。

處眾以和,貴有強毅不可奪之力。 持己以正,貴有圓通不可拘之權。

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使人無背後之毀。 使人不乍處之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

媚若九尾狐,巧如百舌鳥,哀哉羞此七尺之軀! 暴同三足虎,毒比兩頭蛇,惜乎壞爾方寸之地! 到處樞僂,笑伊首何仇於天? 何親於地?終朝籌算,問爾心何輕於命?何重於財? 富兒因求宦傾資,汙吏以黷貨失職。 親兄弟析箸,璧合翻作瓜分。

士大夫愛錢,書香化為銅臭。 士大夫當為子孫造福,不當為子孫求福。

謹家規,崇儉樸,教耕讀,積陰德,此造福也。 廣田宅,結姻援,爭什壹,鬻功名,此求福也。

造福者淡而長,求福者濃而短。 士大夫當為此生惜名,不當為此生市名。

敦詩書,尚氣節,慎取與,謹威儀,此惜名也。 競標榜,邀權貴,務矯激,習模棱,此市名也。

惜名者,靜而休;市名者,躁而拙。 士大夫當為壹家用財,不當為壹家傷財。

濟宗黨,廣束修,救荒歉,助義舉,此用財也。 靡苑囿,教歌舞,奢燕會,聚寶玩,此傷財也。

用財者,損而盈:傷則者,滿而覆。 士大夫當為天下養身,不當為天下惜身。

省嗜欲,減思慮,戒忿怒,節飲食,此養身也。 規利害,避勞怨,營窟宅,守妻子,此惜身也。

養身者,嗇而大,惜身者,膻而細。

4. 關於習慣的古文

原文

習慣說(1)

蓉少時(2),讀書養晦堂之西偏壹室(3)。俯而讀(4),仰而思;思有弗得(5),輒起繞室以旋(6)。室有窪,徑尺(7),浸淫日廣(8),每履之(9),足若躓焉(10)。既久而遂安之。

壹日,父來室中,顧而笑曰(11):“壹室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12)?”命童子取土平之(13)。

後蓉復履其地,蹶然以驚(14),如土忽隆起;俯視,地坦然(15),則既平矣(16)。已而復然,又久而後安之。

噫!習之中人(17),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與窪適也(18),及其久,則窪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19),則反窒焉而不寧(20)。故君子之學,貴乎慎始。[1]

註釋

(1)說:文體的壹種,可以發表議論,也可以記事。

(2)蓉:作者自稱。少:年少,年齡小。 (3)養晦堂:劉蓉居室名,在湖南湘鄉縣。 (4)俯:低頭。 (5)弗得:沒有心得。 (6)旋:徘徊。

(7)徑尺:直徑壹尺。 (8)浸(qīn)淫日廣:日漸向外擴展。

(9)履:踩,走。 (10)若:總是。躓(zhì):絆倒。 (11)顧:看。 (12)何……為:哪裏還談得上……。

(13)童子:未成年的仆人。 (14)蹶(jué)然:猛然。

(15)坦然:地面平坦的樣子。 (16)既:已。

(17)中人:適合於人,這裏是影響人的意思。中,深入影響。 (18)適:適應。 (19)故:緣故。 (20)窒焉:受阻礙的樣子。窒,阻塞。寧:安寧。[1]

譯文

我年少時在養晦堂西側壹間屋子裏讀書。(我)低下頭就讀書,遇到不懂地方就仰頭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內踱來踱去。這屋有處窪坑,直徑壹尺,逐漸侵蝕擴展。每次經過,我總要被絆壹下。起初,我感到很別扭,時間壹長也習慣了,再走那裏就同走平地壹樣安穩。

我的父親發現這屋地面的窪坑,笑著對我說:“妳連壹間屋子都不能治理,還能治理國家麽?”隨後叫仆童將窪坑填平。

父親走後,我讀書思索問題又在屋裏踱起步來,走到原來窪坑處,感覺地面突然凸起壹塊,心裏壹驚,低頭看,地面卻是平平整整,我別扭地走了許多天才漸漸習慣起來。

唉!人處於習慣之中不得了啊!腳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適應坑窪;時間久了,窪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長久以來的坑填平,恢復原來的狀態,卻認為是阻礙而不能適應。因此君子求學,貴在慎重地對待開始階段的習慣養成。[1]

作品賞析

這篇文章選自《養晦堂詩文集》。文中揭示的道理是,對於壹個人來說,無論是培養好習慣,還是克服壞習慣,都應該從少年時期開始;因為這個時期,是形成各種習慣的最初階段,培養好習慣容易,克服壞習慣也容易。正如文中所說的:“故君子之學,貴於慎始。”而壹個人在學習時,初始階段的習慣也非常重要,君子求學,貴在慎重地對待開始階段的習慣養成。[1]

作者簡介

劉蓉(1816—1873),字孟容,號霞軒,清代湖南省湘鄉縣人,是桐城派古文家,他做過曾國藩的幕客,與郭嵩燾、羅澤南有往來。

5. 關於善良的古文

1、宋代李彌遜 《翊善余公挽詩二首》

二王賓客推清介,半刺規橫與善良。

白話譯文

兩位王的賓客推清介,半刺規橫向和善良。

2、宋代陳著 《壽同父兄七十二首》

安貧真味齊眉饋,養善良方高枕眠。

白話譯文

安貧真味齊眉饋贈,培養善良當高枕睡眠。

3、明代劉基 《贈周宗道六十四韻》

官司職防虞,當念懷善良。

白話譯文

官司職防虞,當想到懷善良。

4、宋代李呂 《代人挽妻父號道者》

裏闬推高足善良,不才何幸玷東床。

白話譯文

鄉裏推高足夠善良,不才什麽到玷東床。

5、宋代王之道 《送無為宰趙渙冰仲》

善良仰若父,奸欺畏如神。

白話譯文

善良仰望妳父親,奸詐欺騙害怕像神。

6. 楚人養狙的文言文

楚有養狙以為生者,楚人謂之狙公。旦日,必部分眾狙於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實,賦什壹以自奉。或不給,則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違也。

壹日,有小狙謂眾狙曰:“山之果,公所樹①與?”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與?”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則吾何假於彼而為之役乎?”言未既,眾狙皆寤。

其夕,相與俟②狙公之寢,破柵毀柙,取其積,相攜而入於林中,不復歸。 狙公卒餒而死。

郁離子曰:世有以術使民而無道揆③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覺也;壹旦有開之,其術窮矣。

①樹:種,栽種.

②俟:等,等到.

③道揆:法度,準則.

翻譯

楚國有個以養獼猴為生的人,楚國人叫他“狙公”。每天早上,他壹定在庭院中分派獼猴工作,教老猴率領著小猴子上山去,摘取草木的果實,抽十分之壹的稅來供養自己。有的猴子數量不足,就鞭打他們。猴子們怕死了,覺得很苦,卻不敢違背。

有壹天,有只小猴子問大家說:“山上的果子,是老頭子種的嗎?”大家說:“不是啊!是天生的。”又問:“沒有老頭子我們就不能去采嗎?”大家說:“不是啊!誰都能去采。”又問:“那們我們為什麽要仰賴他,還要被他役使呢?”話還沒說完,猴子全懂了。

當晚,群猴壹起等到狙公睡著的時候,就打破獸欄,拿走存糧,壹塊兒跑進森林,不再回來了,狙公最後活活餓死。

郁離子說:“世上那種賣弄權術奴役人民而不依正道來規範事物的人,就像狙公吧!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覺醒,才能讓他得逞,壹旦有人開啟民智,那他的權術就窮盡了。”

中心

通過養猴子的人殘酷剝削猴子,猴子覺醒後群起反抗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會統治者對人民群眾的殘酷剝削與壓迫,說明只要人民壹旦覺悟,群起反抗,統治者就只有凍餒而死。

文學常識:

奉通“俸”,供奉

寤通“悟”,醒悟

道理

壹個人不管有多大的本領,也不可當作驕傲的本錢。只有謙虛謹慎,才能獲得人們的敬重.

郁離子說:“人世間有以權術驅使民眾而無道理和法度的,他們就如同狙公壹樣吧?完全是民眾迷惑而沒有覺醒,壹旦得到啟發,他們的權術就到頭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