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
1.女性,與“男”相對。古代以未婚的為“女”,已婚的為“婦”。現通稱“婦女”:~人。~士。~流(含輕蔑意)。少(shào?)~。
2.以女兒作為人的妻(舊讀nǜ)。
3.星名,二十八宿之壹。亦稱“婺女”、“須女”。
其他語言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古籍解釋
《唐韻》《正韻》尼呂切。《集韻》《韻會》碾與切。茹上聲。《博雅》:女,如也。言如男子之敎。人之陽曰男,隂曰女。《易·系辭》:坤道成女。《詩·小雅》:乃生女子,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禮·內則》:女子生,設帨於門右。《淮南子·地形訓》:土地各以類生,澤氣生女。
又已嫁曰婦,未字曰女。《禮·曾子問》: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
又星名。須女四星。主布帛,為珍寶藏。壹名婺女。十二月旦在北,二月旦中。
又織女三星,天女也。主苽果絲帛。見《星經》。
字源演變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