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ǐng fēng
2 英文參考Bǐngfēng SI12 [中國針灸學詞典]
bǐngfēng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SI1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穴位 秉風 漢語拼音 Bingfeng 羅馬拼音 Pingfeng 美國英譯名 Straight Wind 各
國
代
號 中國 SI12 日本 12 法
國 莫蘭特氏 IG12 富耶氏 德國 D?12 英國 Si12 美國 SI12
秉風為經穴名(Bǐngfēng SI12)[1]。出《針灸甲乙經》。秉風別名肩解[2]。屬手太陽小腸經[1]。秉風是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的交會穴[1][2]。秉即秉受,風指風邪,此穴在易受風邪之處,故名秉風[1]。主治肩臂疼痛,上肢酸麻,落枕,項強不得回顧,肩周炎,肩胛痛,上肢麻痹,肩痛不舉,岡上肌腱炎,肩胛神經痛,咳嗽頑痰,支氣管炎等。
4 出處《針灸甲乙經》:秉風,俠天窌,在外肩上小髃骨後,舉臂有空。
5 特異性秉風穴為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的交會穴[1]。
6 穴名解秉即秉受,風指風邪,此穴在易受風邪之處,故名秉風[1]。
秉,操持也。又通稟,有秉受之意。風,為外感六淫之壹。天子設專官監察風向,以占妖祥,即秉風政之官也。人體氣息周行,有同於風。本穴主治風痛、風癆、氣逆作喘等風氣之病,如司風者之掌理諸風,故名“秉風”。[3]
7 所屬部位肩胛[4]
8 秉風穴的定位標準定位:秉風穴在肩胛部,岡上窩中央,天宗直上,舉臂有凹陷處[5][6]。
秉風穴位於肩胛區,肩胛岡中點上方岡上窩中。正坐取穴[1]。
秉風穴位於肩後肩胛岡上窩之中央,天宗穴直上,舉臂時有凹陷處[2]。
秉風穴在手太陽小腸經中的位置
秉風穴的位置
秉風穴的位置(手太陽小腸經)
秉風穴的位置(肌肉)
秉風穴的位置(骨骼)
9 取法正坐俯伏位,在肩胛岡上窩中點,當天宗穴直上,舉臂有凹陷處取穴。
秉風穴位於肩胛區,肩胛岡中點上方岡上窩中。正坐取穴[1]。
前傾坐位或俯臥位,於肩胛岡上窩中央約肩胛岡中點上緣上1寸處取穴[7]。
快速取穴:舉臂,天宗(以對側手,由頸下過肩,手伸向肩胛骨處,中指指腹所在處即是天宗穴)直上,肩胛部凹陷處即是秉風穴[8]。
10 穴位解剖秉風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筋膜、斜方肌、岡上肌。有肩胛上動、靜脈。分布著鎖骨上神經後支和副神經,深層為肩胛上神經。皮膚較厚, 由第壹、二、三胸神經後支重疊分布。皮下筋膜致密, 纖維組織發達,並有纖維束連於皮膚。針由皮膚、皮下組織穿斜方肌表面的背部深筋膜入該肌, 並繼進其深面的岡上肌。前肌由副神經支配, 後肌由肩胛上神經支配。
10.1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岡上肌[1]。
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岡上肌[6]。
10.2 穴區神經、血管淺層有鎖骨上神經分布;深層有肩胛上神經、副神經和肩胛上動脈的分支分布[6]。
布有鎖骨上神經後支和副神經,深層為肩胛上神經;並有肩胛上動、靜脈通過[2]。
11 秉風穴的功效與作用秉風穴有散風活絡,止咳化痰的作用。
秉風穴有通經活絡作用[1]。
秉風穴主治風邪,系手三陽經和膽經之會穴,有舒筋利節之功[3]。
12 主治病癥秉風穴主治肩臂疼痛,上肢酸麻,落枕,項強不得回顧,肩周炎,肩胛痛,上肢麻痹,肩痛不舉,岡上肌腱炎,肩胛神經痛,咳嗽頑痰,支氣管炎等。
秉風穴主治肩臂疼痛、上肢酸麻[6]。
秉風穴主要用於頸、項、肩、背疾患等:如落枕、項強不得回顧、肩周炎、肩胛痛、上肢麻痹及咳嗽等[1]。
秉風穴主治肩臂疼痛,肩胛痛,上肢酸麻等[2]。
秉風穴主治肩痛不舉,項強不得回顧,上肢酸麻;咳嗽頑痰[7]。
運動系統疾病:岡上肌腱炎, 肩周炎, 肩胛神經痛;
其它:支氣管炎等。
13 刺灸法 13.1 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有酸脹感[7]。
壹般直刺0.5~1.0寸[1][2][6]。
13.2 灸法可灸[1][7][6]。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2]。
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 艾條灸10~20分鐘
14 配伍秉風穴配風池、天柱治項強[1]。
秉風穴配肩井、臑俞、肩髃治肩胛部腫痛[1]。
配肩髃、外關,有舒筋通絡活血的作用,主治上肢酸麻,肩關節周圍炎。
秉風配天容、肩井,治肩痛不可舉[7]。
秉風配天宗、肩井、後溪,治肩背疼痛[7]。
配太淵、肺俞,有理肺止咳化痰的作用,主治咳嗽咯痰。
15 特效 ***按揉秉風穴3~5分鐘,或用艾條灸5~10分鐘,可緩解肩胛疼痛[8]。
16 文獻摘要《針灸甲乙經》:肩痛不可舉,天容及秉風主之。
《針灸大成》:主肩痛不能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