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莫紮特、亞歷山大、高杉晉作等等。
顏回,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極富學問。《論語·雍也》說他“……壹簞食,壹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為人謙遜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他異常尊重老師,對孔子無事不從無言不悅。以德行著稱,孔子稱贊他“賢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漢代起,顏回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孔廟四配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回配享。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名將、軍事家,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4歲(虛歲)。武帝很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的墳墓外形象祈連山的樣子,把勇武與擴地兩個原則加以合並,追謚為景桓侯。
孫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長子,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壹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壹,三國時期孫吳的奠基者之壹。
曹沖(196年-208年5月甲戌),字倉舒,東漢末年人物,曹操和環夫人之子。從小聰明仁愛,與眾不同,深受曹操喜愛。留有“曹沖稱象”的典故。曹操幾次對群臣誇耀他,有讓他繼嗣之意。曹沖還未成年就病逝,年僅十三歲。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詩人。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初唐四傑”,王勃為四傑之首。王勃自幼聰敏好學,據《舊唐書》記載,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顏師古註《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因做《鬥雞檄》被趕出沛王府。之後,王勃歷時三年遊覽巴蜀山川景物,創作了大量詩文。返回長安後,求補得虢州參軍。在參軍任上,因私殺官奴二次被貶。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紮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薩爾茲堡。歐洲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1760年,莫紮特開始學習作曲。1763年至1773年,莫紮特隨父親列奧波爾得·莫紮特在歐洲各國進行旅行演出。1781年,莫紮特到維也納開始10年的創作生涯 。1791年12月5日0時55分,莫紮特逝世,享年35歲,死因不明。
亞歷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7月20日-前323年6月10日),即亞歷山大三世,馬其頓帝國國王,亞歷山大帝國皇帝,生於古馬其頓王國首都佩拉,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軍事統帥之首(亞歷山大大帝,漢尼拔,愷撒大帝,拿破侖)。曾師從古希臘著名學者亞裏士多德,以其雄才大略,先後統壹希臘全境,進而橫掃中東地區,不費壹兵壹卒而占領埃及全境,蕩平波斯帝國,大軍開到印度河流域。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占據其三。征服全境約500萬平方公裏。
高杉晉作是日本幕末時期的著名政治家和軍事家,長州尊王討幕派領袖之壹,騎兵隊的創建人。幕府末期尊攘、倒幕運動的誌士。高杉晉作,日本的武士?長州藩士。以在幕末的長州藩作為尊王攘夷誌士而活躍。並且創設騎兵隊等諸隊、把這些隊伍投入在幕末長州藩的倒幕活動中。諱(實名)春風,通稱為晉作、東壹、和助、默生,字暢夫,號東行、西海壹狂生、東洋壹狂生。化名谷 潛蔵、谷 梅之助、備後屋助壹郎、三谷和助、祝部太郎、宍戸刑馬、西浦松助等。之後改名為谷 潛蔵。贈正四位(1891年(明治24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