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麓讀huáng lù。
壹、黃麓釋文
麓,漢語二級字,讀音lù,意思是生長在山腳的林木,常和與山有關的詞連用,麓是會意字,從鹿,鹿亦聲,所以當與鹿有關。本意為指明鹿生活在何種地方,是在有樹林的山腳下。山腳有水有草,適合生存,遇敵害則上山躲進樹林,是鹿群最理想的棲息之地。後演化為山腳之義。
二、麓的出處
典故出處《詩經》 所有典故:瞻彼旱麓,榛楛濟濟。豈弟君子,幹祿豈弟。 春秋·佚名《旱麓》;典故出處《三都賦》 坰野草昧林麓黝儵 魏晉·左思《三都賦》;典故出處《遊虞山記》 丙午春,復如江陰,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詭雲:“距劍門二十裏 清代·沈德潛《遊虞山記》。
三、黃麓的筆畫順序
黃壹***是11畫,首部:黃,結構上中下結構,筆順:橫、豎、豎、橫、豎、橫折、橫、豎、橫、撇、點;麓壹***是19畫,首部:鹿,結構上下結構,筆順橫、豎、撇、點、橫、豎、撇、捺、點、橫 、撇、橫折、豎、豎、橫、橫、豎提、撇、豎彎鉤。
麓的古籍解釋
(麓)守山林吏也。左傳。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杜曰。衡鹿、官名也。按鹿者、麓之假借字。天子曰林衡。諸侯曰衡鹿。皆守山林吏也。晉語。史黯曰。主將適螻而麓不聞。韋曰。麓、主君苑囿者。從林。鹿聲。盧谷切。三部。按此亦形聲包會意。
守山林之吏、如鹿之在山也。壹曰林屬於山為麓。春秋傳曰。沙麓崩。春秋僖公十四年文。三傳同。榖梁傳曰。林屬於山為麓。周禮、王制皆雲林麓。鄭雲。山木生平地曰林。生山足曰麓。詩大雅旱麓毛曰。麓、山足也。葢凡山足皆得偁麓也。亦假借作鹿。易。卽鹿無虞。虞翻曰。山足稱鹿。鹿、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