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有人評論過山海經嗎?

有人評論過山海經嗎?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對《山海經》的評價是:蓋古巫書。

《山海經》是魯迅渴望已久的東西。對魯迅來說,《山海經》不是壹部奇書(《二十四孝圖》被他厭惡),不僅僅是知識(他沒有成為地理學家或醫學家,也沒有成為專門研究古典文化的學者),而是促進他精神成長的“寶典”。《山海經》中的精衛填海、《誇父日報》、《補天女神》、後羿射日、大禹治水等英雄神話,反映了古代英雄與強大的自然和社會力量作鬥爭的故事。這些故事所體現的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精神,是我們整個民族的精神財富。魯迅的新故事有《治水》、《補天》、《奔月》,都是根據童話故事改編的。毫無疑問,魯迅這個我們民族的靈魂,已經從《山海經》中吸取了足夠的養分。因此,他壹生都把它當作“寶典”。壹個和書打了壹輩子交道的大作家,他的第壹本珍貴的書是他的大母親買的。這位老母親,承受得起魯迅的尊重和懷念。

東漢劉向、劉欣、王充的“正統”觀點認為,《山海經》是大禹、伯夷所作,但人們在《山海經》中發現了大禹、伯夷之後的史實,於是“禹與之說”受到質疑。此後隋朝的顏之推雖然堅持舊論,要掩蓋難以掩蓋的漏洞,卻不得不用“後人墜入其中,非此篇”作為掩飾。因此,《山海經》作者成為眾多學者考證的對象,各種假說層出不窮,如“簡毅左說”;《鄒衍說》;後人綜合了炎黃民族的傳說。南楚人說;巴蜀人說話;早期的煉金術士說,等等。當代學者袁珂認為,《山海經》實際上是壹個佚名之人的作品,並不是壹個人壹次寫出來的。以上說法雖有不同,但都肯定了《山海經》的作者來自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