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時期,有個叫葛洪醫學名家,他精通醫學和藥物學同時也是壹位修道者,自古以來“醫道相通”,葛洪也是認為不兼習醫、道,恐怕連自己都救不了:古之初為道者,莫不兼修醫術,以救近禍焉。
葛洪這壹生最大的成就便是《肘後備急方》,顧名思義,這是壹本專門治療急性病癥或者壹些慢性急性的醫療手冊,裏面詳細記載了狂犬病癥狀,並提議用狂犬腦組織治療、這壹土方子沿用了上千年。
《肘後備急方》在中醫學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歷代名醫在收錄民間藥方時,往往都會從這本書下手,哪怕是清代,這本書依舊被奉為經典,民間的壹些土房子,大多數也是源自這些古代中醫藥。
不過這些“特效藥”卻慢慢地消失了,想必很多人都或多或少聽說過金創藥,這種藥有奇效,專治外傷,傳說只要還有壹口氣,塗上金創藥,能骨生白肉,起死回生,雖然傳聞聽起來誇大了點,不過也證明金創藥確實有奇效。
古代戰爭頻繁,習武弄劍弄傷自己也是常事,壹般習武之人也會隨身攜帶,最重要是它價格便宜,就跟現在的創口貼差不多,簡直就是居家必備。不過金創藥可比創可貼療效強多了,只要壹敷就能止血。
既然療效這麽好,價格又宜人,為什麽會失傳了呢,這跟金創藥的壹味中藥材有關,這味中藥材叫:“龍骨”。
“龍骨”是古代壹味相當常見的藥草,《肘後備急方》就提到了龍骨可治久痢:龍骨四兩、打碎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五服冷飲,仍以米飲和丸,每服十丸。
“龍骨”並不是傳說中龍的骨頭,而是古代哺乳動物大象、犀牛、三趾馬的化石,龍骨可用的範圍很廣,能安神、抗驚厥、治療尿崩癥、化膿壹類的疾病,不過並非所有古生物骨頭都能用,這也讓龍骨價格頗高。
不過進入清朝後,龍骨價格卻大跌,《洹洛訪古遊記》中說:北方多見甲骨,古骨研末,又愈刀創,故藥鋪購之,壹斤才得6文錢……
這些甲骨上面都刻有壹些文字,但普通人家也不認識,字越多的甲骨店鋪越不收,人們就將這些甲骨的文字抹除了,文中載有:不自今日始也,謂某年某姓犁田,忽有數骨片隨土翻起,視之,上有刻畫,且有作殷色者,不知為何物。
現代人壹看,想都不用想,清朝人用的龍骨就是殷商甲骨文,後來清朝官員王懿榮也生病了,買了壹副帶龍骨的藥,吃完藥之後,他看到藥渣的骨頭裏面雕刻了壹些字,王懿榮本身就是古物愛好者。
他翻閱古籍,發現這是殷商時期的甲骨,為了避免這些甲骨被破壞,他大力購買有文字的甲骨,並開始研究這些甲骨文,還編寫了《漢石存目》、《六朝石存目》壹些文學研究。
這麽珍貴的東西,王懿榮自然不能讓它被再被當作藥材,就上報了朝廷,禁止使用龍骨,金創藥也就失傳了。
存在即合理,現在廢中醫是鬧得沸沸揚揚,但中醫有中藥的魅力,中國人幾千年的智慧,並非壹朝壹夕能夠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