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的內容勾選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的內容勾選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上

□□□□□□第壹[題原缺]

[文原缺]

行程遇猴行者處第二

僧行六人,當日起行。法師語曰:“今往西天,程途百萬,各人謹慎。”小師應諾。

行經壹國已來,偶於壹日午時,見—白衣秀才從正東而來,便揖和尚:“萬福,萬福!和尚今往何處?莫不是再往西天取經否?”法師合掌曰:“貧僧奉敕,為東土眾生未有佛教,是取經也。”秀才曰:“和尚生前兩廻去取經,中路遭難,此廻若去,於死萬死。”法師雲:“妳如何得知?”秀才曰:“我不是別人,我是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我今來助和尚取經。此去百萬程途,經過三十六國,多有禍難之處。”法師應曰:“果得如此,三世有緣。東土眾生,獲大利益。”當便改呼為猴行者。

僧行七人,次日同行,左右伏事。猴行者乃留詩曰:

百萬程途向那邊,今來佐助大師前。

壹心祝願逢真教,同往西天雞足山。

三藏法師詩答曰:

此日前生有宿緣,今朝果遇大明賢。

前途若到妖魔處,望顯神通鎮佛前。

入大梵天王宮第三

法師行程湯水之次,問猴行者曰:“汝年幾歲?”行者答曰:“九度見黃河清。”法師不覺失笑,大生恠(怪)疑,遂曰:“汝年尚少,何得妄語?”行者曰:“我年紀小,歷過世代萬千,知得法師前生兩廻去西天取經,途中遇害。法師曾知兩廻死處無?”師曰:“不知。”行者曰:“和尚蓋緣當日佛法未全,道緣未滿,致見如此。”法師曰:“汝若是九度見黃河清,曾知天上、地府事否?”行者答曰:“何有不知。”法師問曰:“天上今日有甚事?”行者曰:“今日北方毗沙門大梵天王水晶宮設齋。”法師曰:“借汝威光,同往赴齋否?”

行者教令僧行閉目。行者作法。良久之間,纔始開眼,僧行七人,都在北方大梵天王宮了。且見香花千座,齋果萬種,鼓樂嘹喨,木魚高掛;五百羅漢,眉垂口伴,都會宮中諸佛演法。

偶然壹陣凡人氣,大梵天王問曰:“今日因何有凡人俗氣?”尊者答曰:“今日下界大唐國內,有僧玄奘,僧行七人赴水晶齋,是致有俗人氣。”當時天王與羅漢曰:“此人三生出世,“佛教俱全。”便請下界法師玄奘升座講經,請上水晶座。法師上之不得。羅漢曰:“凡俗肉身,上之不得。請上沈香座。”壹上便得。

羅漢問曰:“今日謝師入宮。師善講經否?”玄奘曰:“是經講得,無經不講。”羅漢曰:“會講《法華經》否?”玄奘:“此是小事。”當時五百尊者、大梵王,壹千余人,鹹集聽經。玄奘壹氣講說,如瓶註水,大開玄妙。眾皆稱贊不可思議。

齋罷辭行。羅漢曰:“師曾兩廻往西天取經,為佛法未全,常被深沙神作孽,損害性命。今日幸赴此宮,可近前告知天王,乞示佛法前去,免得多難。”法師與猴行者,近前咨告請法。天王賜得隱形帽壹事,金镮錫杖壹條,缽盂壹只。三件齊全,領訖。法師告謝已了,回頭問猴行者曰:“如何得下人間?”行者曰:“未言下地。法師且更咨問天王,前程有魔難處,如何救用?”法師再近前告問。天王曰:“有難之處,遙指天宮大叫‘天王’壹聲,當有救用。”法師領指,遂乃拜辭。猴行者與師同辭五百羅漢、合會真人。是時,尊者壹時送出,鹹願法師取經早廻。尊者合掌頌曰:

水晶齋罷早廻還,展臂從風去不難。

要識弟兄生五百,昔曾行腳到人間。

中國古籍全錄

法師詩曰:

東土眾生少佛因,壹心迎請不逡巡。

天宮授賜三般法,前路摧魔作善珍。

入香山寺第四

迤邐登程,遇壹座山,名號“香山”,是千手千眼菩薩之地,又是文殊菩薩修行之所。舉頭見壹寺額,號“香山之寺”。

法師與猴行者不免進上寺門歇息。見門下左右金剛,精神猛烈,氣象生獰,古皃(貌)楞層,威風凜冽。法師壹見,遍體汗流,寒毛卓豎。猴行者曰:“請我師入寺內巡賞壹廻。”遂與行者同入殿內。寺中都無壹人。只見古殿巍峨,芳草連綿,清風颯颯。法師思惟:此中得恁寂寞!猴行者知師意思,乃雲:“我師莫訝西路寂寥,此中別是壹天。前去路途,盡是虎狼虵兔之處,逢人不語,萬種恓惶。此去人煙,都是邪法。”法師聞語,冷笑低頭。看遍周回,相邀便出。

前行百裏,猴行者曰:“我師前去地名虵子國。”且見大虵小虵,變雜無數,攘亂紛紛。大虵頭高丈六,小虵頭高八尺,怒眼如燈,張牙如劍,氣吐火光。法師壹見,退步驚惶。猴行者曰:“我師不用驚惶。國名虵子,有此眾虵,雖大小差殊,且緣皆有佛性,逢人不傷,見物(巾箱本作“人”)不害。”法師曰:“若然如此,皆賴小師威力。”進步前行。

大小虵兒見法師七人前來,其蛇盡皆避路,閉目低頭,人過壹無所傷(德富氏本作“害”)。又行四十余裏,盡是虵鄉。猴行者曰:“我師明日又過獅子林及樹人國。”法師曰:“未言別事,且得平安過了!”七人停息,壹時汗流如雨。法師乃留詩曰:

行過虵鄉數十裏,清朝寂莫(巾箱本作“莫”,德富氏本不清晰,似作“寞”)號香山。

前程更有多魔難,只為眾生覓佛緣。

過獅子林及樹人國第五

早起,七人約行十裏,猴行者啟:“我師,前去即是獅子林。”說由未了,便到獅子林。只見麒麟迅速,獅子崢嶸,擺尾搖頭,出林迎接;口銜香花,皆來供養。法師合掌(巾箱本作“堂”)向前,獅子舉頭(德富氏本作“身”)送出。五十余裏,盡是麒麟。次行又(巾箱本作“有”)到荒野之所,法師回謝獅王迎送。

猴行者曰:“我師前去又是樹人國。”入到國中,盡是千年枯樹,萬載石頭;松栢如龍,頑石似虎。又見山中有壹村寺,並無僧行。只見林雞似鳳,山犬如龍;門外有兩道金橋,橋下盡是金線水。又覩紅日西斜,都無旅店。猴行者曰:“但請前行,自然不用憂慮。”又行五六十裏,有壹小屋,七人遂止宿於此。

次(巾箱本作“取”)早起來,七人嗟嘆:“夜來此處甚是蹊蹺!”遂令行者前去買菜做飯。主人曰:“此中人會妖法,宜早廻來。”法師由尚未信。小行者去(德富氏本無“去”字)買菜,至午不廻。法師曰:“煩惱我心!小行者出去買菜,壹午不見廻來,莫是被此中人妖法定也?”猴行者曰:“待我自去尋看如何?”法師曰:“甚好,甚好!”

猴行者壹去數裏借問,見有壹人家,魚舟系樹,門掛蓑衣。然小行者被他作法,變作壹個驢兒,吊在廳前。驢兒見猴行者來,非常叫噉。猴行者便問主人:“我小行者買菜,從何去也?”主人曰:“今早有小行者到此,被我變作驢兒,見在此中。”猴行者當下怒發,卻將主人家新婦,年方二八,美皃(貌)過人,行動輕盈,西施難比(巾箱本作“此”),被猴行者作法,化此新婦作壹束青草,放在驢子口伴。

主人曰:“我新婦何處去也?”猴行者曰:“驢子口邊青草壹束,便是妳家新婦。”主人曰:“然妳也會邪法?我將為無人會使此法。今告師兄,放還我家新婦。”猴行者曰:“妳且放還我小行者。”主人噀水壹口,驢子便成行者。猴行者噀水壹口,青草化成新婦。

猴行者曰:“我即今有僧行七人,從此經過,不得妄有妖法。如敢故使妖術,須教妳壹門刲草除根。”主人近前拜謝:“豈敢有違。”戰戰兢兢,乃成詩謝曰:

行者今朝到此時,偶將妖法變驢兒。

從今拱手阿羅漢,免使家門禍及之。

猴行者乃留詩雲:

莫將妖法亂施呈(德富氏本作“鬼”),我見黃河九度清。

相次我師經此過,好將誠意至祇迎。

過長坑大蛇嶺處第六

行次至火類坳白虎精。前去遇壹大坑,四門陡黑,雷聲喊喊,進步不得。法師當把金镮杖遙指天宮,大叫:“天王救難!”忽然杖上起五裏毫光,射破長坑,須臾便過。

次人大虵嶺,目(德富氏本本作“且”)見大蛇如龍,亦無傷人之性。

又過(巾箱本無“過”字)火類坳,坳下下望,見坳上有壹具枯骨,長四十余裏。法師問猴行者曰:“山頭白色枯骨壹具如雪?”猴行者曰:“此是明皇太子換骨之處。”法師聞語,合掌頂禮而行。

又忽遇壹道野火連天,大生煙焰,行去不得。遂將缽盂壹照,叫“天王”壹聲,當下火滅,七人便過此坳。

欲經壹半,猴行者曰:“我師曾知此嶺(巾箱本作“領”)有白虎精否?常作妖魅妖恠(怪),以至吃人。”師曰:“不知。”良久,只見嶺後雲愁霧慘,雨細交霏;雲霧之中,有壹白衣婦人,身掛白羅衣,腰系白羅裙,手把白牡丹花壹朵,面似白蓮,十指如玉。覩此妖姿,遂生疑悟。猴行者曰:“我師不用前去,定是妖精。待我向前向他姓字。”猴行者壹見,高聲便喝:“汝是何方妖恠,甚處精靈?久為妖魅,何不速歸洞府?若是妖精,急便隱藏形跡;若是人間閨閤,立便通姓道名。更若躊躇不言,杵滅微塵粉碎!”白衣婦人見行者語言正惡,徐步向前,微微含笑,問:“師僧壹行,往之何處?”猴行者曰:“不要問我行途,只為東土眾生。想汝是火類坳頭白虎精,必定是也!”

婦人聞語,張口大叫壹聲,忽然面皮裂皺,露爪張牙,擺尾搖頭,身長丈五。定醒之中,滿山都是白虎。被猴行者將金镮杖變作壹個夜叉,頭點天,腳踏地,手把降魔杵,身如藍靛青,發似朱沙,口吐百丈火光。當時,白虎精哮吼近前相敵,被猴行者戰退。半時,遂問虎精:“甘伏未伏!”虎精曰:“未伏!”猴行者曰:“汝若未伏,看妳肚中有壹個老獼猴!”虎精聞說,當下未伏。壹叫獼猴,獼猴在白虎精肚內應。遂教虎精開口,吐出壹個獼猴,頓在面前,身長丈二,兩眼火光。白虎精又雲:“我未伏!”猴行者曰:“汝肚內更有壹個!”再令開口,又吐出壹個,頓在面前。白虎精又曰:“未伏!”猴行者曰:“妳肚中無千無萬個老獼猴,今日吐至來日,今月吐至後月,今年吐至來年,今生吐至來生,也不盡。”白虎精聞語,心生忿怒。被猴行者化壹團大石,在肚內漸漸會大。教虎精吐出,開口吐之不得;只見肚皮裂破,七孔流血。喝起夜叉,渾門大殺,虎精大小,粉骨塵碎,絕滅除蹤。

僧行收法,歇息壹時,欲進前程,乃留詩曰:

火類坳頭白火精,渾群除滅永安寧。

此時行者神通顯,保全僧行過大坑。

中國古籍全錄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

入九龍池處第七

行次前過九龍池。猴行者曰:“我師看此是九條馗頭鼉龍,常會作孽,損人性命。我師不用匆匆。”忽見波瀾渺渺,白浪茫茫,千裏烏江,萬重黑浪;只見馗龍哮吼,火鬣毫光,喊動前來。被猴行者隱形帽化作遮天陣,缽盂盛卻萬裏之水,金镮錫杖化作壹條鐵龍。無日無夜,二邊相鬥。被猴行者騎定馗龍,要抽背脊筋壹條,與我法師結條子。九龍鹹伏,被抽背脊筋了;更被脊鐵棒八百下。“從今日去,善眼相看。若更準前,盡皆除滅!”困龍半死,隱跡藏形。

猴行者拘得背筋,結條子與法師系腰。法師才系,行步如飛,跳廻有難之處。蓋龍脊筋極有神通,變現無窮。三藏後廻東土,其條化上天宮。今僧家所傳,乃水錦絳也。法師德行不可思議,乃成詩曰:

(下缺)

[題原缺]第八

(前缺)

中國古籍全錄

壹物否?答曰:“不識。”深沙雲:“項下是和尚兩度被我吃妳,袋得枯骨在此。”和尚曰:“妳最無知。此回若不改過,教妳壹門滅絕!”深沙合掌謝恩,伏蒙慈照。深沙當時哮吼,教和尚莫敬(似當做“驚”)。只見紅塵隱隱,白雪紛紛。良久,壹時三五道火裂,深沙袞袞,雷聲喊喊,遙望壹道金橋,兩邊銀線,盡是深沙神,身長三丈,將兩手托定;師行七人,便從金橋上過。過了,深沙神合掌相送。法師曰:“謝汝心力。我廻東土,奉答前恩。從今去更莫作罪。”兩岸骨肉,合掌頂禮,唱喏連聲。深沙前來解吟詩曰:

中國古籍全錄

壹墮深沙五百春,渾家眷屬受災殃。

金橋手托從師過,乞薦幽神化卻身。

法師詩曰:

兩度曾遭汝吃來,更將枯骨問元才。

而今赦汝殘生去,東土專心次第排。

猴行者詩曰:

謝汝回心意不偏,金橋銀線步平安。

回歸東土修功德,薦拔深沙向佛前。

入鬼子母國處第九

登途行數十裏,人煙寂寂,旅店稀稀。又過壹山,山嶺崔嵬,人行不到,鴉鳥不飛,未知此中是何所在。

行次欲近官道,道中更無人行。又行百裏之中,全無人煙店舍。

入到國中,見壹所荒寺,寺內亦無僧行。又見街市數人,問雲:“此是何處?”其人不言不語,更無應對。法師壹見如此,轉是恓惶。七人遂乃止宿此中。

來日天曉,有錢又無米糴;問人,人又不應。逡巡投壹國,入其殿宇,只見三歲孩兒無千無萬。國王壹見法師七人,甚是信善,滿國焚香,都來恭敬。王問:“和尚欲往何所?”法師答曰:“為東土眾生,入於竺國請取經教。”國王聞語,合掌虔誠。遂惠白米壹碩(讀shí,通石,十鬥),珠珍壹鬥、金錢二千、彩帛二束,以贈路中食用;又設齋供壹筵,極是善美。僧行七人,深謝國王恩念,多感再三。

國王曰:“曾識此國否?”法師答:“不識。”國王曰:“此去西天不遠。”法師又問:“臣啟大王:此中人民得恁地性硬,街市往來,叫也不應。又無大人,都是三歲孩兒。何故孩兒無數,卻無父母?”國王大笑曰:“和尚向西來,豈不見人說有鬼子母國?”法師聞語,心如半醉:“然我七人,只是對鬼說話?”國王曰:“前程安穩,回日祇備茶湯。”法師七人大生慚愧,臨行乃留詩曰:

誰知國是鬼祖母,正當饑因得齋餐。

更蒙珠米充盤費,願取經回報答恩。

鬼子母贈詩雲:

稀疏旅店路蹊蹺,借問行人不應招。

西國竺天看便到,身心常把水清澆。

早起晚眠勤念佛,晨昏禱祝備香燒。

取經回日須過此,頂敬祇迎住數朝。

經過女人國處第十

僧行前去,沐浴慇勤。店舍稀疏,荒郊止宿,雖有虎狼蟲獸,見人全不傷殘。

次入壹國,都無壹人,只見荒屋漏落,薗(同園)離(當做“籬”)破碎。前行漸有數人耕田,布種五谷。法師曰:“此中似有州縣,又少人民,且得見三五農夫之面。”耕夫壹見,個個眉開。法師乃成詩曰:

荒州荒縣無人住,僧行朝朝宿野盤。

今日農夫逢見面,師僧方得少開顏。

猴行者詩曰:

休言荒國無人住,荒縣荒州誰肯耕?

人力種田師不識,此君住處是西城。

早來此地權耕作,夜宿天宮歇洞庭。

舉步登途休眷戀,免煩東土望回程。

舉步如飛,前遇壹溪,洪水茫茫。法師煩惱。猴行者曰:“但請前行,自有方便。”行者大叫“天王”壹聲,溪水斷流,洪浪乾絕。師行過了,合掌擎拳。此是宿緣,天宮助力。

次行又過壹荒州,行數十裏,憇歇壹村。法師曰:“前去都無人煙,不知是何處所?”行者曰:“前去借問,休勞嘆息。”

又行百裏之外,見有壹國,人煙濟楚,買賣駢□(左“馬”右“真”)。入到國內,見門上壹牌雲:“女人之國”。僧行遂謁見女王。女王問曰:“和尚因何到此國?”法師答言:“奉唐帝敕命,為東土眾生,往西天取經,作大福田。”女王合掌,遂設齋供。僧行赴齋,都吃不得。女王曰:“何不吃齋?”僧行起身唱喏曰:“蒙王賜齋,蓋為砂多,不通吃食。”女王曰:“啟和尚知悉:此國之中,全無五谷。只是東土佛寺人家,及國內設齋之時出生,盡於地上等處收得,所以砂多。和尚回歸東土之日,望垂方便。”法師起身,乃留詩曰:

女王專意設清齋,蓋為砂多不納懷。

竺國取經歸到日,教令東士置生臺。

女王見詩,遂詔法師壹行,入內宮看賞。僧行入內,見香花滿座,七寶層層;兩行盡是女人,年方二八,美皃輕盈,星眼柳眉,朱唇榴齒,桃臉蟬發,衣服光鮮,語話柔和,世間無此。壹見僧行入來,滿面含笑,低眉促黛,近前相揖:“起咨和尚,此是女人之國,都無丈夫。今日得覩僧行壹來,奉為此中,起造寺院,請師七人,就此住持。且緣合國女人,早起晚來,入寺燒香,聞經聽法,種植善根;又且得見丈夫,夙世因緣。不知和尚意旨如何?”法師曰:“我為東土眾生,又怎得此中住院?”女王曰:“和尚師兄,豈不聞古人說:‘人過壹生,不過兩世。’便只住此中,為我作個國主,也甚好壹段風流事!”

和尚再三不肯,遂乃辭行。兩伴女人,淚珠流臉,眉黛愁生,乃相謂言:“此去何時再覩丈夫之面?”女王遂取夜明珠五顆、白馬壹疋,贈與和尚前去使用。僧行合掌稱謝,乃留詩曰:

願王存善好修持,幻化浮生得幾時?

壹念凡心如不悟,千生萬劫落阿鼻。

休喏綠□(上“髟”下“眉”)桃紅臉,莫戀輕盈與翠眉。

大限到來無處避,髑髏何處問因衣。

中國古籍全錄

女王與女眾,香花送師行出城,詩曰:

此中別是壹家仙,送汝前程往竺天。

要識女王姓名字,便是文殊及普賢。

入王母池之處第十壹

登途行數百裏,法師嗟嘆。猴行者曰:“我師且行,前去五十裏地,乃是西王母池。”法師曰:“汝曾到否?”行者曰:“我八百歲時,到此中偷桃吃了;至今二萬七千歲,不曾來也。”法師曰:“願今日蟠桃結寔,可偷三五個吃。”猴行者曰:“我因八百歲時,偷吃十顆,被王母捉下,左肋判八百,右肋判三千鐵棒,配在花果山紫雲洞。至今肋下尚痛。我今定是不敢偷吃也。”法師曰:“此行者亦是大羅神仙。元初說他九度見黃河清,我將謂他妄語;今見他說小年曾來此處偷桃,乃是真言。”

前去之間,忽見石壁高芩萬丈;又見壹石盤,闊四五裏地;又有兩池,方廣數十裏,彌彌萬丈,鴉鳥不飛。七人才坐,正歇之次,舉頭遙望萬丈石壁之中,有數株桃樹,森森聳翠,上接青天,枝葉茂(“茂”原作日字頭)濃,下浸池水。法師曰:“此莫是蟠桃樹?”行者曰:“輕輕小話,不要高聲!此是西王母池。我小年曾此作賊了,至今由(當作“猶”)怕。”法師曰:“何不去偷壹顆?”猴行者曰:“此桃種壹根,千年始生,三千年方見壹花,萬年結壹子,子萬年始熟。若人吃壹顆,享年三千歲。”師曰:“不恠汝壽高!”猴行者曰:“樹上今有十余顆,為地神專在彼此守定,無路可去偷取。”師曰:“妳神通廣大,去必無妨。”說由未了,攧下三顆蟠桃入池中去。師甚敬惶。問:“此落者是何物?”答曰:“師不要敬,此是蟠桃正熱,攧下水中也。”師曰:“可去尋取來吃。”

猴行者即將金镮杖向盤石上敲三下,乃見壹個孩兒,面帶青色,爪似鷹鷂,開口露牙,從池中出。行者問:‘汝年幾多?”孩曰:“三千歲。”行者曰:“我不用妳。”又敲五下,見壹孩兒,面如滿月,身掛繡纓。行者曰:“汝年多少?”答曰:“五千歲。”行者曰:“不用妳。”又敲數下,偶然壹孩兒出來。問曰:“妳年多少?”答曰:“七千歲。”行者放下金镮杖,叫取孩兒入手中,問:“和尚,妳吃否?”和尚聞語,心敬便走。被行者手中旋數下,孩兒化成壹枝乳棗,當時吞入口中。後歸東土唐朝,遂吐出於西川。至今此地中生人參是也。

空中見有壹人,遂吟詩曰:

花菓山中壹子方,小年曾此作場乖。

而今耳熱空中見,前次偷桃客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