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春秋的本義(上)

春秋的本義(上)

戰國時期的楚國屈原在《離騷》中寫了壹首詩:“日月忽不溺,春秋同序/唯草木散,謂美人怕死。”意思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時光流逝,草木隨春秋雕零枯萎,讓人感嘆再美好的美好也終將老去!

在古代,春秋被稱為壹年四季的器具,尤其是在農耕社會。春天和秋天是壹年中最重要的季節。

不過我們這裏說的《春秋》指的是四書五經中的《春秋》。

圖片來自網絡。

春秋的本義(上)

春秋之名從何而來?

& lt我>左春秋成

春夏秋冬是古人根據自然環境和天文變化規律總結出來的區分氣候變化的名詞。

以《春秋》為史書書名,有“春天種下壹顆栗子,秋天收獲壹萬粒種子”的意境,就像唐代嚴旭註解《春秋公羊傳》時寫的“春天是秋成”,意思是孔子春天寫這本書(春秋),秋天成了它,故名《春秋》。

但這種說法甚至有爭議。壹是因為孔子曾在《論語》中說“言不盡行,信而古之,竊不如我老彭”,既然孔子說“言不盡行”,那麽寫《春秋》似乎就自相矛盾了,違背了聖賢言行壹致的美德;第二,在《左傳》和《公羊傳》中,孔子只是“修訂”了《春秋》。這兩卷書寫於春秋和戰國時期,比嚴旭的唐朝早得多。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孔子最多是“修正”了《春秋》,而不是《春秋》,即“春天是秋成”。

春秋左傳,圖片來自網絡。

除了唐代的嚴旭,《春秋》被認為是戰國時期孔孟的著作。

孟子在《滕文公下》中寫道:天下衰微,異端暴行,有殺君者,有殺父者;孔子害怕了,寫了《春秋》。《春秋》也是講天子的。

大概意思是孔子在看到歪理邪說盛行,各地暴亂,君臣之亂,子孫之孝之後,為了規範時序,抑惡揚善而寫《春秋》。

讓我們來看看。孟子生於公元前372年,他寫《滕文公》比《左傳》晚(公元前386年前),而《左傳》寫孔子只修春秋,《左傳》成公十四年:“君子說春秋之謂,略顯,雄心沈郁,婉約章法,而不汙。”這裏的聖人是指孔子。很明顯,《春秋》不是孟子寫的孔子寫的。

& lt第二>春秋源

“春”這個詞應該在西周以前就出現了,因為《詩經·瀟雅·楚辭》中有“春來晚,花木扶疏”的詩句。

《蕭雅出車》是《詩經》中的第壹首歌,成書於西周,記載了周宣王的遠征。

從《瀟雅楚車》中“春”字的使用可以看出,“春”字應該在西周就有了,在更早的甲骨文中也有。

甲骨文寫在春天的中間,圖片取自《甲骨文字辨》

甲骨文中的文字記載了商朝的國家大事,大約是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000年。

《尚書·尚書·盤庚》:“網在綱上,則有序/農役田,則有秋”,意思是要像網壹樣拴在綱上,才能有條理而不亂/又要像農民壹樣勤耕,才能秋收。

這可能是“秋”字最早的文字記錄,由此可見“秋”字應該在商代或商朝以前就已存在,用來表示收獲的季節。

同樣,甲骨文中也出現了“秋”字。

左邊第壹張和第二張圖是甲骨文中的秋字,圖片來自網絡。

“秋”字中“火”字的意思是古人說燒龜是為了預測收成。也有人說,煮出來的米飯顏色像火在燃燒;還有壹種說法是古代用火燒田來殺蟲,也就是把害蟲除掉。

但筆者認為,秋字演變到後期,也可能是因為古人有收割水稻後焚燒稭稈培肥土壤的習慣。以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主要是因為這樣處理稭稈更方便。而且這種習俗在中國的文明地區壹直延續至今,包括臺灣省在內的很多地方仍然有收割後焚燒稭稈的傳統習慣。

還記得小時候,在農田裏耕作的時候,大家都會用上壹季收割曬幹的稭稈在土上悶燃,然後用燒過的含有草灰的土做肥料種植其他作物,比如土豆,種植前再包壹些草灰土。

可見,春秋在周初就出現了,甚至在商代,這兩個字就作為季節使用了。

但在甲骨文中,尚未發現“冬天”作為季節的用法。

《甲骨文字辨》中說,商代周初只有春秋,沒有夏冬。甲骨文中雖有“冬”字,但壹直用於“終”。

圖片取自甲骨文的區分。

夏商周只有兩季,即西周以前古人還沒有把壹年分為四季。這個季節和我們講的春秋經典有什麽關系?

當然有關系。作者認為商周時期的歷史學家是實時記錄歷史事件的,就像我們現代人記日記壹樣。《春秋》有“與時俱來,與時俱去”的意思。以《春秋》為史書名稱,不僅意味著年年銘記,也說明所記載的壹切都是極其重要的。

如果把商周的《春秋》換成今天的,那就是日記或者年報,年刊,編年史等等。

不同於壹般的日記,它記錄了當時各諸侯國的事件,但和今天的很多古典武俠壹樣,取其形式,取其意義。雖然內容仍然是客觀事件,但在商周時期,史書的名稱被抽象化,最終命名為《春秋》,成為當時的“國際慣例”,以其正統的權威性成為各國史書的通稱。

這壹點得到了驗證。

春秋時期,各國史書的書名並不都叫《春秋》,有的叫《程》,有的叫《逍遙遊》,有的直接叫《春秋》。

《國語·於今》:“羊舌用於春秋”。楚玉:教學的春秋時期。這些春秋指的是各國的史書。

《孟子·離婁上》:“晉之騎,楚之宇,魯之春秋,壹也。事為齊歡與金文,文為歷史。”墨子曾說:我看過《百家春秋》。

可見,春秋二字是史書在官方場合的簡稱,當時官方指的是統治諸侯國的周朝。

周朝與《春秋經》和孔子有什麽千絲萬縷的關系?我們將在下壹節中找到答案。

參考資料:

楊伯鈞,春秋時期的《左傳》。

王本興,甲骨文字辨析

陳政,“詞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