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我國資源開發利用和環境質量現狀?
1、現階段我國礦產資源、能源和水資源 等主要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規模巨大?
“十五”期間,中國能源消費總量持續快速增長,從2001年的13.5億噸標準煤增加到2005年的22.2億噸標準煤,增長了64.4%。我國水資源總量占世界總量的6.5%,用水總量占世界總量的15.4%,黃河流域、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率已分別高達70%、60%和90%。
而國際上公認的河流水資源開發利用率應低於40%,否則將危害河流健康和流域安全。過去幾年間,我國主要資源消費的增加量占世界總增加量的比例,包括能源、煤炭、石油和鋼等均居世界第壹位,資源開發利用的規模巨大。?
2、我國資源開發利用的效率不高?
目前我國的原材料利用效率低、浪費嚴重,單位產值的消耗強度大大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單位資源產出水平僅相當於美國的1/10、日本的1/20。
以水資源為例,我國農業灌溉用水消耗的水資源總量占水資源總消耗量的70%,但由於輸水方式、灌溉方式、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等方面的原因,農業用水的利用率不高,渠道灌溉區只有30%—40%,機井灌溉區也只有60%,低於發達國家水資源利用率80%的水平。?
3、汙染物排放量大,生態環境的汙染和破壞嚴重?
我國的汙染物排放總量大,單位GDP SO2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是發達國家的8—9倍,能源消費量和CO2排放量均居世界第二位,日耗水量和日均汙水排放量都居世界第壹位,有機汙水排放量相當於美國、日本和印度排放量的總和,單位GDP汙染物排放量是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十幾倍。
4、環保投入不足,歷史欠賬大?
從總體和全局上來看,我國現階段環境汙染的治理緩慢,治理的速度趕不上破壞和汙染的速度,重點環境治理工程成效不明顯且容易出現反復。我國環保投入雖然總量上有所增加,但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仍然偏低。
我國資深環境問題和環境管理專家、新中國第壹任環保局局長,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理事長曲格平先生認為我國環境保護的階段性任務,從來就沒有實現過預期目標,他在2006年4月份參加同濟螄匯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未來領導人研修班開幕論壇上表示“25年間環保計劃中定下的指標從未完全完成過”。
環保投入不足造成歷史欠賬大,有限投入的使用效益又不高,加上環境汙染的時間跨度長、地域範圍廣、汙染物總量大、汙染類型復雜,加劇了我國環境汙染治理的難度。?
二、我國資源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1、政績考核過分註重經濟指標?
改革開放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被放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位置,長期以來,經濟指標已成為黨政領導政績考核的主要依據,使黨政領導過分地註重GDP的增長,甚至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換得短期經濟量的增長。
由於在政績考核中缺乏資源環境保護方面的明顯約束,地方政府在資源環境保護方面的積極性不高,往往預算內的環保配套資金都難以到位,加上社會資本投入有限,使得我國環保投入長期不足。
2、粗放式經濟增長方式和不合理的能源 結構造成嚴重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汙染?
在當前的國際市場分工中,我國已成為世界加工廠,承接了國際市場上勞動密集性高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汙染型經濟的產業轉移。多年來經濟增長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汙染的粗放式發展道路,經濟總量的增長在相當程度上是建立在資源大量消耗和環境嚴重汙染的基礎上。?
我國是目前世界上少數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的國家,目前我國煤炭生產量和消費量均占到世界總量的30%以上。據估算,全國煙塵排放量的70%、SO2排放量的90%、氮氧化物排放的67%、CO2排放量的70%都來自於煤炭燃燒,燃煤是造成我國煤煙型大氣汙染和酸雨汙染的重要原因。?
擴展資料:
造成中國環境汙染日益嚴重的主因,是伴隨著急速發展而來的壹次能源消耗大幅上升,而且當中基本上都是燃煤的。
就像其他東亞國家,中國是以出口帶動經濟發展的;而在註重提升工業生產力的情況下,減少汙染物排放的生態保護和汙染控制措拖基本上是沒有的。在生物資源方面,中國發展了生物多樣性行動計劃,以保護受威脅的物種及棲息地。
對於中國每年因環境汙染造成的損失,存在不同的統計數字:國家環保總局指出2004年汙染損失達到GDP的3% ; 另有估計認為環境損失達到GDP的5-10% 每年因空氣汙染死亡的人數達35.8萬人。
據報道,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證實,政府不會再公布綠色GDP數據。華爾街日報稱,有關中國經濟增長環境成本估算數據,有礙地方官員的政績考核及形象,而備受爭議和過於敏感,壹直受到地方政府官員的抵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