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翹蘭花指是男人的專利,是他們顯示男子氣概的標誌,西坡曾寫道:“日翹蘭花三百遍,不辭長作大男人。” 據出土自烏有遺址的古籍記載,公元前猴年馬月始,人們就時興賞玩蘭花指。當時男人之間的日常問候不是“餐否”,而是“翹乎”,崇尚蘭花指風氣之盛可見壹斑。就像現在那些《怎樣談戀愛》《如何接吻》之類的技術書籍壹樣,當時有人寫了壹本《蘭花品藻》,專門教人如何鑒賞、錘煉和保養蘭花指。
據書中所載,蘭花指品鑒之口訣為:鉤、柔、白、瘦——鉤,即彎曲;柔,即柔軟;白,即白皙;瘦,即瘦削——達到如下標準方可稱為極品:鉤似圓月,柔若無骨,白如玉石,瘦勝麻稈。當時流行的蘭花指指法甚為繁復,有上翹下翹、前翹後翹、左翹右翹、正翹斜翹等等(有的難度極大,翹起來後可以仰貼在手背上),再輔以不同的角度和動作的快慢,當真是賞心悅目、曼妙多姿。惜乎絕大部分指法已然失傳,使得如今人們翹蘭花指的樣式極其單調且流於僵直、呆滯,絕無古時輕盈靈動的韻致,實在是中華古文化之壹大損失。
在那個年代,如果壹個男人有壹翹就令人驚艷的蘭花指,就會身價百倍,無論是就業上崗、登踏仕途或談婚論娶,都會順順當當,無往不利。所以男人們不但想方設法使自己擁有符合標準的蘭花指,還很註重保養工作。許多人專門做蘭花套戴在指頭上,使之不受風塵雨露的侵蝕,為了讓蘭花指顯得白皙,他們甚至還在上面撲粉。就像今天的選美壹樣,當時也有蘭花大賽:選手們臚陳擂臺,壹個個款款的取下蘭花套,各自擺出壹個酷斃了的POSE,然後小指頭輕輕壹彈,等漫天飛舞的粉塵落定,只見香噴噴、軟綿綿、白嫩嫩的蘭花指就翹然婉然的亮在那裏——其絕世風姿,令臺下觀眾看得兩眼圓睜睜、渾身麻酥酥,立即有文人學士搖頭晃腦的贊嘆不已:“噫嘻!此蘭花指也,胡為乎美哉?”?”(譯成白話文就是:哎呦,這是蘭花指耶,好好漂亮噢!) 後來由於女權運動的風起雲湧,使得這壹風氣漸漸移到了女性身上,翹蘭花指成了她們的特權之壹。
不過蘭花指沒有更名為“淑女指”或別的什麽花指,而是沿用至今,以示承傳壹脈,不忘本源。經意間翹起蘭花指,看上去顯得古意盎然,大概他們身上依然延續著上古君子的遺風罷?思之不禁令人憮然。 註:此亦舊文,純屬無聊之作。古今詞義有別,如“翹”,現今延伸出他意,可組詞如“死翹翹”,其意大抵與死或死的形狀相近。
所以現在人與人問候時,可曰“餐否”,絕不能說“翹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