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石(三葉蟲化石)、萊蕪黑豬。
萊蕪三辣壹麻--生姜、大蒜、雞腿蔥、大紅袍花椒。現已獲得國家原產地標記註冊,馳名中外。
萊蕪生姜種植歷史悠久,在春秋時期已盛行栽培,據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萊蕪生姜種植歷史悠久,在春秋時期已盛行栽培,據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論語》、《齊民要術》等古籍中均有記載。萊蕪生姜色澤金黃、油光鮮亮、塊大、皮薄、肉細、絲少、味濃、營養成份高、耐貯藏、耐遠運等優良特點,在國內外享有盛譽。1960年全國"三辣"會議在萊召開,萊蕪生姜被被定為名貴產品。萊蕪市萊城區被中國特色之鄉命名為"中國生姜之鄉"。萊蕪姜及其制品年銷量7500萬公斤,銷往國內二十九個省市和日本、東南亞、韓國、美國等國家和地區。萊蕪栽培大蒜歷史悠久,1935年種植大蒜面積已達1400畝。目前種植面積每年都在10萬畝上,產量15萬噸。萊蕪大蒜以白皮質量最佳。白皮蒜又分為兩個品種,即"大白皮"和"四六瓣"。萊蕪白皮蒜的特點是:蒜頭大,蒜頭蒜苔產量高,質細辣味香,抗寒力強,休眼期長,耐貯藏。萊蕪大蒜暢銷國內外,1962年開始外調出口,在國際上享有壹定信譽,深受國內外顧客贊揚。雞腿蔥,狀如雞腿而名。萊蕪雞腿蔥的特點是:栽培容易,抗病蟲害,抗旱耐瘠薄;易貯藏,生命力強,有"根枯葉焦心不死"之說。蔥白卷合緊密而堅實,肉質嫩脆辛辣味強,多嗅則使人流淚,用刀橫切鱗片自動燥開,耐儲存則品味不減,為烹飪提味上等佐料。萊蕪種植花椒歷史悠久,據考證,早在北魏時期就有栽植花椒的記載,明代嘉靖年間已開始大量栽植,之後常種不衰。主要栽植品種有:香椒子、大紅袍、小紅袍、青皮椒、大花椒等。特別是大紅袍花椒具有高產、優質、適應性強、出皮率高、椒皮厚實、色澤鮮艷、香味濃郁等特點,在第三屆中國農業博覽會上被評為名牌產品。1971年,萊蕪被列為山東省花椒商品基地縣。1998年,萊城區被命名為"中國花椒之鄉"。目前,全市花椒栽植面積15萬畝、1600萬棵,總產1萬噸。
萊蕪羊湯。萊蕪羊湯已有130多年的歷史,選用萊蕪山區放養的山羊,采用祖傳秘方精制加工而成,全羊煮制而成。湯清肉嫩,不肥不膩,不腥不膻,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肉質酥爛,湯色乳白,屬綠色食品,是聞名省內外的特色名吃。羊肉性溫,滋陰壯陽,是秋冬季進補的最佳食品之壹。目前,萊蕪已建成了全國第壹家羊湯生產流水線,已推出真空包裝的羊湯,解決了羊湯不易貯藏、不易長途攜帶的問題。萊蕪羊湯在濟南、淄博、泰安等周邊地區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在臺灣高雄也開設了分店。當年中央領導萬裏、田紀雲等同誌喝過萊蕪羊湯後,大加稱贊。
萊蕪香腸。萊蕪香腸,舊稱"南腸",是飲譽省內外的傳統名吃。清道光年間開始生產,已有170多年的歷史,它以新鮮豬肉為原料,加入砂仁、丁香、石落子、邊桂、八角等芳香性藥物和自釀的天然優質醬油灌制,並晾曬、蒸煮而成。近年來,萊蕪香腸在保持獨特風味的前提下,針對南甜北鹹、色澤鮮亮的現實要求,積做研制新的食品配方,開發出棗腸、寸腸等新產品,使南腸壹直具有香醇味美、疏肝理氣等特點。萊蕪香腸現有生產企業百余家,其中以"順香齋"最為著名。
萊蕪燕子石。燕子石,又名蝙蝠石,學名三葉蟲化石。它形成於古生代寒武紀後期,距今約有五億年的歷史,是我國稀有的古生物化石之壹。化石上的三葉蟲頗似正在飛翔的小燕子,故其化石亦稱燕子石。萊蕪市萊城區牛泉鎮聖井壹帶是我國燕子石儲量最豐富的地區之壹,而且品質上乘。燕子石藝品,歷史悠久,早在明清時期就制作成工藝品。可制作成硯臺、鎮紙、筆筒、插屏、花瓶、各式擺件等等。尤其燕子石硯臺,是魯硯的壹個名貴品種。萊蕪燕子石工藝精湛,名聞遐邇,深受書法、藝術、知識界人士的喜愛,近幾年來,還多次被選為國家禮品,饋贈外國元首和國際友人。
萊蕪黑豬。萊蕪黑豬是我國華北型優良地方豬種,具有五千多年的飼養歷史,有"流不盡的汶河水,趕不盡的萊蕪豬"的民謠,它具有繁殖力高、哺育力強、肉質好、耐粗飼、抗病、雜交優勢明顯等特點,1982年被收錄進《中國豬品種誌》,是我國地方豬種的寶貴基因庫。2000年,國內十余名專家對萊蕪黑豬進行鑒定驗收,認為萊蕪黑豬的繁殖性能達到我國華北型豬的領先水平,被贊譽為"中國北方第壹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