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黃藥子簡介

黃藥子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黃藥子的別名 7 來源 8 原植物形態 9 產地 10 采收與初加工 11 生藥性狀 12 性味歸經 13 黃藥子的功效與主治 14 黃藥子的化學成分 15 黃藥子的藥理作用 16 參考資料 附: 1 用到中藥黃藥子的方劑 2 用到中藥黃藥子的中成藥 3 古籍中的黃藥子 1 拼音

huáng yào zǐ

2 英文參考

airpotato yam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airpotato yam tuber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hizoma Dioscoreae Bulbiferae (拉)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air potato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黃藥子

黃藥子為中藥名,出《本草圖經》。為薯蕷科植物黃獨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塊莖[1]。

4 拉丁名

Rhizoma Dioscoreae Bulbiferae (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air potato (《中醫藥學名詞(2004)》)

Air Pootalo Yam Rhizome

6 黃藥子的別名

黃獨子、金錢吊蛋、黃金山藥。

黃藥根、黃藥脂[2]。

7 來源

黃藥子為薯蕷科植物黃獨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塊莖[1]。

黃藥子為薯蕷科植物黃獨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塊莖[2]。

8 原植物形態

纏繞草質藤本。塊莖卵圓至長圓形。莖左旋。葉互生,寬心狀卵形,長7~22cm,寬7~18cm先端銳尖,全緣或微波狀,葉腋有大小不等的紫棕色球形或卵圓形珠芽(零余子)。花單性異株,穗狀花序下垂;雄花單生密集,花被片6,雄蕊6;雌花有退化雄蕊6,子房下位,3室。蒴果長圓形,反曲,翅距圓形,成熟時草黃色,表面密生紫色小斑點。種子扁卵形,著生於果實每室頂端,壹面有翅。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生於河谷邊、山谷陰溝或雜木林邊緣。

9 產地

黃藥子主產湖北、湖南、江蘇等地[2]。

10 采收與初加工

秋季采挖塊莖,除去須根,洗凈,切片曬幹。

11 生藥性狀

塊莖的橫切片呈類圓形或圓形,直徑3~10cm,厚0.3~1.5cm。外皮較薄,棕黑色,有皺折,具多數短小的細根及黃白色或棕黃色微突起的須根痕。切面淡黃色至黃棕色,平滑或呈顆粒狀凹凸不平。質脆,折斷面顆粒狀。氣微,味苦。

12 性味歸經

黃藥子味苦,性平,有小毒;入肺、肝經[2]。

13 黃藥子的功效與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清癭。用於咽喉腫痛、癰腫瘡毒、蛇蟲咬傷、甲狀腺腫、吐血、咯血。

黃藥子具有消腫解毒,止咳平喘,涼血止血的功效[2]:

黃藥子治癭瘤,瘰癧,喉痹腫痛,疝氣,睪丸炎,咳嗽氣喘,百日咳,吐血,咯血,衄血;近亦用治食管癌,胃癌,乳腺癌:煎服,4.5~9g[2]。

黃藥子搗敷或磨汁塗癰腫瘡癤,蛇、犬咬傷;研末塗治天皰瘡[2]。

內服黃藥子量過大可出現惡心、嘔吐、流涎、腹痛、泄瀉、出汗、心悸、瞳孔縮小、驚厥、昏迷等中毒癥狀[2]。

肝功能不正常者慎用[2]。

14 黃藥子的化學成分

黃藥子含有黃獨萜酯A(dio *** ulbine A)、皂甙、鞣質和澱粉。

黃藥子含皂苷、鞣質、黃獨素(Dio *** ulbin)和薯蕷皂苷元。還含山梨醇、苯乙酮類物質、二氫薯蕷堿等[2]。

15 黃藥子的藥理作用

黃藥子對缺碘食物所致的甲狀腺腫具有壹定療效[2]。

黃藥子酊劑和煎劑對蛙心有抑制作用,對離體兔腸亦表現抑制,對未孕家兔與豚鼠的子宮有興奮作用[2]。

黃藥子煎劑對常見致病性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