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秦始皇陵墓曾被盜過幾次

秦始皇陵墓曾被盜過幾次

第壹個盜秦陵的人?項羽

秦陵主人叫嬴政,統壹秦帝國的始皇帝。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嬴政在第五次東巡回宮途中生病了,到河北壹個叫沙丘的地方,病情加重。《史記》上稱“上病益甚”,當夜就不行了。

其時,陵墓已開工建設37年,但仍沒有完工。整個工程動用了72萬工匠差役,繼位的秦二世胡亥強迫工匠役夫趕工,到當年陰歷九月,地宮壹收拾好,便將嬴政匆匆下葬。

然而,事情到此並沒有結束,先是陳勝、吳廣起義,秦陵的後期工程被迫停下來。接著,秦帝國突然坍塌。但秦雖亡,陵尚在,秦陵從此進入了多災多難的歲月。下葬後第三年,即公元前207年,秦陵遭遇到了第壹個盜墓大賊?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的這次盜陵,史書有明確的記載。劉邦在和項羽爭奪天下過程中,曾羅列出西楚霸王“十大罪狀”,其中第四大罪狀,就是“盜秦陵”。因此《史記?高祖本紀》中說,“懷王約入秦無暴掠,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財物,罪四。”

除了司馬遷外,《漢書》的作者班固也認可了項羽盜秦陵的史實。《漢書?劉向傳》有這樣的文字,“項羽焚其宮室,往者鹹見發掘。”班固比司馬又多了壹句,凡是去的人(士兵),都參加發掘秦陵了。

但對於項羽盜秦陵的具體過程,《漢書》《史記》所記太過簡單,倒是300年後,《水經註》的作者、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給我們提供了壹些信息:項羽盜秦陵當時動了自己的部隊,至少有30萬士兵參與了盜掘。《水經註》的文字是這樣的?

“項羽入關發之。以三十萬人三十日動物不見窮。”

30萬人將秦陵地宮中的隨葬品往外運,壹直運了30天,陵裏的財寶還不見到底。酈氏的記錄,從側面驗證了《漢書》中陵中寶物太多了,多得數不過來的記載,即所謂“珍寶之臧……不可勝原”。

...... ......

項羽火燒秦始皇陵

相對於史書太過簡單的文字,項羽盜秦陵在民間的說法,則形象生動許多。

項羽進入關中地區後,派英布前去盜秦陵。英布是何人?初為項羽手下的“五大將”之壹,封為九江王,後叛楚歸漢站到劉邦這壹邊,被封為淮南王,又與韓信、彭越並稱漢初“三大將”。

傳說英布根據項羽的命令,率幾十萬士兵前去掘陵。挖了老半天,終於挖開了墓道。但當要打開墓門前,裏面防盜機弩起了作用:萬箭齊發,好多士兵因為沒有防備,遭亂箭射殺。隨之而來的又是壹陣怪異現象,墓道內飛出了無數怪鳥,見人就啄,不少士兵被啄傷啄瞎。接著又跑出好多怪獸,追吃士兵。英布本人根本不敢進入墓道,立即向項羽作了報告。

項羽不信邪,親率士兵進入,但到墓內他也驚呆了,原來墓內出現了關中軍事要塞圖?“函谷關”。項羽繼續往內走,裏面冷不丁又是射出壹通亂箭,嚇得項羽也不敢再輕舉妄動,退出墓道。

上面這傳說,源於漢代人趙岐撰寫的地理著作《三輔故事》。有人可能認為,《三輔故事》所記荒誕不經。但聯系《史記》中有關秦陵記載,有些地方是相當可信的。《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 秦二世胡亥在永久封閉通往地宮的墓道前,“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這就是最著名的帝王陵反盜手法?“伏弩”。英布掘開墓道時,遭遇“萬箭齊發”,“萬箭”似乎不太現實,但“齊發”是完全可能的。

項羽盜秦陵的真實性,現代有不少學者表示懷疑。有壹種說法是,項羽盜陵未遂。當時他先派了先派了10萬精兵挖掘秦陵,從西南和西北兩個方向挖,但挖了半個月,也沒有找到墓道。後來有壹位老人勸項羽不要挖了:秦始皇因為勞民傷財才亡國的,妳應該吸取教訓。項羽遂放棄盜陵,最後在地面上留下了兩條“霸王溝”。

但不論是“盜陵得逞說”,還是“盜陵未遂說”,都承認這麽壹點,就是項羽曾放火燒過秦陵。而現代的考古探測也證實,秦陵確實被火焚燒地。秦陵目前已發掘俑坑中,至少有三個俑坑中有大面積的焚燒痕跡,而且年代與項羽入關時間接近。在焚燒之前,不少陶俑都被人為砸壞了。

據1962年第八期《考古》上發表的《秦始皇陵調查簡報》,當時陜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的考古工作者,發掘到了秦陵的東、西、北三面內城門,在各門處探出了瓦片、紅燒土和灰燼等。這紅燒土和灰燼推測是當年人為放火所致,與史書所記項羽“焚其宮室”壹說是相壹致的。

...... ......

放羊娃失火燒秦陵

秦陵地宮被焚燒過,古籍上確有記載。不過這次的“作案兇手”不再是項羽,而是壹名名不見經傳的放羊娃?這是秦陵第二次被盜。

此事見於《漢書?劉向傳》記載?

“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燒其臧槨。”

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有壹小孩在秦陵附近放羊,結果有壹只羊掉入山洞中,小孩子打著火把到地洞中去尋找,不料越走越深,竟然走進了秦陵地宮。但小孩火把使用不慎,引發了地宮大火,把秦始皇的棺槨燒掉了,奇珍異寶也毀之壹炬。

對《漢書》上所記,《水經註?渭水》也作了補充?

“牧羊人尋羊燒之,火延九十日不滅。”

放羊娃怎麽能這麽巧就進入地宮了?這裏面很可能包藏著壹個很大的盜陵陰謀:在放羊娃進入前,就有壹夥盜墓賊光顧了秦陵地宮,這才留下了直通地宮的洞穴,實際是盜洞。

...... ......

赤眉軍挖秦陵“消槨取銅”

秦陵第三次被盜,發生在漢末,主角是赤眉軍。秦陵是盜墓賊眼裏富得流油的“肥陵”,歷代盜墓賊都不會放過,壹有機會就會下手。赤眉軍盜秦陵,就是這麽發生的。此事見於《水經註?渭水》,書中有“關東盜賊消槨取銅”文字記載。

“關東盜賊”,就是赤眉軍,“消槨取銅”,就是把秦始皇的葬具、巨大的銅槨熔化掉,取銅材。盜掘時,還真的發現秦陵中有《史記》所記載的水銀。

在西漢中期,官府和民間曾出現盜取春秋大墓中青銅器,熔化後鑄造銅錢和金屬器具的現象。許多在今天來看已是天價的青銅器,在這個時候進了熔爐,這是壹件十分遺憾的事情。

赤眉軍是不是受了這種壞風氣的汙染?極有可能。赤眉軍起義很不容易的,缺衣少糧。當時打到關中地區後,又正逢大雪天,不少士兵餓凍之下斃野外。壹氣之下,赤眉軍首先盜掘了包括劉壽長陵在內的諸多西漢皇陵。在撬開漢妃們的棺材後,發現不少女人的屍體都沒有腐爛,和活人壹樣。壹些盜陵士兵因此產生邪念,出現了奸屍、辱屍的行徑。

赤眉軍盜了漢陵後,才轉而盜秦陵的。秦陵中的寶物很多,那副棺槨也應該價值連城。當時工匠先將銅熔化成銅水,在外面先澆鑄了壹層再下內槨,內槨做好了,才放進真皮包裹的金棺。這就是《史記》所謂的“下銅而致槨”壹說。

赤眉軍盜出了銅槨熔化後,做什麽用了?很可能是用於鑄造與官軍作戰必須的長矛大刀了。

...... ......

盜秦陵的皇帝

盜取秦陵中的銅器鑄器事件,不只赤眉軍壹起。十六國時期後趙皇帝石季龍,也幹過,這也是秦陵的第四次被盜事件。

石季龍又叫石虎,是第三任後趙皇帝,後趙始主石勒的侄子。石姓叔侄倆人,都是歷史上出了名的“盜墓皇帝”。《晉書?石季龍載記》上稱他們,“曩代帝王及先賢陵墓靡不發掘,而取其寶貨焉。”

石季龍盜秦陵是之前,遭遭遇了壹次失敗的盜墓。當時,石季龍曾派了很多士兵先盜春秋名人趙簡子墓,費老大的力氣,挖了積炭層,掘了大石板,不僅沒有見到趙簡子的棺槨,想再往下挖也不成了。原來,因為挖得太深,挖到了含水層,大量的地下水往上湧。

石季龍遇到了盜墓時最怕發生的頭疼難題,當年孫殿英盜乾隆的裕陵時也發生了這壹墓。但孫殿英最後將水抽幹了,盜陵成功,石季龍運氣卻很糟糕,墓穴裏的水越滲越多,趕緊找來絞水車,用北方特有的牛皮囊往外抽水。但抽了壹個多月,都沒有辦法將水弄幹,眼睜睜看著趙簡子的棺槨就在下面卻無法盜掘。

最後,石季龍只得放棄盜墓,掘開秦陵彌補盜墓失敗的遺憾吧。但《晉書》對石季龍盜陵的過程未作出交代,只說盜趙簡子墓不成,“又使掘秦始皇冢,取銅柱鑄以為器。”顯然,石季龍盜陵得逞了,盜出了陵中銅柱。如赤眉軍壹樣,石季龍也未將銅柱當寶貝,熔化了。

...... ......

黃巢入秦陵壹無所獲

秦陵第五次被盜,發生在唐末,“責任人”是起義軍領袖黃巢。

黃巢盜秦陵壹事,歷代都有傳說。清末文人袁枚有壹首詩《過始皇陵》,其中有這樣的詩句:“生則張良椎之荊軻刀,死則黃巢掘之項羽燒,居然壹?尚在臨潼郊,隆然黃土浮而高。”袁枚說的就是秦始皇。

明人都穆《驪山記》有關於黃巢盜秦陵的文字?

“始皇陵內城周五裏,舊有四門,外城周二十裏,其址俱存,自南登之,二邱並峙,人日:此南門也。右門石樞猶露土中,陵高可四丈,項羽、黃巢皆嘗發之。老人雲:始皇葬山中,此特其虛冢耳。”

都穆的文中透露,當地老人說秦陵是嬴政的“虛冢”。此說有意思,說不定這個老人進入過秦陵的地宮,才知道地宮已空無壹物的,是座“虛冢”。“虛冢”本來是古人反盜墓手法中的壹種,傳說中的著名的虛冢,當屬孔子弟子為其設的五座假墳。

據說後來嬴政統壹六國後,曾命人掘開了孫子的虛冢,裏面竟然跑出了壹只白兔子。此說顯然是無稽之談,但說明秦始皇時代這種“虛冢反盜”手法便存在了。生前花了37年心血造起了巨大墓冢,會是自己的“虛冢”。如果真是真樣,嬴政忽悠了全天下的人。這種反盜墓設想在理論上是有這種可能,但事實上不存在。《史記》記載得壹清二楚,秦二世將始皇帝安葬在這裏了。

那麽,為什麽到唐代時,有人會說秦陵是“虛冢”?最大的原因,可能是經過前四次的盜掘、焚燒,秦陵內已沒有什麽值錢東西了,空空如也,所以,有盜墓賊由地宮內失望而出後,便會說秦陵是虛冢。

都穆《驪山記》中所記黃巢盜秦陵的事情,在新、舊《唐書》均不見記載,所以,不少學者對其真實性提出了質疑。實際上,任何東西說法都不是空穴來風。

項羽的盜墓現場總指揮是英布,黃巢也有壹位這樣的角色,名叫王潘。王潘是深得黃巢賞識的起義軍將領,至於王潘盜秦陵時,到底遇到了什麽,盜出東西沒有,已沒有人曉得了。因為已是“虛冢”了,很可能是壹無所獲。

但如果秦陵真是被盜空了,也可能就沒有下面的故事了。

...... ......

清朝土匪進入地宮

在宋、元、明清年間,秦陵被盜的說法少了,壹度銷聲匿跡。但到了清光緒年間,秦陵又壹次被盜墓賊光顧,這是秦陵第六次遭盜。

清朝道光年間,驪山壹帶連降暴雨,秦陵的封土被暴雨沖刷流失。雨停後,住在附近的壹個老頭照例到封土堆上看看,發現陵北則的半山腰間有壹塊地方塌陷了下去,被暴雨沖出了壹個很深的洞。

秦陵驚現洞口的消息很快傳開,引起很多盜墓者的註意。盜墓這行中也是以強淩弱,誰強勢誰發財,壹個外號人稱“白狼”的土匪頭子以強欺弱,嚇退其他盜墓團夥,找到老頭,逼他帶著進洞裏看看。在老頭的指點下,“白狼”壹夥人進入洞裏。令他們意外的是,暴雨沖出來的這個洞,竟然直通秦陵地宮。這夥土匪喜出望外,立即動手,盜出了壹批寶物。

當地官府獲悉後,立即派人趕來調查,還真的發現有這麽壹個洞口。當時沒有搶救性考古發掘這壹說,官府只得讓人把沿口實物封堵死了,不留痕跡,嚴加看護,防止再次被盜。

此說是離現代最近最具體的壹個秦陵被盜版本。按理說,如果真有土匪入洞盜秦陵寶物的事情,地方誌上會有記錄的。但現在卻不見記載,實在蹊蹺,亦有可能是民間根據“放羊娃失火燒秦陵”,編出的又壹個“飯後話”。

...... ......

民國軍閥盜秦陵

離現代最近的壹次公開盜秦陵的活動,發生在民國初年,這是秦陵第七次被盜。這次盜陵的主角,名叫劉鎮華。

劉鎮華本是河南籍軍閥,發跡於1912年至1928年的北洋政府時期。劉鎮華相當反動,1926年曾率十萬“鎮嵩軍”由豫西進入關中,將楊虎城、李虎臣二部圍困於西安城長達8個月之久,城內餓死和戰死的軍民有好幾萬人。

憑借著手中兵權,劉鎮華鉆營於民國早期政局變幻和軍閥混戰之中,把持陜西省軍政大權十來年,橫征暴斂,魚肉百姓。

劉鎮華盜秦陵就發生在他主政陜西期間。當時,被劉鎮華盜掘的並不僅僅是壹座秦陵,但因為資料不多,劉鎮華盜墓壹事,如今似成秘聞,鮮為人知。

有人因此懷疑劉鎮華盜秦陵的真實性。了解壹下當時的社會背景,就知道劉鎮華盜墓是可靠的。民國早期,是中國盜墓史上的又高峰期,出現了少有的“摸金風潮”。所謂“摸金”實際是“摸銅”,以盜青銅器為目標,很多逃過前代盜墓賊洛陽鏟的古代陵墓,都在這壹時期被盜了。這股盜“摸金潮”的前臺導演和背後演員,都是駐地軍閥,如李品仙在安徽盜了楚王墓、孫殿英在北京盜了東陵、黨玉琨在陜西盜了鬥雞臺等等。

劉鎮華當時盜秦陵時,手法和孫殿英盜清東陵如出壹轍。也是軍事活動為名,在外圍拉上警戒線,以築軍事工地為名,行盜陵之實。

除了劉鎮華外,原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孫連仲,也曾在秦陵上“挖戰壕”。知情人後來稱,孫連仲是暗渡陳倉,裝模作樣,實際是在盜陵。此事到現在也沒有能說得清,孫連仲到底是盜了,還是沒有盜。但孫連仲在秦陵上“挖戰壕”,還與劉鎮華有很大關系。當時劉鎮華將楊虎臣的西安城圍得水泄不通,此時已任馮玉祥部下屬第十二師師長的孫連仲,奉命“率部火速援西安”,與其它部隊壹起,打跑了劉鎮華。不然,孫也沒有機會進駐關中。

結語:《漢書?劉向傳》稱,“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數年之間,外被項籍之災,內離牧豎之禍,豈不哀哉!”秦陵到底遭遇了多少次盜掘,現在已無法統計。肯定不只上述七起。或許有人會質疑,上述盜陵事件中,有的記載和說法並不可靠和準確。是這樣的,但就算七起事件中只有壹次準確,秦陵的地宮已不可再完好無損了吧!(《博客天下》下期將推出此文姐妹篇《秦陵反盜墓“絕殺”全揭秘》,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