眚字的讀音是"shěng",意思是眼睛長白翳。
詳細釋義:
1、眼睛生翳意思是亦泛指疾病。眚,目病生翳也。
說文·目部》
有善醫能開腦出蟲以愈目眚。
《新唐書·西域傳下·拂菻》
鄭子如市,果見壹人牽馬求售者,眚在左股。
唐·沈既濟·《任氏傳》
2、疾苦
勤恤民隱而除其眚。註
《文選·張衡〈東京賦〉》
3、日月蝕。亦指災異;妖祥。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
《易·訟》
非日月之眚不鼓。註
《左傳·莊公二十五年》
哲宗政和中,宮中眚作。狀先若屋倒聲,其形丈余,仿佛如龍,金眼……兵刃不能施。
宋·方鳳·《物異考·眚異》
蓋槁死之魂,久則成魅,特借新死之體以禍人。無所借,則久而為眚。
清·袁枚·《續新齊諧·屍奔》
4、過失。
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終自作,不典式爾,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殺。
《書·康誥》
且吾不以壹眚掩大德。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壹眚而去其人,則改行自新之徒蔑由進矣。
唐·元稹·《敕駱怡壽州長史》
用人者當錄其大功而宥其小眚。
清·魏源·《聖武記》卷八。
5、敗;損壞。
其於輿也,為多眚。
《易·說卦》
6、通“省”。削減;減免。
以九伐之法正邦國,馮弱犯寡則眚之。
《周禮·夏官·大司馬》
時有詔,以奸吏犯罪,每多逃遁,因眚乃出,並皆釋然。
《魏書·源懷傳》
眚為省。《春秋》肆大眚,《公羊》作大省。
古籍釋義: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所景切,生上聲。《說文》目病生翳也。又《廣韻》過也,災也。《易·訟卦》無眚。《釋文》子夏傳雲:妖祥曰眚。馬雲:災也。鄭雲:過也。《書·舜典》眚災肆赦。《傳》眚謂過誤。《左傳·僖三十三年》不以壹眚掩大德。《註》眚謂微傷。《後漢·郞顗傳》景雲降集,眚沴息矣。《註》眚沴,謂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