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是曹魏五子良將中最出色的壹位,也是我們最熟悉的壹位。他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在合肥用八百人擊敗了孫權帶領的十萬大軍,還差點搞死孫權。
在演義中,張遼是被東吳名將丁奉所射殺。曹丕上臺以後,打算也要向他學習,成為當時文治武功第壹人。所以曹丕準備禦駕親征東吳,可是曹丕在軍事上的能力跟曹操不是差了壹星半點,連曹操都拿不下的東吳,曹丕就能頃刻間擊敗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曹丕大軍在進攻東吳的過程中,遭遇到了東吳名將徐盛的陷阱。這個時候曹丕在慌亂之中,差點就被人給殺掉了。徐盛帶人乘勝追擊之下,張遼只能在曹丕身旁保護,畢竟老大是最重要的。
丕慌忙上馬,岸上壹彪軍殺來,為首壹將,乃丁奉也。張遼拍馬來迎,被奉壹箭射中其腰,卻得徐晃救了,同保魏主而走,折軍無數。背後孫韶、丁奉奪得馬匹、車仗、船只、器械,不計其數。魏兵大敗而回。吳將徐盛,全獲大功。吳王重加賞賜。張遼回到許昌,箭瘡迸裂而亡。---《三國演義》結果這個時候丁奉彎弓搭箭對準曹丕,而張遼為了保護曹丕,不幸腰部中箭。可憐的張遼在回去許昌以後,腰部的傷勢日趨嚴重,最終不治而亡。
所以在演義中丁奉確實射殺了張遼,這算是為了給曾經被張遼射殺的東吳大將太史慈報仇雪恨了。而且也為落下孫十萬之名的孫權洗刷了恥辱。
在現實中,張遼卻是因為病重而亡,跟丁奉無關。張遼鎮守合肥壹直都是孫權難以北上奪取徐州的關鍵,那場逍遙津大戰,使得孫權落下了心病,他認為有張遼在,自己這輩子都不可能北伐成功。
不過張遼也有老的壹天,他可是跟曹操壹個輩分的人,要比孫權年長得多。所以晚年的張遼被曹丕調回雍丘,可是身體壹日不如壹日。曹丕心裏就比較慌了,因為曹魏沒有張遼這位猛將的話,對曹魏來說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曹丕聽聞張遼生病以後,非常著急,立刻吩咐太醫前往張遼處為他診脈。可惜張遼身上的病,應該是因為常年在外打仗,所受到的勞損所致。所以壓根就沒得治,曹丕將張遼接到自己住的地方,親自探望,甚至每天都送好吃的給張遼,讓他好好將息身體。
這麽調理了壹陣子以後,張遼的身體稍微有了壹些好轉,便重新回到軍營。這個時候的孫權又打算與曹魏打壹仗,可是他發現張遼居然到了海陵地區,無奈之下,孫權只好打消了這次的進攻。
張遼雖然回來了,但是他的身體確實很差了,可能辭別曹丕也是因為不想讓曹丕太傷心。所以不久之後張遼在江都病逝。不過張遼死後,也沒見孫權對曹魏有什麽大動作,所以說張遼只是孫權不想北伐的借口罷了。
丁奉是東吳四朝元老,晚年功高蓋主。我們壓根就不知道丁奉到底活了多少歲,早在孫權上位的時候,丁奉就已經因為驍勇善戰而著稱於世,壹直到了孫皓當了皇帝不久,丁奉才去世。
所以丁奉出現的時候,就是壹位猛將,壹直猛到了去世。他歷經了孫權、孫亮、孫休、孫皓四位皇帝,可謂是東吳帝國中資格最老的壹位。
資格越老,地位也就越高,每壹位皇帝上位以後,都需要依仗丁奉。尤其是孫休上臺以後,權臣孫綝弄權,幾乎要顛覆孫家政權。結果在丁奉的支持下,壹舉拿下了權臣孫綝,從而恢復了孫休的權力。從而丁奉被孫休封為大將軍,掌握全國軍務。
從這個時候開始丁奉不再是跟甘寧淩統那樣的猛將壹樣的將領了,他成了周瑜、陸遜這壹類的頂級將帥。那丁奉這個時候肯定是膨脹了啊,手握大權的時候自然是會膨脹的。
孫休去世以後,丁奉依舊掌握重權,在他支持下,烏程侯孫皓上臺成為東吳最後壹位皇帝。這個時候的丁奉壹直打算北伐,可是連續幾次都遭到重創。無奈之下的丁奉,只好撤軍,不久便病死了。
結局:丁奉去世以後,家族遭到清算,還不是他本人造的孽。自古以來,除了諸葛亮以外,沒有篡位的權臣都沒有好下場。漢朝的霍光、明朝的張居正,哪壹個不是在死後被抄家滅族的?丁奉也不例外,在孫休孫皓時期,他已經成了正兒八經的權臣,手握朝中大權,甚至會威脅到皇權。
吳孫皓寶鼎元年,野豕入右大司馬丁奉營,此豕禍也。後奉見遣攻谷陽,無功而反。皓怒,斬其導軍。及舉大眾北出,奉及萬彧等相謂曰:“若至華裏,不得不各自還也。”此謀泄,奉時雖已死,皓追討谷陽事,殺其子溫,家屬皆遠徙,豕禍之應也。---《晉書》他跟諸葛亮類似的是,他也想著北伐,可是實力撐不起他的野心,這是真的。丁奉的北伐從來沒有成功過,如果他成功了,還會將孫皓放在眼裏嗎?這壹點我表示懷疑。
所以早在丁奉活著的時候,就有很多人說他專權的壞話,等到他死了以後,兒子就被殺掉了,家裏人全部被流放到外地,可見孫皓也非常討厭這位專橫的權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