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饕餮什麽東西?

饕餮什麽東西?

饕餮:饕餮。1,傳說中的貪獸,常用作青銅器上的裝飾花紋,稱為饕餮紋。2.貪吃的人或貪婪的人。3、貪心的人。

字典裏有很多貶義,和我們現在的用法很不壹樣。現在有很多自稱美食家的人。大部分表面上是自嘲,其實是得意。或許他們可以沾沾自喜,過上安逸的生活。雖然所謂的美食家多是能吃、能吃、敢吃、吃得起的成功和半成功人士,但自稱美食家無非是調侃,強調自己在吃方面的優越性,放棄貪欲。這也是現在的美食家能夠受到人們尊敬的根本原因。能吃能貪,尊重就會變成仇恨。夏傑和商周是這類人物的代表。

究其淵源,饕餮不是禽獸,而是人,是崇尚奢侈,貪財,沒有同情心的家夥。《左傳·文公十八年》裏有個故事:“縉雲家(黃帝時的夏關)是個秀才,貪吃好喝,收受貨物賄賂,侵欲奢靡,不可厭。”...不管是喪偶的還是有需要的。天下之人,兇多於三,謂之饕餮。“由此可知,饕餮是《黃帝內經》中夏關錦雲之子,是典型的饕餮無恥之徒。

在周朝,饕餮的形象被鑄造在盛食物的鼎上,以警告人們不要像饕餮壹樣貪婪。後來慢慢轉化為鼎的必備裝飾,其原意逐漸被人們遺忘。作為饕餮和飲食的象征,饕餮在人們的口頭和書面中流傳。很少有人提到節制不放縱的初衷。

古代統治者創造饕餮,提倡節儉,勸貪,既是政治需要,也與當時物質生產水平低下,商品供應嚴重不足密切相關。暴飲暴食不僅會損害健康,而且與國家的繁榮昌盛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古代,人們只是從平均主義社會轉向私有制社會,平等的思想仍然有很大的影響。再加上物質生產的匱乏,統治者占用了大量的糧食,會引起大多數人的不滿,增加社會的不公平感。如果他們在飲食上節儉,他們會贏得人們的支持。大禹是那個時代的正面典型,而夏傑和商周是反面典型。夏傑和商周的貪婪和奢侈激起了人們的憤怒和仇恨,導致了國家的滅亡。關於這壹點,史書上有很多記載。

從人們對夏傑和商紂王暴飲暴食的痛恨中,我們可以知道,人們對饑餓充滿了恐懼,他們想不出還有比“多吃”、“多喝”更嚴重的事情,於是對縱欲美食的譴責就成了整個社會最普遍的聲音。周人在鼎中鑄饕餮以傳給後代,就是要吸取商周的教訓,警示後人避免重蹈覆轍。這成為中國幾千年來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的封建社會的主導政治思想之壹。

然而,人們對美食的追求並不能局限於鼎上的裝飾或統治者的宣傳。如果按照統治階級的要求去做,中國的飲食文化就不會發展到現在的狀態。精致的衣服和美味的食物是每個人都想要的。有個笑話說“腐敗的內容:金錢、美色、美食都是人內心的欲望”。想想吧。確實如此。這也是飲食文化發展的根本原因,也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原因之壹。沒有對美的追求,社會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中國幾十年的發展也說明了這壹點。這大概就是今天美食家依然大量出現的原因。

我覺得今天饕餮的定義應該是這樣的:能吃,能吃,敢吃,知道怎麽吃而不饕餮。

摘自:/cgi-bin/newsoul/soulview.cgi?id = 1336312 & amp;fid=1082。post date = 2005-06-18 & amp;ver =線程

饕餮:(1)傳說中的貪吃野獸。在古代鐘鼎中,頭部的形狀被雕刻在彜族器皿上作為裝飾。《呂氏春秋》:“周鼎饕餮,有首無。”②比喻貪婪惡毒的人。《左公十八年》:“縉雲家無才,貪食而從貨賄。侵略性的欲望和奢靡,而不是過剩和厭惡;湊在壹起,積累事實,卻不知道真相。不管喪偶的,沒有可憐的。天下人比三更兇,謂之饕餮。”杜預註:“貪即饕餮,饕餮即饕餮。”後來也指貪食。比如貪吃的人。——《辭海》

從《辭海》的解讀中可以看出,“饕餮”的本義其實並無定論,只是後人逐漸引申出其貪吃好吃的意思。大文豪蘇東坡曾在《美食家頌》中說:“蓋高分子之美,以養吾美食家”。其中“饕餮”壹詞由“饕餮”演變而來。可見,到了宋代,人們已經忘記了“饕餮”的本義,用它來表示對食物的喜愛。“饕餮”這個詞經歷了從貶義到褒義的轉變。

饕餮之夜的含義:法語名稱,原意為“饕餮廣告人的通宵派對”。

餐飲之夜作為壹項全球流行的文化娛樂活動,自1981成立以來,已在數十個國家的近百個城市展映,每年觀眾超過400萬,成為年度全球知名娛樂品牌。"

參考資料:

/question/1753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