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在解放以前,壹直沒有壹個準確的人口數據。本世紀30年代曾有壹次不很完整的人口調查,從那時起,四萬萬這個數字就成為中國人口的代名詞。這種狀況壹直持續到1949年。
原國家統計局人口司司長沈益民說:“當開國大典的時候,中國人頭腦中的人口數據也就是四萬萬七千五百萬同胞。”
新中國建立之初正是百廢待興之時。摸清人口狀況,了解我國基本國情,成為開展新中國建設的壹個重要任務。1953年,全國開展了第壹次普選,而選舉各級人民代表的壹個重要前提就是要有準確的人口數據。普選使第壹次人口普查以壹種特殊的方式在960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展開。沈益民說:“人口是國情當中最重要的數據,新中國剛剛成立後,當時的中央人民政府就考慮到要配合選舉,要有準確的人口數據;第二要開展新中國的建設,也需要準確的人口數據。所以,當時的中央人民政府就發布了關於人口調查的決定。”
1953年4月,政務院發出進行全國首次人口調查登記的指示。這次人口普查結合選民登記同時進行,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年齡性別民族等,調查采用統壹的表格,並且確定了統壹的計算標準時間。
沈益民說:“現代意義的人口普查,最關鍵的是要有壹個標準時間,以1953年6月30日24時那壹刻的時候,我們國家有多少人口。以這個時間作為標準時間,所以非常科學。”
這不是壹次普通的人口調查,它不僅標誌著中國具有現代意義的人口普查的開始,它更意味著人民第壹次擁有了當家作主的權力。因此這次人口普削騁從民群眾靳情的支持和積極的響應。
沈益民說:“我們當時人口調查登記時,氣氛非常活躍。大家男女老少,都穿了新衣服,像過節日壹樣,掛燈結彩,敲鑼打鼓,然後到人口調查登記站來申報自己的人口項目。”
為了做好這次人口普查工作,從中央到地方都設立了專門機構,各省市縣區都設立了調查登記站,公民到站登記,必要時由調查員逐戶調查。普查工作進展順利。兩個月後就完成了登記工作。1953年11月,國家統計局發表了全國人口調查登記結果的公報。由於采用了科學的方法,第壹次人口普查取得了準確的人口數字。 第壹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公報:全國人口總數為601,938,035人
沈益民說:“這個數字刷新了多年來沿用的四萬萬七千五百萬這個估算的數字,這個數字給大家壹個深刻的印像印象:新中國有六萬萬人口。”
原國家統計局副局長孫兢新說:“這在國際上是壹個很大的貢獻。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查清了,這對國際人口學也是壹個很大的貢獻。”
第壹次人口普查開啟了中國現代意義的人口調查的歷史,它對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我國目前已進行了四次人口普查,2OO0年我國進行了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目前普查的數據正在進行科學有效的統計分析。普查最終得出的數據將會為我國新世紀開創各項新事業提供極大的幫助,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