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讀袁宏道《遊盤山記》有感

讀袁宏道《遊盤山記》有感

《遊盤山記》寫於明萬歷二十七年(公元1599),若為這篇遊記做《序》,當為:“宏道居家中,兄來信,命歸京師以從社稷,為政壹年,終不忍其煩,遂命駕歸,歷盤山,因有此記。”

唯真名士自風流,袁宏道再壹次放馬南山,辭官反裏,與胞弟袁中道,摯友蘇潛夫,死心、寶方、寂子三位僧侶等數人,離京南下,又壹次開始了他的遊歷,棄官遠行的灑脫不羈依稀有西晉“季鷹歸未”的意氣性情,只是當年季鷹的“遂命駕歸”主要是為了避八王之亂而求自保,是智者的避世,遠不如袁宏道辭官遠遊來得純粹瀟灑,是仁者的樂山好水攜遊盤山。而他們的第壹站,就是盤山。

盤山在今天的北京平谷與天津薊縣之間,屬國家5A級景區,“盤”字取“回旋、回繞”之意,喻指山體如蒼龍盤桓於京東津北間。盤山有所謂的“三盤之勝”,上盤以松勝,蟠曲翳天;中盤以石勝,怪異嶙峋;下盤以水勝,玉流珠落。當袁宏道遊盤山時,“述其最者:初入得盤泉,次曰懸空石,最高曰盤頂也。”雖與今人遊覽的著眼點不同,卻也得自然之別致意趣,而所謂的“趣”,也是袁宏道所推崇的“性靈說”的衍生之壹,“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學問者淺”,“如山上之色,水中之花,花中之光,女中之態”,不可明說,不可道破,“唯會心者知之”。遊歷山川可分為兩類,壹者如賴瑞和的《杜甫的五城》,常常是思接千載,以歷史的知識關照眼前的景物,常常可以生發出厚重莊嚴的感情;壹者如此文——《遊盤山記》,遊者陶醉於自然之間,得乎自然之趣,生發出輕松愉悅的感情,文中“澗聲上徹,與松韻達”、“日光橫射,影落塞外”等句皆體現出作者心中的.欣喜適意;還有登盤頂之上而看到“太古雲嵐,蝕壁皆翠”的壯麗景象,當為今天的盤山絕景——“三盤暮雨”。疑惑之處有二,其壹,文中曰“峰名不甚雅,不盡載”,筆者有所會意,今暫不表,他日當與當地人交流後驗證心中猜測是否正確;其二,文中“闊以掌,山石壹右臂,左履虛不見底”,筆者不解其意,無法想象出這壹不合常理的動作。

明戲曲作家張大復以“春花美女,婉媚多風”評說此文,可謂袁宏道所說的“唯會心者知之”,是以“自然之趣”如“水中之花”,“女中之態”,看到文人“奔風忽來,翻雲抹海”的慷慨文辭表象下,內心裏陰性柔弱的審美取向,“盤山外骨而中膚”之謂也。

註:

⑴參考《袁宏道集箋校》明·袁宏道著 錢伯城箋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年3月2版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