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山西蒙山在哪?

山西蒙山在哪?

問題壹:山西蒙山的蒙山大佛 具有世界第壹大佛之稱的佛像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就是位於四川省的樂山大佛,佛像高71米。那如果問妳,有世界第二大佛之稱的佛像在哪裏,恐怕就不是那麽多人知道了。這尊佛像位於山西省太原市的蒙山,因此名為蒙山大佛(也叫西山大佛),它雖然比四川樂山大佛矮8米,但建造時間卻早了162年,建成於北齊時的公元551年,距離現在已經有1455年的歷史,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歷經五代皇帝建成大佛公元551年,歷史上有個叫做高洋的皇帝,他在河南安陽市北當時叫做鄴城的地方建都,除此以外,他還把當時的晉陽城作為別都,也就是現在的太原市晉源鎮古城營村。高洋為人驕傲、奢侈,大修宮苑,把遠離鄴城的晉陽城修得富麗堂皇,而且在西山的開化寺後,依山開鑿壹尊大佛像。他征集天下的農夫,動工開鑿大佛,日夜不休息。晚上的時候,就拿油燈照明,整個山上,有萬盞油燈被點亮,光焰甚至可以照射到山下的晉陽宮。到了冬天,天氣十分寒冷,他就命令工人燒開水來和泥,大規模地動工,讓老百姓的生活窮困不堪,死傷無數。高洋死後,他的兒子高殷即位,工程非但沒有停止,反而越搞越大,直到公元577年,高洋的第五代子孫高緯執政時,大佛才得以完成。大佛是由北齊皇帝高洋賜建,歷經高殷、高演、高湛和高緯四位皇帝的督建始成。在史書上也有記載:“北齊文宣帝高洋於天保二年在晉陽蒙山建寺,賜額開化”、“鑿石迎溪,依山刻像,歷時20余年,緯時造成”。武則天給大佛贈送袈裟據記載,唐朝時,高祖李淵常來蒙山拜佛,復賜名“開化”;特別是唐顯慶五年, 唐高宗李治和太後武則天夫婦久仰大佛來朝拜時,看到大佛二人驚嘆不已,武則天當下傳下懿旨,要為大佛贈送袈裟。回到長安後,宮內立即為大佛制那件碩大無比的袈裟,由於這件袈裟實在太大了,在太監的監工下,用壹年的時間才制作完成。做好的袈裟被特使送至晉陽城,並在晉陽百萬僧俗的註目下為大佛舉行了披袈裟儀式。壹時間,大佛在皇家眼中形同國廟,在百姓眼中至靈至寶,備受尊崇,這令中國蒙山大佛在相當長的壹段歷史時期內,顯得尤為光鮮。 消失六百年後神秘再現又過了400年後,到了元末,隨著朝代更替、歲月變遷,在飽受戰火損毀和大自然風霜雨雪的剝蝕後,顯赫壹時的蒙山大佛終於在元朝末年閣傾像塌,從此大佛之腹、手、腿、足以及基座和大閣遺基就被掩埋於山石、殘磚和泥沙之中,不為後人所知。此後,大佛突然完全消失了。直至600多年後的上世紀80年代,大佛才被山西太原的壹位老人發現。經過種種自然界不可抗力的毀壞,大佛下部35米處已形成采空區,壹旦頂板塌陷,勢必導致大佛垮塌。保護工作迫在眉睫,2006年6月,寺底村的壹幫村幹部成立了“晉陽西山大佛保護基金會”。2006年9月,為迎接國慶黃金周,太原市召開“晉之源文化旅遊”推介活動,強力推出“晉源十六景”,鮮為人知的蒙山大佛首次和晉祠、天龍山並列其中。2008年5月12日,蒙山大佛景區對外開放,這座有著1400年歷史、湮滅了600年的巨型摩崖石刻重新面世。 文物保護界有句行話,叫修舊如舊。那麽,西山大佛的保護開發如何修舊如舊呢?比如對重建佛頭,各方面的看法都是不壹致的。晉源區文物旅遊局楊秀生局長表示,他是不太贊成重建佛頭的,應該避免破壞性保護,殘缺也是壹種美。寺底村的修佛頭行為被叫停後,來自北京的地質專家就強調,水泥制作的佛頭和原始的佛身會顯得很不協調。 西方歷史上許多被毀的著名建築、園林等,比如羅馬競技場、帕特農神廟、海德堡城堡等,西方人更傾向於用保存遺址的方式來紀念,形成了壹種廢墟文化。 在蒙山景區建設過程中,景區開發要減少人工痕跡,保持歷史滄桑感。最後的修復方案......>>

問題二:太原蒙山怎麽去 101路電車在大南門換乘,迎澤大街坐618路公交在長風停車場下車,坐58路可到蒙山大門,車費壹元。火車站坐619路,廣場坐864路都可到達長風停車場。58路二十分鐘發壹趟車,開通時間為朝九晚五。

問題三:山西蒙山的簡介 蒙山大佛,也稱晉陽西山大佛,是壹尊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寺底村西北的蒙山中的摩崖大佛,現為太原市文物保護單位。蒙山大佛開鑿於北齊天保年間,本是蒙山開化寺後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淵、唐高宗李治與皇後武則天、後唐武皇帝李克用、後漢高祖劉知遠都曾來此禮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毀。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發現,發現時佛頭已不知去向,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風化嚴重。古籍記載,蒙山大佛高二百尺(合今制59米)。根據實際測量,蒙山大佛兩腿底部至頸部高約30米,按比例估計原來的佛頭高約10米,加上後世重修時補築的基座高6米,蒙山大佛原本的高度大約為46米。2007年起,太原市對蒙山大佛進行了保護和開發,加固了佛身,並參考太原出土的北齊佛頭新修了高12米的佛頭。2008年10月,蒙山大佛景區向公眾開放。

問題四:山西蒙山的景點 晉陽八景:蒙山曉月、汾河晚渡、巽水煙波、雙塔淩霄、崛圍紅葉、玉門積雪、土堂怪柏、烈石寒泉

問題五:太原蒙山路線 蒙山在太原西南約20公裏處,晉祠以北的寺底村,主峰高1325米,蒙山曉月為舊太原八景之壹。北齊高洋帝於天保二年( 551)將東魏大莊嚴寺擴建為開化寺,開鑿了高 200尺的摩崖大佛,稱為西山大佛,比目前全國最大的樂山大佛略高。隋文帝時新建了庇蓋大佛的殿閣,唐高宗和武則天曾來此禮佛,賜宮內袈裟。由於寺毀閣傾,大佛淹沒於亂石瓦礫之中,僅見胸頸部分,胸寬25米,高17.5米,頸部直徑寬五米。目前做為旅遊資源正在規劃開發之中。   山西太原天龍山旅遊風丁區,原名方山,屬呂梁山脈分支,海拔1700米,位於太原市西南36公裏,距晉祠景區14公裏。有專用公路相連。天龍山屏峰黛立,松柏成蔭,溪泉鳴澗,氣候涼爽。早在東魏時高歡建了避暑宮,北齊高洋建了天龍寺,並都開鑿了石窟.山因寺而得名,寺因窟而著稱,從此,天龍山聲名大振.天龍山景區包括晉祠鎮的武坡、南坪、窯頭三個自然村和柳子溝源頭的南山、北山(即天龍山)占地約 185公頃.山中多砂頁巖,呈現出奇特的地質地貌;山上多山泉,有豐富的泉源;山內多林木,森林覆蓋率達7O%;山間多鳥獸,屬國家壹、二類保護動物有二十多種。景區風光秀麗,山不高而挺拔,清幽涼爽;樹不大而茂密,萬木崢嶸。古有“天龍八景”,是著名的旅遊勝地.現今,它是晉祠――天龍山風景名勝區的組成部分,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龍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主體.遊天龍山習慣從公路上山巔,沿石級下山,先遊途中景點及石窟,再到天龍寺遊其他五點.如從柳子溝步行西進,沿途有餵馬槽、三合村、下馬村、寨峁哨所、跑馬場支鍋石、溜馬坪、安谷梁和插旗石等,且問巒秀美,五色壯觀,有人說這是春秋時代奴隸起義領袖柳下拓的遺跡,實為附會,被傳為笑談。遊人從南山到北山遊覽,則另是壹番情趣。遊程中應以天龍寺為結點,以石窟為重點.近年來,來太原天龍山旅遊風景區旅遊的遊客逐年增多  既然蒙山妳以前去過,再說天龍山景色也比較好,建議妳就去天龍山吧。祝妳玩的愉快!

問題六:山西蒙山的介紹 蒙山在太原西南約20公裏處,晉祠以北的寺底村,主峰高1325米,蒙山曉月為舊太原八景之壹。北齊高洋帝於天保二年( 551)將東魏大莊嚴寺擴建為開化寺,開鑿了高 200尺的摩崖大佛,稱為西山大佛,比目前全國最大的樂山大佛略低,但要早於樂山大佛開鑿。

問題七:太原蒙山怎麽去? 坐858或5路車到羅城.就行了.5路車在下元坐. 858路 高新開發區 高新區北口 春天時尚廣場 長治路口 長風橋東 南屯北 義井街 麗華苑 南屯 長風橋西 義井 十六中 西峪東街 南堰 武家莊 董茹 金勝 壹電廠 金勝村 化肥廠 太化俱樂部 太化二中 羅城 (***23站) 5路車元 - 三益公司 - 太紡宿舍西 - 光華街東口 - 和平裝飾家園 - 沙溝 - 省建六公司 - 義井北 - 招呼站[義井街南二巷] - 義井 - 十六中 - 北堰 - 制藥廠 - 化工廠 - 董茹 - 金勝 - 壹電廠 - 化肥廠 - 太化俱樂部 - 太化二中 - 羅城(***21站)

問題八:太原蒙山大佛在哪? 蒙山大佛在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0余公裏處的蒙山寺底村,839羅城下,但還要走壹段路道蒙山,建議打車~~

問題九:蒙山大佛在哪裏? 西山大佛,又名蒙山大佛,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0余公裏處的蒙山。坐落於蒙山北峰之陽,南向,依山鑿制,大佛胸頸部分,高17.5米,寬25米,頸部直徑寬5米,唐代記載“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計算約合今63米,僅低於我國四川樂山大佛(高71米)8米,比以往西方所說“世界第壹大佛”阿富汗巴米揚大佛(Bamiyan,高53米)高10米,鑿於北齊天保二年(551),時在六世紀。如按“巴”佛鑿於“七世紀”來說,我晉陽西山大佛要早壹個世紀。比我國樂山大佛鑿於唐開元元年(713)早162年。

問題十:太原蒙山有什麽好玩的 蒙山大佛是壹尊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寺底村西北的摩崖大佛,為太原市文物保護單位。蒙山大佛開鑿於北齊天保年間,原是蒙山開化寺後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淵、唐高宗李治與皇後武則天、後唐武皇帝李克用、後漢高祖劉知遠都曾來此禮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毀。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發現,發現時佛頭已不知去向,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風化嚴重。

古籍記載蒙山大佛高59米,根據實際測量,蒙山大佛兩腿底部至頸部高約30米,按比例估計原來的佛頭高約10米,加上後世重修時補築的基座高6米,蒙山大佛原本的高度大約為46米。2007年起,太原市對蒙山大佛進行了保護和開發,加固了佛身,並參考太原出土的北齊佛頭新修了高12米的佛頭。2008年10月,蒙山大佛向公眾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