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人雲:有三不孝,無後不孝。還有是什麽?

古人雲:有三不孝,無後不孝。還有是什麽?

還有:

壹味順從父母不管對錯這是壹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

原文: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壹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白話譯文:

從禮節上講不孝有三種:壹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壹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出處:出自清代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經註疏》。

《十三經註疏》是文史研究工作者經常要查檢的書。中國文籍,浩如煙海,目前存世約十多萬種,《四庫全書》是這些文籍的精華,其經史子集四部之中,經部又是其精華,而《十三經註疏》則冠列於其經部之首。

清代由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經註疏》,號稱善本。目前通行本為上海古籍出版社、中華書局、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縮印本(精裝16開本上下冊)。

“十三經”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價值是不言而喻的。概括來說,它們是研究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史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又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百科全書,從古代經書中也可以看到不同學派的相互影響。

而且,經學作為中國思想文化的主幹對於民族凝聚和文化認同,始終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主導作用。當然,“十三經”雖然閱歷千古,凝結著無數前人的經驗和智慧,但並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也不能為解決現代社會的各種問題提供現成答案。

擴展資料:

相關語句: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白話譯文:

不孝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最為不孝。舜沒有告訴父母就娶妻,是沒有做到盡後代的責任。君子認為還是告訴父母比較好。

出處:出自戰國時期孟子的《孟子離婁上》。

《孟子》壹書是孟子的言論匯編,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周遊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壹起著書。

《孟子》有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醜》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壹起稱“四書”,《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壹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壹直是科舉必考內容。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壹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通常認為不孝的情況有五種:四肢懶惰,不管贍養父母,這是第壹種;酗酒聚賭,不管贍養父母,這是第二種;貪吝錢財,只顧老婆孩子,不管贍養父母,這是第三種;放縱情色享樂,使父母感到羞辱,這是第四種;逞勇好鬥,連累父母,這是第五種。

百度百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