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韓國漢城,有壹條整形街,裏面密密麻麻排布了上百所整容機構,這是愛美人士的聖地。
其實,通過精讀史籍,我們可以發現,古代在整形方面就初具雛形了。當時,受藥物和技術的局限,沒有更好的突破和推廣,導致對這方面知道的人並不多。
在古代,我們的祖輩普遍認可?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這種說法,所以,國人都不曾施行整形的手術。三國時期,神醫華佗有高超的外科手術技巧,但他實施的也只是創傷愈合、化膿止痛等小型外科手術,並沒有實施過大型的手術。
查閱歷史古籍,我們都沒有發現,古埃及人有實施過整形外科手術的記錄。當然,對於凸顯男性的高貴地位,進行的紋身和為穿戴耳飾而做的穿耳孔是壹直都有的,這壹類原始的整形是很常見的。
古印度有割鼻的風氣,這是對罪人的懲罰。丈夫如果覺得妻子不貞,可以將其鼻子割掉;戰爭失利的人會被獲勝者割掉鼻子;罪犯被政府實施割鼻之刑,以示懲罰。鼻子被割掉,面部會顯得非常難看,於是這些人就渴望能夠修復自己的鼻子,恢復正常的生活。當時,印度底層工人發明了用額頭中部的皮層來再造壹個新鼻子。
西方的整形歷史,也是非常曲折的。公元二世紀,羅馬醫學家塞魯沙和希臘醫學家蓋倫對外科整形和美容整形都有相關的記錄,只是這些東西還保留在表層創傷的治療上面,並沒有深入探究。
公元三世紀以後,歐洲大地陷入戰爭的泥潭中,文化被踐踏,生命被無視;這個階段被外界稱為?黑暗時代?。等到十五世紀後,西方進入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才開始重視文化和科學。
這壹時期,意大利著名外科教授塔利亞考奇實施過壹場較大型的外科手術?用上臂單蒂皮瓣給壹位缺鼻之人造壹個新的鼻子。他的這場手術很成功,其過程也詳細記載在外科手術的專著中。所以,西方醫學家將他譽為?整形外科之父?。
其實,整形確實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南梁蕭衍的妃子王源之,就是因為整容而獲得蕭衍的喜愛,最後還成為了母儀天下的皇後。這位楚楚動人的皇後,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壹位因為整容而改變命運的女子。
然而,面部整形是所有整形中我們最關註的壹個。酒窩在古代又被稱為?笑靨?,我們可以在面部的多個位置發現它們的蹤跡,比如:頰部、嘴角等。在古代,酒窩被看做是女性美貌的象征,特別是頰部的酒窩,更是被看做是東方女性美麗的點綴。
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現在已經可以人造酒窩,且做到以假亂真的地步。那麽,妳們知道唐朝也有人造酒窩的情況嗎?
在唐朝,有?當面施圓靨?這樣的詩句,這說明當時的人們已重視臉部的酒窩了。那時候的美女楊玉環有傾國傾城的美貌,書籍中對她的贊語有:?凝眸皓齒,笑靨如花?,?北地胭脂,偏開兩靨?。前面說到的?當面施圓靨?,是在嘴角邊加兩點胭脂,用於點綴,其效果就像酒窩壹樣。
中醫中對於?靨?又有另壹種解釋。《普濟方》中對於治靨的認識就是治痘印,人們通過修復面部的印跡,從而改變人的面貌。其實,無論古人對於?靨?做何種解釋,我們都認為這是美容整形的壹種方式,且在唐代就開始使用了。
《晉書》記載了醫師修復兔唇的故事。荊州刺史殷仲堪手底下有壹個醫生,他專門為別人修復兔唇。每次做完手術,殷仲堪都會囑咐病人要少說話,減少唇部的運動;手術後的幾天暫時只能吃稀飯,不能吃太復雜的東西,減少嘴部運動。
在唐朝,有壹位專門修復兔唇的醫生,他的醫術非常精湛,為很多人做這樣的手術。後來,他還被譽為?補唇先生?。等到明清時期,這樣的整形術已經相對成熟,很多醫籍都有這方面的記載。
清代醫學家顧世澄在自己的著作中詳細記載了這壹過程:
整修缺唇,先將麻藥塗缺唇上,以壹鋒刀刺唇缺處皮,然後用繡花針穿絲線訂住二邊皮,然後擦上調血之藥,三五日內不可哭泣與大笑,又怕感冒打噱,每日只吃稀粥,肌肉生滿,去其絲線,即合壹唇矣。?其實,從這些記載中可以看出,當時我國在美容整形方面的技術已經很高了。相傳,在康熙二十七年,琉球國的醫生魏士哲前來我國的福建,特意向當地的名醫學習補唇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