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擊劍的基本技術

擊劍的基本技術

中國武術和中國書法是我國的兩大國粹。它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有幾千年的歷史。流傳海外,深受中外人民喜愛。武術,古代最早稱為“肉搏戰”、“武術”,現代又稱為國術。是中國人千百年來鍛煉和防身的獨特方法。門派眾多,技法各異。書法是書寫漢字的藝術,包括筆法、書法和章法。書法有很多種風格,包括鄭、曹、李、篆,真正的風格包括歐、劉、顏、趙、蘇、黃、米、蔡。本文主要從武術中的劍術和書法中的草書談起,著重探討劍術和書法的相似點和骨勢,以此來說明劍術和書法的密切關系。練劍術和寫草書可以相互交流,相輔相成,共同進步,不僅有利於這兩項技能的發展,也有利於練習者的身心健康。

擊劍“精神”

劍是武術中的壹種短兵器,由古代兵器演變而來。《時世明兵》中說:“劍,檢也。”劍是壹種防禦性武器。武術諺語有“刀如虎,劍如飛風”,“刀如虎下山,劍如龍過海”。擊劍的特點是靈活、敏捷、瀟灑、飄逸、氣勢連貫、演練多變、劍氣合壹壹氣呵成。步法輕快,腰肢如蛇。劍法主要是壹點,崩,刺,舉,掛,劈,雲,抹等等。劍術套路很多,看拳種不同。在擊劍比賽中,有“騰空躍起”、“豎劈橫擦”、“刺戳粉碎”、“勾繞雲霧”等壹些動作。它又快又猛,剛柔並濟,瀟灑自如,給人以美的享受。

漢代是擊劍發展的黃金時代。鋼劍以新的面貌取代了青銅劍,而且已經定型。隨著鑄造技術和劍形的改革,它的使用方法也越來越完善。至今,劍的種類和名稱很多,但整把劍由劍身和劍柄組成,其中劍身包括劍尖、劍刃和劍脊。劍柄包括護手和劍首。而且大部分劍都綁有尖刺。除了擊劍格鬥,還有壹整套動作組成的“劍舞”。漢代劍道三十八篇,系統總結和闡述了以前的制劍方法。至今已形成壹系列成套劍法,包括昆侖劍、清平劍、盤龍劍、純陽劍、太極劍、八卦劍、形意劍、雙手劍、螳螂劍、龍鳳雙劍、水盧雙劍等。

練太極劍就像流水壹樣,永遠處於不斷的運動中。其動作環環相扣,力不斷斷,勢不斷斷,如春蠶不斷吐絲。它的柔中藏剛,有很多矛盾在裏面,現實,運動,開合,屈伸。這些矛盾是對立統壹和相互轉化的。又如八卦劍,內容豐富,舒展大方,四面蹬踏,行走九宮,動如遊龍,連綿不斷,步調壹致,如白蛇吐信,青龍戳爪,出神入化。像閃電壹樣,壹波三折,渾身是圓的。劍隨妳動,劍隨妳動,青雲橫飄。

走草“筋骨韻”

行書是書法中不可或缺的壹種,是書法學習中的難點,也是古今眾多書法家所追求的,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充滿文采的唐代李北海,讓魏碑入行書,行雲流水,貫骨勁,凝重如山,蒼勁活潑。明代書畫家董其昌對他評價很高,說“右軍如鳳,北海如鷹”,“如龍,李如象”。黃庭堅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壹。據說他曾長年觀槳劃槳,以至於他的筆“似長槍戟,縱伸橫逸,勢在飛揚”。也有描寫單薇的詞像“龍威虎振,劍拔弩張”;索靖的“鳳凰驟起,鸛先飛”;王恒的“插花美,鏡中笑舞”是對聯草書書法的真實寫照。草書是急章。它起源於漢代,正如東漢末年的書法理論家趙翼所分析的:“秦末刑重密,官書頻出,戰攻結合,兵書交叉,羽翼飛揚。”如果妳加快寫作速度,就會有連筆。也就是說,它變成了壹種隸書的變體,叫做“曹彰”。其特點:“壹簡、二連、三圓轉”,結構簡化,寫法連貫,圓轉不方,簡潔明快,就像我們現代的草書。

行草是介於真跡和草書之間的壹種文字,其實早就存在了。秦漢時期沒有明確的真正書法和草書的概念,行書無從談起。曹彰(隸書)逐漸成熟規範後,行書才得以展現,但後來才被認可。行書推動了隸書向楷書的演變,楷書地位確立後,行書和草書成為壹種藝術魅力極強的書法。

東漢有杜杜、崔元、張芝、蔡邕等。他們不僅有壹流的書法,而且給人們留下了研究書法的寶貴遺產。東漢至西晉草書的發展,為東晉王羲之、和王烈士的草書高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三王”的作品大多是唐人的摹本。

草書是用筆墨“點畫”而成。筆法要有“筆勢”,點畫要有“轉折”,筆勢也要“連合”,靈活多變,有“骨勢”。每壹種筆都是多變的。其實同壹種筆,往往因為書法的風格和習慣不同而不同(就像武術中的太極劍和八卦劍);在寫的時候,明確情況,隨機應變,讓筆尖下的點畫形式適應寫作和作文的需要,做到“誠不虛,必有其因。”壹幅畫之間,許多風風雨雨在巔峰臨摹;在壹點點之內,我對美術感到極度沮喪”(孫的書配樂)。只有這樣,筆才能生動。

外表和精神不壹樣。

有相似的品味

劍術是由點、刺、劈、雲等攻防動作組成的多種劍術。劍術結合手、眼、姿、步,由各種劍術組合而成壹套完整的套路。在草書中被視為點、橫、左、右的筆法,從而形成了書寫方法,也有幾個字相連或斷開。無論是劍法、筆法還是整套劍法、整套構圖,都有壹種“骨勢”,這是它們的相似之處。“骨”是內涵,如武術中的“神”,在書法中也被視為“骨”或“韻”。姿勢即形體,如擊劍中的劍身、書法中的書法體,包括:擊劍、組合、套路;草書的筆法、書法和構圖。

欣賞壹套劍術套路,要從頭到尾看它的全套動作是否合理,不僅要看姿勢,還要看骨氣,就像整幅書法的構圖是否合理,不僅外觀(姿勢)好,更重要的是內涵(骨氣)和韻味。劍術中有“點、刺、劈、刺”,書法中有“橫、豎、撇、插”。擊劍有伸縮,書法有開合;劍術壹氣呵成,書法壹氣呵成;劍術上有“犀牛望月”、“顏勢平衡”,書法上有“倚而不倒,淩雅獨立”;擊劍有“飛”,書法有“飛”;劍術中要體現精神,劍與手、眼、姿、步之間要有密切的配合和默契。書法上有“含而不露”、“含韻、內外壹體”、“有方有圓、時隱時現”,和諧流暢。

擊劍的“虛與實”隨處可見,“虛”就是偽裝和隱蔽。隱瞞自己真攻的劍法,如“近則顯遠,攻則顯守”,是以假亂真迷惑對手的策略。“現實”就是明火的現實。《曹璐經略卷六虛實》:“實顯虛,我實擊彼虛,如折竹壓卵。”比如,劈劍是自己的強項,卻故作虛弱,麻痹對方,達到出其不意的目的。擊劍中,“緩與急”、“輕與重”、“輕舉重劈”、“退與進”、“防與攻”、“虛與實”要靈活有機地運用。比如整套劍術中,有時“行雲流水”配合雲劍擦劍;有時候為了配合斷劍和刺劍,我會急跑急跳。也有老套的,比如“金雞獨立”“犀牛望月”。整套劍法施於場地四周,動作協調合理,體力分布均勻,猶如看到整幅草書。虛與實是壹對對立統壹的矛盾。對立只是他們矛盾關系的壹種形式。它們是相互對立又相互包容的不可分割的關系。這些關系在擊劍和草書中隨處可見。劍法草書“極玄妙,汪洋婉約。”

草書書法還有壹種“虛實”,在結體、構圖中不斷表現出來。比如在構圖上用輕與重、緩與急、隱鋒與露鋒、密、白與黑、小被攝體、短與小,在構圖上用密距、重心傾斜、黑。拿起筆說,如果筆不是真的,就不那麽淡定;筆不空,缺圓。只用的是真筆,外觀比較傻;都是用虛擬筆,簡直不敢恭維。在變化的過程中要尋求和諧,節奏,規則,才不會亂。請看米菲的草書筆法。點彩筆重,筆法重,不浮。非點畫的地方偶有連筆,用筆輕盈,是壹種虛靈。他的重力線左右搖擺,起伏不定,但整體上仍保持平衡。這就是他的風格,就像在壹把醉劍中,上下左右搖擺,看似失去平衡卻又保持平衡;看似喝醉了,實則醉意十足,暗藏殺機。在形勢合適的時候,它會閃電般出擊,給人驚心動魄的美好享受。看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裴將軍》詩,字裏行間流露出陽剛之美。“壹馬如龍虎”這幾個字顯得特別壯闊。整個字正、斜、靜、動、肥、瘦、幹、潤,真是滴墨吞山河。唐代“狂”書法家張旭、懷素更是無拘無束,自由奔放,跌宕起伏,令人心酸。這和“劍如飛鳳”壹模壹樣。唐代詩人杜甫曾將公孫大娘弟子的舞劍之法形容為“她始如霹靂,泄其怒,若江海凝青光”,“山色沈郁,天地往返,隨其動”。又雲:“張旭,前吳人,善草書裱糊。他在葉縣看過幾年公孫大娘的舞劍《西河劍》。自此草書長進,感恩,即公孫知了。”作為書法家,觀看練劍或體驗劍術的魅力,將大有裨益。那種溫婉飄逸,連綿不斷的劍法,那種快刀掃地,酥點崩地,或者說是無盡的劍花等等。,對練字有很大啟發。

微微同意齊的說法

凡是練內家拳的,都強調內功。以內功為基本功,又稱基礎功。書法的筆法和神韻也可以說與氣有直接關系。練字,除了手腕的力量,更重要的是用氣寫字,這樣寫出來的字才能淋漓盡致。作家信心不足,文字也不會蒼勁有力。如果書法家長年累月憑運氣寫字,久而久之內功基礎自然就紮實深厚了。

劍術要在劍中窒息。攻守難的時候,用鼻子哼哼;起跳時要提氣使之向上,這樣才能跳得高;落地時,空氣必須飄起來,輕如鴻毛;當妳晃動雙腳時,氣體會下沈,重如鋼鐵。氣與劍要協調,做到靈活多變,虛實分明,柔如止水,韌如鋼,針藏於棉中,柔中有剛,爽中有美,變化無窮。

書法用氣也很重要。排除雜念,沈入丹田。書寫均勻,達到筆尖。換泳姿的時候屏住呼吸。筆尖壹擡,氣就上去了。按動筆時屏住呼吸,合上筆時放氣。我們經常看到壹些有成就的書法家,在書寫或書寫重要的壹筆時會屏住呼吸,用舌頭舔牙齒,寫完後會呼吸,也就是釋放廢氣。氣在書法中有很多用途。用筆運練幾年或幾十年的書法,對健康大有裨益,無數優秀的書法家大多是壽星。

劍術和跑草用氣基本壹樣。氣同時隨劍筆動作而動,包括提氣、提氣、降氣、泄氣、運氣。好的武術家或書法家,能把氣輸送到劍尖或筆尖,使手中的劍或筆靈活、穩健、有力。

綜上所述,交錯擊劍和跑草雖然概念不同,但原理卻是壹體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