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印刷術發明後不久,就開始向東方鄰國傳播。13世紀起,沿著絲綢之路向西方傳播,經波斯、埃及向歐洲傳播。近代面對西方現代印刷術的傳入,雕版印刷術因手工技術繁雜、成書速度慢、成本高、色彩單壹而逐步退出歷史舞臺。搶救和保護這壹絕技刻不容緩。傳承雕版印刷技藝的職能機構——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作為自籌資金的事業單位,面臨轉企改制的形勢,市場經濟正逼近傳統雕版印刷工藝,需要采取措施加以保護。
2006年,揚州雕版印刷技藝被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8年連城雕版印刷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1年,杭州雕版印刷技藝、同仁刻版印刷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5年7月12日,揚州“雕版印刷技藝傳習所”正式掛牌成立,將采用“口傳心授 定向培養 上門學藝”的開放式傳承方式,為雕版印刷隊伍補充新鮮血液。2005年10月,江蘇省揚州雕版印刷博物館對外試開放。被譽為清代揚州雕版印刷極盛時期標誌的《全唐詩》初刻初印本,回到揚州與世人見面。 中國雕版印刷技藝於2009年9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南京金陵刻經處、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和四川德格印經院是我國目前傳統雕版技藝保存最好的3家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