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1881九月二十五日~ 1936六月5438+00十月19)原名周樹人,後改為周章壽,字育才。浙江紹興人。中國是近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小說集《吶喊》《仿徨》,散文集《早晨的花》,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墳》,《熱風》,《蓋華集》。人們稱之為“文思閣”。光緒七年(18865438+25九月0)八月初三,生於浙江省紹興市會稽縣東長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縣。年輕時受達爾文進化論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於1898改名為周樹人。1902年赴日本公費學醫。他原本在仙臺醫學院學醫,想親手治病救人。後來由於戰爭,他改變了作家的行為,從事文藝工作,希望改變民族精神(見《吶喊》序言)。1905-1907參加革命派活動,發表《摩羅詩論》、《文化偏見論》等論文。在此期間,我奉母親和妻子朱安之命回國結婚。1909年與哥哥周作人合譯《外國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廣州和紹興任教。1918年,中國歷史上第壹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以魯迅為筆名出版。1927與許廣平女士結婚,生下壹男,名為周海嬰。有三個侄女。1936 10 6月19在上海病逝。其作品被收入《魯迅全集》、《他的作品》、《魯迅書信集》,各種由魯迅編輯修訂的古籍被重印。後來在1981出版了《魯迅全集》(* * *十六卷)。2005年,《魯迅全集》(十八卷)出版。他的作品主要是小說和散文,其中《祝福》、《阿q正傳》、《狂人日記》最為著名。魯迅的幾十篇小說、散文、詩歌、雜文被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祝福》、《阿q正傳》、《藥》等小說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建立了魯迅博物館和紀念館。同時,他的作品被翻譯成50多種語言,包括英語、日語、俄語、西班牙語、法語和德語,在世界各地擁有廣泛的受眾。
魯迅被譽為“國魂”,是因為他以筆代戈,壹生艱苦奮鬥、戰鬥到底。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國文化大革命的總指揮。“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先生壹生的寫照。
朱自清(1898 165438+10月22日~ 1948 8月12)原名朱姿樺,後改為朱自清,名秋實,字沛縣。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祖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海州(今連雲港市),後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1920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25申請在清華任教。在很長壹段時間裏,他擔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48死在北京。
朱自清作品26種,* *約1.9萬字,包括詩歌、散文、文學評論、學術研究等。大部分收入是明凱書店1953出版的朱自清文集四卷。從65438年到0988年,江蘇教育出版社收集、整理並出版了六冊朱自清全集。雖然朱自清在五四以後才開始寫新詩,但1923發表的《槳影燈影下的秦淮河》顯示了他在散文創作上的才華。從此,他致力於散文創作,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1928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為當時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所有作品都收錄在《朱自清全集》中。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記敘文和抒情散文。他的作品主題可以分為三個系列:壹是以書寫社會生活、抨擊黑暗現實為主要內容的壹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的代價——七毛錢》、《白人——上帝的最愛》、《執行政府大屠殺》。二是以背影、兒女、喪女為代表的壹批雜文,主要描寫個人和家庭生活,表現父子、夫妻、朋友之間的人情關系,人情味濃厚。第三,壹組以自然景物為題材的抒情小品,如《綠》、《春》、《船槳燈影下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作。後兩種散文是朱自清寫得最好的,其中《背影》和《荷塘月色》是家喻戶曉的名篇。他的散文樸實細致,明朗陰郁,以語言精煉、文筆優美著稱,充滿真情實感。
朱自清生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 165438+10月22日)十月初九,卒於1948 12年八月。原籍浙江紹興。因為三代人都定居揚州,畢業於當時揚州的江蘇八中,在揚州當老師,所以自稱“揚州人”。他是現代著名的作家和學者。朱自清的祖父朱澤宇,本名於,因繼承朱家而改姓。為人謹慎,清光緒年間在江蘇東海縣任審判官10余年。我爸爸的名字叫洪鈞,他的字是小坡。他娶了周,是個秀才。光緒二十七年(1901),朱鴻鈞從東海到邵伯鎮,屬揚州府。兩年後,全家遷居揚州城,定居揚州。
郭沫若(1892 165438+10月16 ~ 1978 6月12),中國* * *黨員,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現代文史權威人物,國際知名,致力於。原名郭開珍,字唐定,本名吳尚。筆名墨若(因為家鄉有兩條河叫墨水和若水)。四川樂山人。9月27日(1892 165438+10月16),光緒出生於四川樂山縣關峨鄉沙灣鎮。早年就讀於家塾,1906就讀於嘉定書院,1914年春赴日留學,先學醫,後學文學。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這期間接觸了泰戈爾、歌德、莎士比亞、惠特曼等外國作家的作品。1965438+2009年9月開始發表新詩。1921年,他和郁達夫、程等組織“創造社”。同年8月,出版第壹本詩集《女神》。“皖南事變”後,他寫了《屈原》、《虎符》等六部歷史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擔任各國行政、科學、文化的領導人,同時堅持文學創作,出版了《蔡文姬》、《武則天》等歷史劇和其他詩歌作品。他是中國新詩的奠基人,是繼魯迅之後公認的革命文化領袖。參加革命工作30多年,是八壹南昌起義的核心人物。歷任國務院副總理、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
《羊的悲哀》是他的第壹部小說。1965438+寫於2008年初夏的《死亡的誘惑》是他最早的新詩。1919五四運動爆發時,在日本福岡發起組織救國團夏社,投身新文化運動,著有《鳳凰涅槃》、《大地》、《我的母親》、《爐中的煤》等詩歌。代表作《女神》打破了中國傳統詩歌的束縛,反映了五四精神,開辟了中國文學史上新的詩風。1921年6月,他和程、郁達夫等人組織創作社,編輯《創作季刊》。65438-0923,日本帝國大學畢業,回國後繼續編輯《創造周刊》和《創造日》。1923後,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倡導無產階級文學。1926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政治部副主任。從1924到1927,創作了歷史劇《王昭君》、《乜壹》、《卓文君》。1928,蔣介石通緝,旅居日本,從事中國古代史和古文字學研究,著有《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研究》。1941皖南事變後,創作了《屈原》、《唐棣之花》、《虎符》、《孔雀膽》、《戰國策詩集》等歷史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兼文教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主任、第壹歷史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 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保衛世界衛生飛躍人民委員會委員,中國友協會長。 1978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他的《甲骨文研究》、《金文兩周銘文考釋》、《金文考證》、《甲骨文全集》等著作在學術界引起了震動。壹生著作有《郭沫若文集》(卷17)《郭沫若全集》。1944年,郭沫若歌頌明末女軍事家秦良玉的《秦良玉頌》。代表作有《星空》、《女神》等。
東?帕夫洛維奇?契訶夫(антонпавловичехо107438+0860)1860 65438+10月29日出生於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祖父是壹個被贖回的農奴。父親開雜貨店,1876破產,全家搬到莫斯科。然而契訶夫獨自留在塔甘羅格,以做家教為生,繼續學業。65438-0879進入莫斯科大學醫學系。1884畢業後,在茲維尼奧羅德等地行醫,廣泛接觸平民,了解生活,對其文學創作產生了良好的影響。他和法屬莫泊桑、美洲歐洲?亨利與三大短篇小說大師齊名。
嚴格來說,契訶夫不是在“寫”壹部小說,或者像我們通常意義上的作家,他是在“吐”壹部小說,“流”壹部小說。他不用編故事,連構思都不想。他的故事在空中回蕩。他可以從任何壹個角度出發,從任何壹個章節停止,但都是天衣無縫,自然粘合的。他的人物不請自來,他的情節隨機而來。仿佛他只要拿起筆,打開水龍頭,小說就會像水壹樣流出來...
契訶夫之所以能隨意“流”小說,在於他獨特的敘事方法。這種敘事方式是對生活的隨遇而安,用眼睛和耳朵去追尋,文字像毛筆的音符壹樣流動。快節奏、簡單、自然、樸素構成了純粹的文風,開門見山,不拖泥帶水,高度濃縮、簡潔,更增添了作品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