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士陵,字牧甫(壹作穆甫),號倦叟,別號黟山人。黟縣西武鄉黃村人。晚清著名篆刻家、書畫家。黃士陵幼年承繼家學,讀書、寫字、制印、繪畫並舉。青年時期,父母相繼去世,黃士陵迫於生計,離開家鄉前往江西謀生。在南昌時,因為篆刻技藝出眾,受到江西學政汪鳴鑾的賞識,並輾轉認識了盛昱、王懿榮、吳大澄等著名學者,得到上述名流的引薦和指點,並跟隨他們外出遊歷,觀覽了各地所藏的金石彜器和書畫珍品,眼界大開。
黃士陵是清代印壇的壹代宗師,他突破了籠罩藝壇的皖、浙兩大流派,創立了獨具壹格的'黟山派'。作為印壇壹代宗師,其書法成就甚少人知,他的篆書不以外露張揚為能事,具有較強的個人風格。主要以小篆為主體,但加入不少金文結構及用筆,給人的感覺似乎全是金文,因此古雅、樸茂,格調極高。結字吸取金文特點,字的大小、長短壹任自然,並不強求壹致,字多“頭大腳小”,腳多懸針。用筆內斂、含蓄,線條無半點弱筆,黃士陵的篆書在結字上他許多筆畫具有強烈的個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