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關於幼學瓊林的燈謎

關於幼學瓊林的燈謎

例如:從小模仿秦叔寶和靠山王(四字古籍)幼學瓊林

背景(《幼學瓊林》二句)日月其除,金臺是其異號

每(《幼學瓊林》句)海不揚波

《幼學瓊林》句

牛女相會

《幼學瓊林》壹句

惟七夕壹相逢

陳誠

《幼學瓊林》句

不欺之語

從禽

幼學瓊林壹句

不離飛鳥

歸雁

幼學瓊林壹句

不離飛鳥

回拜

《幼學瓊林》句

謝人過往

毀約

《幼學瓊林》句

人失信

雷鳴

《幼學瓊林》句

聲聞於天

希望能幫到妳,謝謝!

補充:《幼學瓊林》全文及解釋:

天文

原文

混沌初開,乾坤始奠。

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夭,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

日月五星,謂之七政;天地與人,謂之三才。

日為眾陽之宗,月乃太陰之象。

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氣;月裏蟾蜍是月魄之精光。

風欲起而石燕飛,天將雨而商羊舞。

旋風名為羊角,閃電號曰雷鞭。

青女乃霜之神,素娥即月之號。

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雷部推車之女回阿香。

雲師系是豐隆,雪神乃是滕六。

歘火、謝仙,俱掌雷火;飛廉、箕伯,悉是風神。

列缺乃電之神,望舒是月之禦。

甘霖、甘澍,僅指時雨;玄穹、彼蒼,悉稱上天。

雪花飛六出,先兆豐年;日上已三竿,乃雲時晏。

蜀犬吠日,比人所見甚稀;吳牛喘月,笑人畏懼過甚。

望切者,若雲霓之望;恩深者,如雨露之恩。

參商二星,其出沒不相見;牛女兩宿,惟七夕壹相逢。

後羿妻,奔月宮而為嫦娥;傅說死,其精神托於箕尾。

披星戴月,謂早夜之奔馳;沐雨櫛風,謂風塵之勞苦。

事非有意,譬如雲出無心;恩可遍施,乃曰陽春有腳。

饋物致敬,曰敢效獻曝之忱;托人轉移,曰全賴回天之力。

感救死之恩,曰再造;誦再生之德,曰二天。

勢易盡者若冰山,事相懸者如天壤。

晨星謂賢人廖落,雷同謂言語相符。

心多過慮,何異杞人憂天;事不量力,不殊誇父追回。

如夏日之可畏,是謂趙盾;如冬日之可愛,是謂趙衰。

齊婦含冤,三年不雨;鄒衍下獄,六月飛霜。

父仇不***戴夭,子道須當愛日。

盛世黎民,嬉遊於光天化日之下;太平天子,上召夫景星慶雲之祥。

夏時大禹在位,上天雨金;春秋孝經既成,赤虹化玉。

箕好風,畢好雨,比庶人願欲不同;風從虎,雲從龍,比君臣會合不偶。

雨旸時若,系是休徵;天地交泰,稱斯盛世。

註釋

混沌初開,乾坤始奠。混沌:天地未形成之前的元氣狀態。

氣之較清上浮者為夭,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氣:指元氣。凝:結也。

日月五星,謂之七政;天地與人,謂之三才。五星:指金、木、水、火、土五星。三才:三種有能力的事物。古人認為,天能覆物,地能載物,而人是萬物之靈。

日為眾陽之宗,月乃太陰之象。宗:宗主,主宰。象:儀象。

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氣;月裏蟾蜍,是月魄之精光。螮蝀:音地東。蟾蜍:傳說後羿請不死藥於西王母,其妻嫦娥竊而食之,奔月宮,遂化為蟾蜍。

風欲起而石燕飛,天將雨而商羊舞。石燕:零陵山之石燕,遇風雨即飛,雨止復變為石頭。商羊:鳥名,傳說只有壹只。

旋風名為羊角,閃電號曰雷鞭。羊角:《莊子》“有鳥名鵬,翼若垂天之雲搏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裏”。雷鞭:《淮南子》“雷以電為鞭,電光照處,謂之裂缺”

青女乃霜之神,素娥即月之號。素娥:即嫦娥。

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雷部推車之女曰阿香。律令:《搜神記》“律令,周穆王時人,善走,死為雷部之鬼”。阿香:雷部推車之鬼。

雲師系是豐隆,雪神乃是滕六。

焱(右加欠)火、謝仙,俱掌雷火;飛廉、箕伯,悉是風神。焱(右加欠) :雷火之作,因風而起,故雷部之鬼稱為焱火。飛廉:神禽,能致風,鹿身,頭如雀,有角,蛇尾豹紋。箕伯:《文苑》載:“風伯名言道彰,壹曰即箕星也”

列缺乃電之神,望舒是月之禦。列缺:閃電之神。望舒:《淮南子》“月禦曰望舒”

甘霖、甘澍,俱指時雨;玄穹、彼蒼,悉稱上天。時雨:應時之雨。《爾雅》“久旱而雨曰甘霖,久雨不止曰愁霖,時雨澍生萬物曰甘澍。玄:黑。蒼:青。

雪花飛六出,先兆豐年;日上已三竿,乃雲時晏。六出:指雪花六角形。時晏:時候不早了。

蜀犬吠日,比人所見甚稀;吳牛喘月,笑人畏懼過甚。蜀地高山霧大,見日時少,每至日出,則群犬疑而吠之。吳地的水牛極畏熱,見到月亮疑是太陽,所以氣急而喘。

望切者,若雲霓之望;思深者,如雨露之恩。霓是彩紅。雲興而雨至,霓見而雨止。所以久旱不雨時,人們渴望見到雲彩,但擔心霓的出現。雨露:古人認為夜氣之露是上天降下的祥瑞。

參商二星,其出沒不相見;牛女兩宿,惟七夕壹相逢。參商:傳說他們是古代高辛氏的兩個兒子,因爭鬥不已,被安排在兩個不能相見的位置上。

後羿妻,奔月官而為嫦娥;傅說死,其精神托於箕尾。傅說:商朝的大臣。箕尾:兩個星宿名。傳說傅說死後精神寄托在箕尾兩個星宿之間。

披星戴月,謂早夜之奔馳;沐雨櫛風,謂風塵之勞苦。沐雨:雨水洗淋頭。櫛(音至)風:風梳其髻。風塵:路途。

事非有意,譬如雲出無心;恩可遍施,乃曰陽春有腳。唐代宋璟愛護百姓,人們稱其為有腳陽春,謂其走到哪裏,就把春天帶到哪裏。

饋物致敬,曰敢效獻曝之忱;托人轉移,曰全賴回天之力。獻曝:古代有個農民冬天曬太陽覺著十分舒服,就去獻給國君請賞。喻禮物雖不好,但態度很誠懇。

感救死之恩,曰再造;誦再生之德,曰二天。二天:喻頭上兩個天作主。

勢易盡者若冰山,事相懸者如天壤。

晨星謂賢人廖落,雷同謂言語相符。雷同:雷發聲,物無不同時應者。

心多過慮,何異杞人憂天;事不量力,不殊誇父追日。誇父追趕太陽,半途渴死。

如夏日之可畏,是謂趙盾;如冬日之可愛,是謂趙衰。晉國大夫趙盾,是趙衰的兒子。有人評價他們父子說:趙衰象冬天的太陽那樣可愛,趙盾象夏天的太陽那樣可怕。

齊婦含冤,三年不雨;鄒衍下獄,六月飛雪。齊地孝婦竇氏被誣謀殺婆婆,太守處死了她,東海因此三年大旱不雨。鄒衍:戰國時人,燕惠王聽住讒言把鄒衍抓進監獄,鄒衍受冤枉而爺天大哭,天降大雪。

父仇不***戴夭,子道須當愛日。愛日:意為子女侍奉父母的時光有限,應該珍惜時光。

盛世黎民,嬉遊於光天化日之下;太平天子,上召夫景星慶雲之樣。景星:壹名德星,君王德政,景星就會出現。慶雲:五彩祥雲。

夏時大禹在位,上天雨金;《春秋》《孝經》既成,赤虹化玉。《史記》載:大禹治水成功後,天雨金三日,又雨稻三日三夜。孔子完成《孝經》後,赤虹從天而降化為黃玉,長三尺,上有刻文,孔子跪而受之。

箕好風,畢好雨,比庶人願欲不同;風從虎,雲從龍,比君臣會合不偶。箕,畢:二星宿名。古人認為它們壹個與風對應,壹個和雨對應,正象征人們的願望各不相同。

雨旸時若,系是休徵;天地交泰,稱斯盛世。雨旸時若:下雨和出太陽都順應時令。旸:音陽,日出。若:順從。休徵:美好的征兆。

地輿

原文

黃帝畫野,始分都邑;夏禹治水,初奠山川。

宇宙之江山不改,古今之稱謂各殊。

北京原屬幽燕,金臺是其異號;南京原為建業,金陵又是別名。

浙江是武林之區,原為越國;江西是豫章之地,又曰吳臯。

福建省屬閩中,湖廣地名三楚。

東魯西魯,即山東山西之分;東粵西粵,乃廣東廣西之域。

河南在華夏之中,故曰中州;陜西即長安之地,原為秦境。

四川為西蜀,雲南為古滇。

貴州省近蠻方,自古名為黔地。

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此為天下之五嶽;饒州之鄱陽,嶽州之青草,潤州之丹陽,鄂州之洞庭,蘇州之太湖,此為天下之五湖。

金城湯池,謂城池之鞏固;礪山帶河,乃封建之誓盟。

帝都曰京師,故鄉曰梓裏。

蓬萊弱水,惟飛仙可渡;方壺員嶠,乃仙子所居。

滄海桑田,謂世事之多變;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

水神曰馮夷,又曰陽侯,火神曰祝融,又曰回祿。

海神曰海若,海眼日尾閭。

望人包容,日海涵;謝人思澤,曰河潤。

無系累者,曰江湖散人;負豪氣者,曰湖海之士。

問舍求田,原無大誌;掀天揭地,方是奇才。

憑空起事,謂之平地風波;獨立不移,謂之中流砥柱。

黑子彈丸,漫言至小之邑;咽喉右臂,皆言要害之區。

獨立難持,曰壹木焉能支大廈;英雄白恃,曰丸泥亦可封函關。

事先敗而後成,曰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事將成而終止,曰為山九仞,功虧壹簣。

以蠡測海,喻人之見小;精衛銜石,比人之徒勞。

跋涉謂行路艱難,康莊謂道路平坦。

磽地曰不毛之地,美田曰膏腴之田。

得物無所用,曰如獲石田;為學己大成,日誕登道岸。

淄澠之滋味可辨,涇渭之清濁當分。

泌水樂饑,隱居不仕;東山高臥,謝職求安。

聖人出則黃河清,太守廉則越石見。

美俗曰仁裏,惡俗曰互鄉。

裏名勝母,曾子不入;邑號朝歌,墨翟回車。

擊壤而歌,堯帝黎民之自得;讓畔而耕,文王百姓之相推。

費長房有縮地之方,秦始皇有鞭石之法。

堯有九年之水患,湯有七年之旱災。

商鞅不仁而阡陌開,夏桀無道而伊洛竭。

道不拾遺,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揚波,知中國有聖人。

註釋

黃帝畫野,始分都邑;夏禹治水,初奠山川。相傳黃帝最早將中國劃分為若幹區域。

宇宙之江山不改,古今之稱謂各殊。宇:上下四方。宙:古往今來。

北京原屬幽燕,金臺是其異號;南京原為建業,金陵又是別名。

浙江是武林之區,原為越國;江西是豫章之地,又曰吳臯。福建省屬閩中,湖廣地名三楚。三楚:即東楚,西楚,南楚,湖廣地區別號三楚。

東魯西魯,即山東山西之分;東粵西粵,乃廣東廣西之域。

河南在華夏之中,放曰中州;陜西即長安之地,原為秦境。

四川為西蜀,雲南為古滇。滇:音顛。

貴州省近蠻方,自古名為黔地。

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此為天下之五嶽;

饒州之鄱陽,嶽州之青草,潤州之丹陽,鄂州之洞庭,蘇州之太湖,此為天下之五湖。五湖:其中的鄱陽湖、洞庭湖,太湖現仍在。青草湖已與洞庭湖連在壹起,丹陽湖逐漸淤塞。

金城湯池,謂城池之鞏固;礪山帶河,乃封建之誓盟。漢高祖封功臣,盟誓說“黃河如帶,夫山如礪,國以永寧,愛及苗裔。

帝都曰京師,故鄉曰梓裏。古人房前屋後種植桑樹或梓樹,後來就用桑梓代表家鄉。

蓬萊弱水,惟飛仙可渡;方壺圓嶠,乃仙子所居。蓬萊,方壺,圓嶠:傳說中東海之仙山。

滄海桑田,謂世事之多變;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河:指黃河。晏:安寧。

水神曰馮夷,又曰陽侯,火神曰祝融,又曰回祿。海神曰海若,海眼曰尾閭。馮夷:傳說是軒轅之子,死後為水神。又天帝署其為河伯,故稱陽侯。祝融:伏羲時有祝融氏,以火為紀,名赤帝。海眼:《十洲記》記載海中叫尾閭的地方,有壹塊石頭圓四萬裏,海水全部從下面流走。

望人包容,曰海涵;謝人思澤,曰河潤。河潤:黃河水可以滋潤周圍廣大的地區。

無系累者,曰江湖散人;負豪氣者,曰湖海之士。唐代陸龜蒙常乘小船,載著書、茶、竈、筆、床、釣具,往來煙波之上,號曰“江湖散人”。湖海之士:漢代陳登,狂傲有豪氣,被許汜稱為“湖海之士”。

問舍求田,原無大誌;掀天揭地,方是奇才。問安居之宅,求腴頰之四,故胸無大誌。

憑空起事,謂之平地風波;獨立不移,謂之中流砥柱。砥柱:黃河三門峽中的壹座石山,立在黃河激流之中。

黑子彈丸,漫言至小之邑;咽喉右臂,皆言要害之區。黑子:黑痣。彈丸:彈弓用的泥丸。

獨立難持,曰壹木焉能支大廈;英雄自恃,曰丸泥亦可封函關。

事先敗而後成,回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事將成而終止,曰為山九仞,功虧壹簣。東隅:太陽升起的地方。桑榆:太陽落山後余光照在樹上,因此用桑榆表示日落的地方。仞:古代七尺為壹仞。九極言其高。簣:盛土的筐。

以蠡測海,喻人之見小;精衛銜石,比人之徒勞。蠡:用葫蘆做的瓢。《東方塑傳》有“以管窺天,以蠡測海”。精衛:《山海經》記載,炎帝之女溺死於東海,化為精衛鳥,常銜西山之木石欲填平東海。

跋涉謂行路艱難,康莊謂道路平坦。跋:登山。涉:過河。康莊:《爾雅》“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

磽地曰不毛之地,美田曰膏腴之田。磽:音悄,土地堅硬而瘠薄。膏腴:膏是油脂,腴是肥肉。

得物無所用,曰如獲石田;為學己大成,曰誕登道岸。岸:指學業,真理的彼岸。

淄澠之滋味可辨,涇渭之清濁當分。淄澠:指淄水,澠水,都流經山東。傳說齊國易牙善烹調,能夠分辨出淄水和澠水的滋味。涇渭:指涇水,渭水,都流經陜西。涇水清澈,渭水混濁,合流三百余裏,水之清沌不雜。

泌水樂饑,隱居不仕;東山高臥,謝職求安。泌水:湧出的泉水。《詩經》有“泌之洋洋,可以樂饑”。東晉謝安年輕時在會稽之東山築屋居住,朝廷征召不至,人稱其高臥東山。

聖人出則黃河清,太守廉則越石見。傳說黃河五百年變清壹次。越石見:傳說福州城東有越王石,平常隱沒在雲霧裏,太守中貪婪的都不能見到它,只有五代宋時晉安太守虞願公正廉明,越王石才出現。

美俗曰仁裏,惡俗曰互鄉。仁裏:有仁厚風俗的鄉裏。互鄉:交相為惡之鄉。

裏名勝母,曾子不入;邑號朝歌,墨翟回車。曾子:曾參,古代孝子。曾參到了勝母裏,認為裏名不孝,就沒有進去。墨翟:他來到朝歌城,認為名字不好,就駕車返回。

擊壤而歌,堯帝黎民之自得;讓畔而耕,文王百姓之相推。讓畔而耕:傳說文王治理的地區,風俗仁義,耕田的人互相推讓田界。畔:田界。

費長房有縮地之方,秦始皇有鞭石之法。《神仙傳》中說,費長房向壺公學習道術,壺公問他想學什麽,費說,要把全世界都看遍,壺公就給他壹根縮地鞭,想到哪裏,就可用縮地鞭縮到眼前。《三齊略》中說,秦始皇欲渡東海觀日出,有神鞭石作橋,石頭行動不迅速,神人用鞭子抽得石頭流血。

堯有九年之水患,湯有七年之旱災。

商鞅不仁而阡陌開,夏桀無道而伊洛竭。商鞅廢井田,開阡陌,秦國因此強大起來。阡陌,田地之間的道路和地界。伊洛:指伊水和洛水。桀無道,上天使二水幹枯以警告他。

道不拾遺,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揚波,知中國有聖人。周成王時,交趾國的使者稱贊周國說:“天無烈風淫雨,海不揚波三年矣。意者中國其有聖人乎

歲時

原文

爆竹壹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

履端,是初壹元旦;人日,是初七靈辰。

元日獻君以椒花頌,為祝遐齡;元日飲人以屠蘇酒,可除癘疫。

新歲曰王春,去年曰客歲。

火樹銀花合,謂元宵燈火之輝煌;星橋鐵鎖開,調元夕金吾之不禁。

二月朔為中和節,三月三為上巳辰。

冬至百六是清明,立春五戊為春社。

寒食節是清明前壹日,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

四月乃是麥秋,端午卻為蒲節。

六月六日,節名天貺;五月五日,序號天中。

端陽競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災。

五戊雞豚宴社,處處飲治聾之酒;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乞巧之針。

中秋月朗,明皇親遊於月殿;九日風高,孟嘉帽落於龍山。

秦人歲終祭神曰臘,放至今以十二月為臘;始皇當年禦諱曰政,故至今讀正月為征。

東方之神曰太皡,乘震而司春,甲乙屬本,木則旺於春,其色青,故春帝曰青帝。

南方之神曰祝融,居高而司夏,丙丁屬火,火則旺於夏,其色赤,故夏帝目赤帝。

西方之神曰蓐收,當兌而司秋,庚辛屬金,金則旺於秋,其色白,故秋帝曰白帝。

北方之神曰玄冥,乘坎而司冬,壬癸屬水,水則旺於冬,其色黑,放冬帝曰黑帝。

中央戊己屬土,其色發,故中央帝曰黃帝。

夏至壹陰生,是以天時漸短;冬至壹陽生,是以日晷初長。

冬至到而葭灰飛,立秋至而梧葉落。

上弦謂月圓其半,系初八、九;下弦謂月缺其半,系廿二、三。

月光都盡謂之晦,三十日之名;月光復蘇謂之朔,初壹日之號;月與日對謂之望,十五日之稱。

初壹是死魄,初二旁死魄,初三哉生明,十六始生魄。

翌日、詰朝,言皆明日;谷旦、吉旦,悉是良辰。

片晌即謂片時,日曛乃雲日暮。

疇昔曩者,俱前日之謂;黎明昧爽,皆將曙之時。

月有三浣:初旬十日為上浣,中旬十日為中浣,下旬十日為下浣;學足三餘:夜春日之餘,冬春歲之餘,雨者睛之餘。

以術愚人,曰朝三暮四;為學求益,曰日就月將。

焚膏繼晷,日夜辛勤;俾晝作夜,晨昏顛倒。

自愧無成,曰虛延歲月;與人***語,曰少敘寒暄。

可憎者,人情冷暖;可厭者,世態炎涼。

周末無寒年,因東周之懦弱;秦亡無燠歲,由嬴氏之兇殘。

泰階星平曰泰平,時序調和曰玉燭。

歲歉曰饑饉之歲,年豐曰大有之年。

唐德宗之饑年,醉人為瑞;梁惠王之兇歲,野莩堪憐。

豐年玉,荒年谷,言人品之可珍;薪如桂,食如玉,言薪米之騰貴。

春祈秋報,農夫之常規;夜寐夙興,吾人之勤事。

韶華不再,吾輩須當惜陰;日月其除,誌士正宜待旦。

註釋

爆竹壹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桃符:畫在桃木板上的門神,古人以桃木能驅邪,故新年風俗都換桃符。

履端,是初壹元旦;人日,是初七靈辰。履端:開端。人日:傳說天地初開時,第壹日為雞日,依次為狗日,豬日,羊日,牛日,馬日,七日為人日,八日為谷日。其日晴,則主所生之物盛,其日陰,則有災難。

元日獻君以椒花頌,為祝遐齡;元日飲人以屠蘇酒,可除癘疫。晉朝人劉臻之妻陳錯,在元旦向皇帝獻《椒花賦》,祝皇帝萬壽無疆。遐齡:高齡。屠蘇酒:唐人孫思邈在除夕教人把藥浸入井中,元旦那天取井水加入酒中,雖我了可以使人不生疫病,即屠蘇酒。

新歲曰王春,去年曰客歲。春秋時,君王懦弱,孔子作《春秋》寫道:“元年春,王正月”以示尊重君王。客歲,即舊歲

火樹銀花合,謂元宵燈火之輝煌;星橋鐵鎖開,調元夕金吾之不禁。金吾:漢代禁止夜行的官。古代通常在城中實行霄禁,這裏星橋鐵鎖開,指元霄取消了夜禁。

二月朔為中和節,三月三為上巳辰;二月朔:二有初壹。唐德宗時將這天定為中和節,人們在這天互相贈送瓜果百谷。上巳節:三月上旬的巳日,稱上巳。後來定為三月三日。

冬至百六是清明,立春五戊為春社。戊是天幹的第五位,五戊是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社:祭祀土地神的活動,春社始春天祭祀土地神。根據歷法,立秋後五戊為秋社。

寒食節是清明前壹日,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介子推幫助晉文公復國有功,但不願做官,隱於山中,晉文公縱火燒山,想逼他出來,但介子推抱樹不出而被燒死。晉文公命令百姓每年在這壹天禁火,故名寒食。

四月乃是麥秋,端午卻為蒲節。麥熟四月,故曰麥秋。蒲節:端五將菖蒲泡在酒中,飲之避瘟疫,

六月六日,節名天貺;五月五日,序號天中。貺:音況。賞賜之意。宋哲宗元符四年六月初六,有人報告降下天書,故名天貺。

端陽競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災。屈原投汨羅江而死,楚人造龍舟競渡救他,後來傳為風俗。重九登高:相傳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日,妳家中有難,只有全家人插著茱萸登山飲菊花酒,才能避禍,桓景聽從了他的話。晚上回家壹看,家中的雞犬牛羊都死了。以後重九登高成為風俗。

五戊雞豚宴社,處處飲治聾之酒;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乞巧之針。五戊:指春社和秋社。這天到處吃雞吃肉喝酒,據說這天的酒喝了可以治耳聾。乞巧:七夕女孩子晚上在月亮底下穿針,求得壹雙靈巧的手。

中秋月朗,明皇親遊於月殿;九日風高,孟嘉帽落於龍山。中秋時,羅公遠以杖為橋,引明皇到月宮壹遊,明皇覺得月宮的音樂很好聽,就憑記憶譜寫了壹首《霓堂羽衣曲》。孟嘉:晉代人,桓溫的參軍,曾隨桓溫重九登高,帽子吹落卻沒有感覺到,桓溫叫人不要告訴他,良久命人交還給他,並命孫盛作文嘲笑陣嘉,孟嘉也作文應答,言辭非常得體。

秦人歲終祭神曰臘,故至今以十二月為臘;始皇當年禦諱曰政,故至今讀正月為征。

東方之神曰太皞,乘震而司春,甲乙屬本,木則旺於春,其色青,故春帝曰青帝。南方之神曰祝融,居離而司夏,丙丁屬火,火則旺於夏,其色赤,故夏帝曰赤帝。西方之神曰蓐收,當兌而司秋,庚辛屬金,金則旺於秋,其色白,故秋帝曰白帝。北方之神曰玄冥,乘坎而司冬,壬癸屬水,水則旺於冬,其色黑,故冬帝曰黑帝。中央戊己屬土,其色黃,故中央帝曰黃帝。皞:音浩。古人用陰陽五行來解釋季節和方位,將金木水火土五行與東西南北中及春夏秋冬相配,又和八卦及天幹對應,他們的對應關系是:中央:戊己,黃色,屬土。

春:東方,甲乙,青色,震位,屬木

夏:南方,丙丁,紅色,離位,屬火

秋:西方,庚辛,白色,兌位,屬金

冬:北方,壬癸,黑色,坎位,屬水

夏至壹陰生,是以天時漸短;冬至壹陽生,是以日晷初長。晷:日影。日晷:利用日影測量時間的的儀器。

冬至到而葭灰飛,立秋至而梧葉落。用蘆葦灰測量冬至時刻,是古代壹種測量方法。在用布縵密封的房間內,放好測量用的律管,在律管的兩端堵上蘆葦灰,等到冬至時刻,陽氣就會生長,將灰吹得飛起來。梧葉落:傳說有壹種金井梧桐,立秋時至,則落壹葉。

上弦謂月圓其半,系初八、九;下弦謂月缺其半,系廿二、三。

月光都盡謂之晦,三十日之名;月光復蘇謂之朔,初壹日之號;月與日對謂之望,十五日之稱。望:月滿之日,日在東方升起,月在西方落下,遙遙相望,故稱望日。

初壹是死魄,初二旁死魄,初三哉生明,十六始生魄。月之質為魄。

翌日、詰朝,言皆明日;谷旦、吉旦,悉是良辰。翌:明也;詰朝:平旦也。《左傳》載:“詰朝相見”。谷:善。《詩經》載:“谷旦於差”

片晌即謂片時,日曛乃雲日暮。曛:太陽落山的余光。

疇昔、曩者,俱前日之謂;黎明、昧爽,皆將曙之時。曙:天將曉也。

月有三浣:初旬十日為上浣,中旬十日為中浣,下旬十日為下浣;學足三餘:夜者日之餘,冬者歲之餘,雨者睛之餘。三浣:古代官員每十天發壹次傣祿,休息壹次,洗衣洗澡,稱為壹浣。三余:漢末董遇好學,對人說“學者當利用三余,夜者日之余,冬者歲之余,雨者晴之余”

以術愚人,曰朝三暮四;為學求益,曰日就月將。

焚膏繼晷,日夜辛勤;俾晝作夜,晨昏顛倒。膏:燈油。晷:日影。俾:音比,把。俾夜作晝:形容夜以繼日地工作。俾晝作夜:形容不分晝夜地尋歡作樂。

自愧無成,曰虛延歲月;與人***語,曰少敘寒暄。暄:溫暖。指敘說天氣寒暖之類的話。

可憎者,人情冷暖;可厭者,世態炎涼。

周末無寒年,因東周之懦弱;秦亡無燠歲,由嬴氏之兇殘。寒年:寒冷的年份。燠歲:暖熱的年份。皆不正常之年景。

泰階星平曰泰平,時序調和曰玉燭。泰階星:由六顆星組成,古時認為這些星分別代表天子、諸侯、卿大夫、和士庶人。泰階星平正,天下就大治,稱不泰平,後來寫作太平;泰階星斜則天下大亂。玉燭:古人認為燭龍之神主宰四季和白天黑夜,龍銜玉燭則時序調和。

歲歉曰饑饉之歲,年豐曰大有之年。古不熟為饑,菜不熟為饉。

唐德宗之饑年,醉人為瑞;梁惠王之兇歲,野莩堪憐。醉人為瑞:時鬧饑荒,無人釀酒。如果偶爾有人喝醉,大家都認為是祥瑞之兆。莩:同殍,音漂,上聲。餓死之人。另讀作浮,壹種草。

豐年玉,荒年谷,言人品之可珍;薪如桂,食如玉,言薪米之騰貴。

春祈秋報,農夫之常規;夜寐夙興,吾人之勤事。夙:早。

韶華不再,吾輩須當惜陰;日月其除,誌士正宜待旦。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