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代哪些醫學家善於用酒入藥

古代哪些醫學家善於用酒入藥

古代善於用酒入藥的醫學家有以下四人:

1、張仲景

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東漢末年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

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金匱要略》是其雜病部分,其中記載的“瓜蔞薤白白酒湯”流傳至今,仍被醫家認為是治療心胸疼痛、血脈不通的經典藥方。

2、華佗

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壹名_,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

華佗有言:“三月茵陳四月篙”,是說茵陳在三月剛生出嫩芽時采集正當時,采集鮮茵陳後,曬晾壹二天泡制茵陳酒母,再取用壹年後的酒母,配料後用酒蒸煮,質色適宜後取出,即成酒色清亮、綠色正、質純氣香的茵陳酒。華佗曾用茵陳酒為民醫治黃癆病及風濕寒痹。

3、李時珍

李時珍(1518年7月3日-1593年),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與“醫聖”萬密齋齊名,古有“萬密齋的方,李時珍的藥”之說。

李時珍喜歡鉆研藥理,但凡能夠醫治病害的他無壹不探索,這其中就包括酒。他說:“酒,天之美祿也。面曲之酒,少飲則和血行氣,壯神禦寒,消愁遣興。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之精,生痰動火。”?

4、葛洪

葛洪(283—363),字稚川,自號抱樸子,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市)人,東晉道教理論家、著名煉丹家和醫藥學家,世稱小仙翁。

葛洪的醫書《肘後備急方》中多次出現過使用酒來治病的記載,葛洪在《抱樸子》壹書中又專門寫了壹篇《酒誡》來說明嗜酒無度的害處。葛洪所處的魏晉時期,是壹個浮躁的時代,當時的世家豪門縱欲無度,但也是壹個文化異常繁榮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