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大風 孔子茶文化節 2019-04-26
孔子是中華傳統文化和思想的集大成者。孔子不僅是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還是哲學家、易學家、軍事謀略家、琴學家、詩人、中醫養生家等。
孔子喜歡美食,提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喜歡喝酒,傳說堯帝千鐘,孔子百觚,提出唯酒無量,不及亂。
孔子像 孔奇 作
但據現有文獻資料,沒有孔子如何喝茶的記載,也沒有孔子對茶的論述。又有茶聖定義:“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於是,有人斷言:北方沒有茶樹,孔子沒喝過茶。如果這樣,茶豈不是道家與佛家的事了嗎?
壹、孔子時代,北方有茶樹。
我國近代著名的氣象學家、地理學家竺可楨,在其撰寫的《中國茶葉歷史資料選輯》,指出四五千年前黃河中下遊地區氣候濕熱,所以關於上古時期這壹地區有茶的傳說是有可能的。後由於氣溫驟然變寒使茶絕跡。
根據記載和物證,至少唐代以前北方有茶樹。《四庫全書》中《封氏聞見錄》卷六記載:“開元中,泰山靈巖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學禪,務於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自鄒、齊、滄、棣,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可見北方飲茶之興盛。
《中國茶葉》1979年曾報道,1940年日本石川縣茶葉組合副組長本山亮壹來山東調查種茶的可能性,在津浦鐵路沿線北緯36°以南的曠野中,發現壹株唯壹的大茶樹,“粗有三抱,高達五丈余”。也可以佐證,在中原地區曾經出現過茶樹。
可見,孔子時代北方有茶樹,毫無疑義。
二、孔子家鄉魯國當時有茶樹
在中國古籍《詩經》、《尚書》、《禮記》、《爾雅》等書中發現過十幾則與荼有關的記載,尤其是在《左傳》襄公十九年的記載中,發現當年魯國季孫氏的蒲園中有六棵大茶樹,在這裏還享過六卿,即開過當時的國際會議。明版《兗州府誌》又確認:“蒲園:在城東門外。季文子所樹六槚(茶)處也“。孔子與季孫氏有很多交集,曾發出:“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怒吼。作為魯國風雲人物的孔子,很可能飲過茶。
今日山東曲阜衍聖公府(孔府)後花園東北部有壹棵樹,多年來被人們稱作“茶樹”,每年將其葉采摘下來曬幹後,府內上下飲用,可知孔子後裔多年來也有飲茶的習慣。
三、中國茶文化發源於北方,孔子必受影響,當有述而不作。
《茶經·七之事》中提到最前面的三個茶文化“形象代言人”:神農氏、魯周公、齊相晏嬰,均生活於北方,足見茶文化最早起源於北方。
晏嬰任國相時,力行節儉,粗茶淡飯。《茶經》引文:"嬰相齊景公時,食脫粟之飯,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作為美食家的孔子比晏子年少27歲,幾近同壹代人,無疑享用過茶。
四、孔子周遊列國,有飲茶的佐證。
孔子的壹生,很多在路上。《論語》記載:"孔子自葉返蔡,見沮溺耦耕使子路問津"。《史記》記載:"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為隱者,使子路問津焉。"孔子使子路問津處,在今湖北新洲問津書院壹帶,這裏有壹套完整的孔子周遊列國路經此地的行跡,如:講經臺、曬書場、孔埠、孔子河、孔嘆橋、弦歌裏、長沮沖、桀溺畈、坐石、喻茶亭,儒學資源十分豐厚。
問津書院自秦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歷代碑刻、摩崖石刻等遺存,及傳記、傳說可以相互佐證,自圓其說。喻茶亭因孔子在此飲茶而得名。喻有兩種解釋:壹是與附近喻姓有關,壹是比喻、喻理,孔子在此以茶論道。
五、孔子尊崇周公,倡導克己復禮,必定推行茶禮。
孔子,習周公者也。孔子年輕時就十分贊羨“周公之才之美”。直到晚年,還在惦念自己心目中的老師:“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西周時期,貢茶制度開始興起。東晉《華陽國誌·巴誌》記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著乎尚書。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於巴……魚、鹽、銅、鐵、丹漆、茶、蜜……皆納貢之。其果實之珍者,樹有荔枝……園有芳蒻、香茗。”說的是周武王征伐商朝的戰爭之所以能取勝,重要的原因是得力於“巴蜀之師”的鼎力相助。周武王伐紂勝利後,分封諸侯,將其宗親冊封為巴王。按周制,諸侯朝覲必以其最珍貴的物產上貢天子,可見茶是當時最珍貴的禮品,它是我國古代貢茶制度的起源。貢茶隨後再興於東漢,從唐朝始作為壹種制度沿襲下來,長達幾千年。
《周禮·地官司徒》記載:“掌荼,下士二人,府壹人,史壹人,徒二十人。”該書還說:“掌荼:掌以時聚荼,以供喪事;征野疏材之物,以待邦事,凡畜聚之物。”從《周禮》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發現,此時茶已作祭祀之用。
西周貢茶、茶禮的興起,周公功不可沒。
陸羽在《茶經·六之飲》中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至於為何“聞於魯周公”,陸羽沒有給予太多的解釋,只是在《七之事》中錄有:“周公《爾雅》:‘槚,苦荼’。”
如此而已,雖然史書上並沒有魯周公本人專門飲茶的記載,但陸羽還是將其與神農氏壹起列為茶文化的發現者與推行者。
同樣,即使史書中沒有孔子專門飲茶的記載,我們也不能確認孔子沒有喝過茶,並依此否定孔子與茶文化的關系。
再者,《茶經》未及孔子,但陸羽說孔子沒有喝茶了嗎?
引申閱讀:孔顏樂處,將迎來壹場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