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西南大學轉專業政策是什麽?

西南大學轉專業政策是什麽?

西南大學本科學生轉專業管理辦法規定,壹年級學生專業分流後不得轉入本院其它專業,獲準轉專業的二年級學生須轉入壹年級學習,而壹年級轉專業學生則轉入同壹年級學習。

西南大學專業轉換以各學院制定方案並執行,每個學院的轉專業規則有所不同,很多學院是需要組建評審組,學生通過考核後方能轉入。

西南大學簡介:

西南大學(Southwest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屬,教育部、農業農村部、重慶市***建的重點綜合大學;是國家首批“世界壹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雙壹流”農科聯盟成員高校;入選國家“111計劃”、“2011計劃”、“百校工程”、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學校溯源於1906年建立的川東師範學堂,1936年更名為四川省立教育學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學院與國立女子師範學院合並建立西南師範學院,農藝、園藝和農產制造等系與1946年創辦的私立相輝學院等合並建立西南農學院。1985年兩校分別更名為西南師範大學、西南農業大學。2000年重慶市輕工業職業大學並入西南師範大學;2001年西南農業大學、四川畜牧獸醫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合並組建為新的西南農業大學。2005年西南師範大學、西南農業大學合並組建為西南大學。

世界壹流學科建設學科:生物學

國家重點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基礎心理學、特種經濟動物飼養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生態學、果樹學

國家級特色專業:教育學、心理學、農學、特種經濟動物飼養(蠶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科學、植物保護、蠶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園藝、歷史學、化學、農林經濟管理、語言文學、物理學、動物醫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思想政治教育、英語

省部級重點學科:哲學、應用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生物學、生態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農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作物學、園藝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畜牧學、水產、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音樂與舞蹈學、美術學、設計學、法學、體育學、新聞傳播學、統計學、獸醫學、中藥學

截至2021年3月,學校主體位於重慶市北碚區,占地8000余畝,校舍面積187萬平方米;設有38個教學單位,103個本科專業;有28個壹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1個壹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種專業博士學位,24種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工作站)27個;有專任教師3120人。

截至2021年1月,西南大學建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省部***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教育部或農業部重點實驗室7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個、"111計劃"創新引智基地5個、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1個、農業部科學觀測實驗站1個、國土資源部野外基地2個、國家大學科技園1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18個、重慶市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8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民委"壹帶壹路"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等中央部委社科研究基地4個、與中央部委相關司局***建社科研究平臺7個、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3個,國家級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分中心1個,重慶市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2個。

截至2021年1月,學校已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十三五"期間,學校科研經費總量達到36.9億元,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02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52余項、國家重大文化工程項目4項,獲得授權專利1524項,育成動植物新品種99個,出版專著600余部,獲教育部普通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19項,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省級獎130余項。

截至2019年12月,西南大學圖書館包括:中心圖書館、弘文圖書館、崇實圖書館、榮昌校區圖書館,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圖書館、經濟管理圖書館、法學圖書館、外國語圖書館、數學圖書館等多個專業圖書館;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449萬余冊.其中,校本部圖書館中文普通圖書近277萬冊;外文圖書28萬冊;古籍14.7萬冊、民國文獻4萬余冊;中外文先看3000余種,中外文過刊50萬冊;中文報紙170余種,過報3萬冊。具有使用權的各類中外文數據庫195個,包含各類電子文獻近1500冊(篇),其中電子圖書431萬余冊;電子期刊近7萬種,241萬余冊;學位論文812萬余篇;音視頻資料24萬余小時。文獻資源涵蓋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多學科、多專業領域,其中尤以古籍善本、抗戰文獻資料及教育學、心理學、農學、生物學等藏書為特色;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國家古籍重點保護單位、重慶市科技資源***享平臺西南大學文獻分中心、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普及基地。

截至2021年1月,西南大學與重慶、四川、雲南、貴州、江蘇、山東等省市73個地、市、縣建立了校地戰略合作關系,與國內54家大中型企業建立了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系,與21個省、市800余個行政事業單位和900多家企業開展了有效的項目合作,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中與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的縣校合作,受到廣泛好評,被譽為產學研有效結合的"石柱模式",入選全國高校產學研合作十大優秀案例。學校與美、加、泰、日、韓、越、澳、俄等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180余所高校、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系,在泰國、加拿大、哈薩克斯坦合作建立孔子學院3所,建有1個中外合作辦學非獨立法人機構,6個中外合作辦學本科項目。

截至2021年1月,西南大學有12個學科門類,其中有3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8個壹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1個壹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有1種專業博士學位、24種專業碩士學位,另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工作站)27個。

截至2021年1月,西南大學***有國家級壹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4個、重慶市壹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3個、重慶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9個,國家級壹流本科課程23門、重慶市級線上壹流本科課程23門,有國家級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

截至2021年1月,西南大學有專任教師3085人,其中教授725人、副教授1286人,博士生導師535人、碩士生導師1699人。現有國家級人才107人次,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海外院士5人,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1人。另有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

截至2022年3月,西南大學與重慶、四川、雲南、貴州、江蘇、山東等省市77個地、市、縣建立了校地戰略合作關系,與國內54家大中型企業建立了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系,與21個省、市800余個行政事業單位和900多家企業開展了有效的項目合作。其中與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的縣校合作,被譽為產學研有效結合的"石柱模式",入選全國高校產學研合作十大優秀案例。學校與美、加、泰、日、韓、越、澳、俄等4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190余所高校、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系,建有1個中外合作辦學非獨立法人機構,6個中外合作辦學本科項目,13個國際聯合科研實驗室,7個海外國際中文教育機構,1個境外辦學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