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歷史上有哪個朝代編輯農書指導生產

中國歷史上有哪個朝代編輯農書指導生產

中國古代是農業社會,奉行重農抑商的原則,對農業很重視,因而幾乎每個朝代都有關於農業方面的著作,而且,分科越來越細,也越來越精準。。

第壹類:綜合性農書

壹般指中國受到近代實驗農學影響以前歷代有關農業生產的著作。中國早在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學說中即有農家及農家的著作,如《神農》、《野老》等,但早已失傳。北京,《漢書·藝文誌》子部列有農家九家,是中國歷史文獻上著錄農書的開始。到宋代,由於社會生產發展較快,雕版印刷技術有了迅速提高,農業出版社,著名古農書如《齊民要術》、《四時纂要》等遂得以刊刻普及,農業專著、譜錄之類的農書顯著增多。也都是中國農書的重要組成部分。《宋史·藝文誌》載農家類著作已增至 107種。以及有關水產、農田水利的著作等,《元史·新編藝文誌》列元朝所添農書 8種,《明史·藝文誌》又增加明朝新撰農書23種。清《四庫全書》入編農書10種,存目農書9種。但輯者也加了壹些夾註和眉批,歷代公私書目中,因收錄者對農書的範圍和含義理解不同,所收農家類書籍的種類有多有少,在治蝗類農書中,取舍很不壹致。如宋代《直齋書錄解題》農家類兼及“花果栽植之事”,所采農書範圍較寬;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則強調五谷本業,把相牛、相馬類專書及園圃農書和竹譜、橘譜等專譜農書都汰除在外,所收農書較為偏狹。就是各家書目中所收錄的農書,也是很不完整的,例如許多類書、叢書、方誌等古籍所收錄的農書,不少都未計算在內。

按廣義農業看,中國農書包括大田作物、果樹、蔬菜、花卉、林木、蠶桑、畜牧、獸醫、水產、農具、農田水利、農副產品加工與貯藏等方面,不但內容豐富,包括面廣,明徐光啟的《屯田疏稿·除蝗第三》是論述治蝗的奏疏,而且農書數量之多,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據王毓瑚在《中國農學書錄》中記載,中國農書有 542種,其中流傳至今的約 300余種。可供研究、參考。北京圖書館主編的《中國古農書聯合目錄》收錄了 643種。也收集有大量的農具資料,日本天野元之助《中國古農書考》敘及243種,在壹些類書如清《古今圖書集成·考工典》中,該書索引開列的農書及有關目錄約有 600余種。這樣經過近代系統整理的農書數目雖然仍不壹致,但較前是更全面地反映了中國農書的面目。

根據記載內容的範圍,明末《農政全書》中也專列“農器”壹門,中國農書可分為綜合性農書和專業性農書兩大類。堪稱集中國古代農具之大成者。

全國性農書 這類農書反映廣大地區直至全國的農業情況。最重要的有五大農書,即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元大司農司撰的《農桑輯要》,元代的《王禎農書》,明徐光啟撰的《農政全書》和清乾隆官修的《授時通考》。

地方性農書 典型的代表是南宋的《陳旉農書》,該書提出的“地力常新壯”論點是中國傳統農業有關土壤改良的高度概括。明末的《沈氏農書》所述的水稻施肥理論和實際操作也合乎現代植物生理學原理。這兩部書反映了南宋及明末兩個不同時期的蘇南、浙北農業發達地區的成就。清初楊屾《知本提綱》中的“修業”章,兩漢以後流傳的《伯樂相馬經》、《寧戚相牛經》和《隋書·經籍誌》中的《相鴨經》、《相雞經》、《相鵝經》等,是有關陜西關中地區旱農生產技術的農學論文,但戰國以前的相畜文獻未能流傳下來。既有實際操作,又有理論分析,早在春秋、戰國時,是很精辟的地方性農學文獻

第二類:專業性農書

從歷代書目中可查到的畜牧、獸醫類文獻約510部(篇),其中影響較大的有東漢崔寔的《四民月令》、南朝梁·宗懍的《荊楚歲時記》、唐韓鄂的《四時纂要》、元魯明善的《農桑衣食撮要》等。宋代陸續出現了牡丹>芍藥</a>、菊花、蘭花>梅</a>等專譜,這類農書由於實用性強,自晉戴凱之的《竹譜》起,各項農事嚴格按不違農時的原則周密綜合安排,壹直受到民間歡迎。近代的農業科學技術手冊、農事歷等,如《全芳備祖》等。實際上繼承了月令體裁的壹些優點。

果樹類農書,如南宋韓彥直是山西人,在溫州做官,寫了著名的《橘錄》。也有的是長期生活在產區的當地人所寫,現存約85種,如清趙古農自幼生長在盛產龍眼的廣東番禺,所寫《龍眼譜》就很翔實可信中國原產的果樹如柑橘、荔枝、龍眼、棗、桃和中國李等都有專著,其中荔枝的專著現存的即有10余部之多,可以按圖索驥,北宋蔡襄的《荔枝譜》是世界最早的壹部荔枝專著。此外,所記植物大都是野生蔬菜,更多的果樹文獻還散見於綜合性的農書

蔬菜類農書,我國古代蔬菜類農書較少,現在流傳下來的只有北宋僧人贊寧的《筍譜》、南宋陳仁玉的《菌譜》、明黃省曾的《芋經》(又名《種芋法》)等。值得提出的是從明代開始,陸續出現野菜類專著如明代朱?的《救荒本草》、王磐的《野菜譜》、鮑山的《野菜博錄》等。

花卉類農書 我國古代花卉類農書總數達150種 北宋周師厚的《洛陽花木記》,南宋陳景沂的《全芳備祖》,明王路的《花史左編》,清陳淏子的《花鏡》等。這類農書門類多、數量大,其中有的詳於品種名稱的登錄,專門論及壹種或壹類栽培植物、家養動物或農業技術的農書。自晉戴凱之的《竹譜》起,到宋代陸續出現了牡丹、芍藥、菊花、蘭花、梅等專譜。

畜牧類農書 馬政是歷代王朝為繁育戰馬而頒布的政令,明楊時喬的《馬政紀》是現存較完整的壹部馬政書。 唐李石撰《司牧安驥集》和北宋王愈撰《蕃牧纂驗方》所選錄的許多驗方,其內容也屬於綜合性農書。有些至今仍應用於臨床,對中獸醫方劑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元卞寶撰的《司牧馬經·痊驥通玄論》,不泥古而多創新,它們在先秦農家思想文獻佚失的情況下,有較大的實用價值;明喻仁、喻傑兄弟編著的《元亨療馬集》,編寫層次分明,對八綱辨證施治、區別診斷多有卓見。

農具類農書 唐陸龜蒙的《耒耜經》“耒耜,象形字,古代的壹種翻土農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頭,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耒”是漢字部首之壹,從“耒”的字,與原始農具或耕作有關。本義:古代的壹種農具,形狀像木叉。耒耜的發明開創了更多”。此外,尚有宋曾之謹的《農器譜》(已失傳)、明王徵的《新制諸器圖說》和清陳玉璂的《農具記》等。專業性農書中,農具書是較少的壹類。但在壹些綜合性農書中,大量載有中國古代的農具,按其涉及地域範圍的大小和編寫體例的不同,其中《王禎農書》的敘述詳細尤為全面,附有農器圖100多幅,堪稱集中國古代農具之大成者。中國農書可分為綜合性農書和專業性農書兩大類。明末《農政全書》中也專列“農器”壹門,除記述中國的傳統農具外,但較前是更全面地反映了中國農書的面目。還介紹了當時歐洲的灌溉機械。

救荒救災類農書 宋董煟的《救荒活民書》,陳世元《治蝗傳習錄》,清顧彥所輯的《治蝗全法》,等等,大型農書如《農政全書》中,專列有《救荒》壹門,占了全書三分之二的篇幅。

除上述專業性農書外,中國古代還有大量有關蠶桑的著述(見古蠶書),以及有關水產、農田水利的著作等,也都是中國農書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專著、譜錄之類的農書顯著增多。

中國古代農書,較多,可惜現在研究者少,子孫不肖啊。。。上面的很多著作。。在市面上都買不到。像我想買《群芳備祖》,沒有出版社出版,只有清朝的壹個刊本,貴的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