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賈寶玉:率性,多情,溫柔,善良,慈悲,淳樸,沒有功利之心。
2.林黛玉:敏感,細心,冷漠,真實,多愁善感,極聰明,極悟性。
3.薛寶釵:外冷內熱。有雄心的
4.王熙鳳:尖酸刻薄,口是心非,冷酷無情。
5.李紈:賢惠溫順太孝順了。
6.史湘雲:她心直口快,開朗大方,調皮搗蛋,不假思索。
7.晴雯:她向往平等、正義、美麗、能力,反抗婚姻,始終反抗自己的劣等命運。雖然是婢女,但從不卑微,沒有自我。晴雯謙遜,犀利,刻薄,同時又高傲,純潔,目下無塵。正是因為晴雯潑辣、倔強、刻薄、喜怒無常的態度,才使她的純潔、天真、開放顯得更加珍貴。
賈寶玉
賈寶玉是《紅樓夢》的主要中心人物。作為榮國府的後代,他出身不凡,聰明機智,是賈家的大希望的繼承人。但是他的思想和性格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小說充分描述了造成他性格的生活環境和他各方面的具體情況,深刻揭示了他性格成長的主客觀原因。壹方面,以男性為中心的貴族社會是如此的虛偽、醜陋、頹廢,以至於他為自己是壹個男人而感到終身遺憾;另壹方面,女孩們的純潔和美麗讓他覺得只有和她們在壹起他才會滿足。他也被送到家校學習四書五經,但是家校的內容和氛圍是那麽的頹廢,走這種教育路線的大師是那麽的庸俗惡心。他的封建教育在情感上是不合適的。他很少和當官的父親聯系。他像老虎壹樣害怕,對他敬而遠之。從小父母就把他交給壹群奶媽和女傭。那些圍繞在他身邊,用壹顆赤子之心對待他的宮女,是他的啟蒙老師。女仆們深刻的純潔和自由感染了他,她們因社會地位而遭受的種種不幸也激勵著他。在賈寶玉的直觀生活中,他們與中心的主導力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些主導力量主要是世俗的男性:智慧與愚蠢,天真與腐朽,潔凈與汙穢,天真與虛偽,善良與邪惡,美醜。在這樣的環境中,賈寶玉逐漸形成了他的思想感情的愛恨傾向。
賈寶玉的人格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個性,主張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誌自由行動。在他心目中,人只有真假、善惡、美醜之分。他厭惡和鄙視世俗的男性,親近和尊重被壓迫的女性。他說:“女兒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看到女兒就覺得神清氣爽,看到男人就覺得又濁又臭。”與此相聯系,他厭惡自己出身的家庭,喜愛和親近那些性格和氣味相似,出身寒微的人。這實質上是對他出身的貴族階級的否定。同時,他強烈反抗封建主義為他安排的傳統人生道路。為了封建禮教,除了早晨,他盡量避免參加文人的聯誼和應酬。我非常反感封建文人的最高理想,比如名利婚姻,完全否定。他只想活得隨心所欲,聽天由命,也就是在大觀園的女兒國裏打草驚花,安安靜靜地唱歌,自由自在地生活。“如果我這時候運氣好,我會在妳們都在我面前的時候死去,然後妳們可以哭著我的眼淚,流進壹條河,把我的屍體漂起來,送到那個沒有鳥的僻靜的地方,隨風融化,我就再也不會重生了。這是我的死期。”受限於時代,賈寶玉找不到現實生活的出路。他想擺脫貴族社會的束縛,卻又情不自禁地依附於貴族階層。這使得他的思想和性格具有悲劇性和嚴重的矛盾性。他的理想無疑是對封建生活的否定,但很朦朧,帶有強烈的感傷和虛無主義色彩。
賈寶玉對人格自由的追求集中體現在愛情和婚姻上。封建婚姻取決於父母的命令和家庭利益。而賈寶玉壹心追求真摯的思想友誼,對家族利益毫無顧忌。他愛林黛玉,是因為林黛玉的人生經歷、境遇、內心性格,體現了他生活環境中所有讓他感動、讓他親愛的女孩的所有客觀和主觀特征。他和林黛玉的愛情,是建立在思想感情上的,有著深刻的社會內容。相反,這種愛情與封建主義的矛盾,成了他壹步步克服自身缺點和弱點,壹天天地發展進步思想品格的主要支撐力量和動力。這種以叛逆思想為核心的愛情,越來越受到封建勢力的嚴重壓迫。按照曹雪芹原來的安排,林黛玉會含淚而死,賈寶玉死後會嫁給薛寶釵。薛寶釵的性格和婚姻生活讓他徹底絕望,他最終棄家出走,回到了渺茫的虛無。
賈寶玉的叛逆性格並不是壹開始就固定下來的,他的作品重在描寫他的性格發展成長史。他生活在壹個罪惡腐敗的貴族環境中,不可避免地沾染了壹些貴族子弟的惡習和腐朽思想,而這些惡習又與他性格中的好傾向並存。但是,隨著他生活中所見所聞的重大事件所給予的刺激和教育,隨著他卷入現實矛盾時所受到的精神挫折和打擊,他思想性格中壹些腐朽的、不好的東西逐漸減少和消除,他叛逆的思想性格逐漸堅定和成熟。他對身邊女生的態度、同情和喜愛壹直是占主導的方面,但壹開始也包含了壹些頹廢和邪惡的成分。秦可卿的死,秦鐘的死,林黛玉漂泊的人生經歷,以及她作為貴族姐姐內心的苦澀,讓他認識到了男女關系中尊重與玩弄,純潔與腐朽,美好與真誠,罪惡與虛偽的區別。從此,他逐漸對男女關系表現出嚴肅的態度,對他所處的社會表現出深深的厭惡。他曾經以為所有女生的眼淚都會寄給他。他愛林黛玉,但遇到溫婉可人的薛寶釵和飄逸灑脫的史湘雲,又不免眼花繚亂,感慨萬千。由於感情的不確定性,林黛玉不斷用血淚和生命對他施加影響,使他從痛苦的經歷中逐漸擺脫了社會勢力和貴族陋習的糾纏和吸引,使他的性格趨於凈化,頭腦趨於清醒,思想感情趨於穩定堅定。
封建勢力的另壹次打壓,是王夫人發起的對大觀園的突襲:晴雯、思琪被逼死,芳官、被趕走,大觀園最後變成了壹片荒涼淒涼之地。這主要是因為封建勢力想破壞賈寶玉和林黛玉的關系,掃除壹切違背禮儀的因素,阻止賈寶玉走上封建正道。但賈寶玉在目睹了晴雯等人的悲劇和大觀園的災難後,拋棄了對封建勢力的妄想,他用自己的鮮血沖進了盾牌。容的女兒無異於壹個反抗到底的宣言。
賈寶玉是否定封建社會秩序的,但他並沒有達到否定君權、宗族勢力即封建主權的高度。壹方面,他壹步步發展自己的叛逆思想,完全向被壓迫者傾斜,支持他們;他堅持自己與林黛玉的愛情,迫切要求婚姻自主權;其實這壹切都是封建勢力賦予他的特權使然,他不可能否定封建統治。他討厭的正是他所依賴的;他反對的正是他所依賴的。他不能完全脫離封建統治,也不能放棄自己的民主思想要求。所以他的出路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最後只能走向虛幻的超現實世界。
林黛玉
林黛玉:“品品”二字,取名“瀟湘公主”。林妹妹迷人的Xi式纖美更是絕世;富於之美的石的“捧心皺眉”和婉約的容貌,都突出了她的悲劇性格之美。林黛玉嬌媚的樣子很迷人。然而,讓她更迷人、更有藝術感的,是她無與倫比的豐富美好的精神世界。首先,林黛玉是壹個內在智慧,外在美麗的女人,不像薛寶釵那樣世故精致,討人喜歡。她對人坦誠無邪,以誠見人。
《紅樓夢》裏的女兒都是美麗獨特的,但只有黛玉的美麗讓人由衷地感到心疼和憐憫。“兩彎似蹙眉,壹雙眼睛似喜眼。狀態有二悲,且是病。眼淚壹點點,氣息微微。懶惰像壹朵美麗的花照耀著水面,行動像壹棵虛弱的柳樹。心比莖多壹點,病不如西。”這首詩充分展現了黛玉迷離、夢幻、病態、柔弱、動態的美麗與氣質。我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詞來全面形容這樣脫俗的美麗和魅力,或者“她絕世清秀”,或者“這個女人應該只在天上,怎麽能在人間見到!”可以更形象,更貼切。
林黛玉的美還表現在她才華橫溢,富有詩人氣質。曹雪芹胸中的林黛玉是詩情畫意的才女;她多才多藝:博覽群書,知識淵博。她愛書,不僅讀四書,還讀角戲《西廂記》、《牡丹亭》、《桃花扇》。對李、杜、王、孟、李商隱、陸遊等人的作品,不僅熟悉,而且有研究經驗;她不僅擅長打鼓,還懂音樂。曹雪芹似乎有意將薛濤、李清照、葉張瓊、李雙清等歷代才女的某些特質融入林黛玉的性格中。
《紅樓夢》裏,林黛玉上輩子恨透了天上三石旁的壹株絳珠仙草。當它枯萎時,她由壹個名叫申英的服務員灌溉,他就是後來的賈寶玉。但她只是把自己修煉成了女體,心裏有壹種硬邦邦的感覺。她說,如果下輩子他是人類,我就陪他去壹次人間,把眼淚還給他灌溉。後來寶玉被通靈到了下輩子,才使得整個故事發生...
薛寶釵
薛寶釵是《紅樓夢》中的壹個重要人物。她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她是包、戴、柴愛情悲劇的主角之壹,而且在於這壹藝術形象的豐富內涵和創新。
關於薛寶釵的形象,歷來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尊薛抑林,有的尊林抑薛。前面提到的和許的故事就是壹個典型的例子。即使在今天,仍然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黛玉為人刻薄心胸狹窄,愛逗小兒女,而寶釵端莊穩重,溫柔大方。有人認為寶釵冷酷無情,虛偽奸詐,是“女曹操”。對同壹人物形象有截然相反的看法。壹個原因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也說明了這個形象的復雜性、豐富性和客觀性。那麽,妳覺得這個圖怎麽樣?首先要摒棄個人偏見和愛恨情仇,從作品的描寫來具體分析。
從《紅樓夢》中對薛寶釵的描寫可以看出,曹雪芹塑造的薛寶釵形象是壹個典型的封建社會的標準淑女。這壹形象的基本特征是,她是封建禮教的忠實信徒,是自覺的執行者,也是可悲的殉道者。然而,這位封建貴婦的形象是復雜而豐富多彩的。
薛寶釵壹出場,作者就把她的美貌和性格描寫得淋漓盡致。她穿著“不是奢華,而是優雅”,她“性格方方正正,外表美”;“話不多,人們稱之為傻瓜;循時而行,自給自足。”這概括了她恪守封建禮教、順應環境的人格特征,勾勒出壹個封建貴婦的輪廓。
這個人物的壹個突出特點是,她忠實地信奉封建禮教;尤其是強加給女性的奴隸道德。她曾多次勸賈寶玉走“仕途經濟”、“揚名立萬”之路,甚至引起賈寶玉的極大反感,說她說的是“屁話”,“好好的壹個天真無邪的女人也學會了沽名釣譽,入了國賊鬼流”;她還多次向黛玉、湘雲宣揚“女子無才便是德”,“貞節永遠是主要的”。這些都足以說明,在大觀園的貴族少女中,她深受封建正統和封建道德的毒害。但不能和賈政、王夫人、王熙鳳等人劃等號,都可以算是封建統治者。雖然她屬於“主人”的陣營,但她不僅沒有統治權力,而且,作為封建社會的女孩,她連自己的命運都掌握不了;壹切都得受封建家長的擺布。壹方面,他是“主人”,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另壹方面,在封建禮教的壓迫下,這是薛寶釵社會關系的特殊性。其特殊的社會地位決定了其思想性格與賈政、王夫人和馮有著本質的區別。把薛寶釵等同於賈政、王夫人等人是不對的。
薛寶釵還有壹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她很世故,就是她很會做人,很會處理世事。在賈府這個派系復雜、矛盾重重的大家族裏,她壹方面采取“遇事不作聲,搖頭不知”的哲學來明哲保身;另壹方面,她善於處理人際關系,與人在各方面都保持著親切、自然、恰當的關系;正如胖評所說:“待人冷漠,不遠,不近,惡心的人最後看不到冷的狀態,會形成各種聲音;可喜之人未見知心之情,各種聲。”在這種看似不偏不倚的人生態度中,她特別註意揣摩和迎合賈家統治者的意願,以博取他們的好感,但對趙姨娘等人被人看不起卻從不表現出冷漠和輕蔑,因此受到賈家上下各種人的稱贊。賈母稱贊她“穩重平和”;從不誇別人的趙阿姨也說自己“大方”。連小女孩都和她很親近。
薛寶釵的性格中,確實有虛偽和做作。她喜歡討好和奉承人。賈母要給她過生日,問她喜歡聽什麽,喜歡吃什麽。她知道老年人喜歡活潑的歌劇和甜腐的食物,就按照賈母平時的愛好回答。她還當面奉承賈母。她說:“我來了這麽多年,所以要註意。看來風姑娘是沒老太太聰明了。”結果賈母誇她:“說到姐妹”,“從我們家四個姑娘來說,都不如寶玉。”金釧兒跳井自殺後,王夫人感到不安。她安慰王夫人說:金不會自殺的;如果是自殺,那只是個傻子。死了也不可惜。賞我幾兩銀子就行了。王夫人說給林黛玉過生日的衣服不好給死人包,薛寶釵怕她忌諱,自動把自己新做的衣服拿出來給王夫人。這段話不僅僅是說她向王夫人求愛,也說明了這個封建信徒是多麽的無情。“守義紅夜宴”之際,她摘下來飲酒的牙簽,上面畫著牡丹,上面還有壹句午詩:“任無情,令人動容”。按封建社會的標準,薛寶釵被稱為美人之冠,但她也說“無情”。“無情”是指她是封建道德的信奉者和實踐者;“也動人”,但只是說她的美。丸說冷香,可能是在暗示她不熱情。但“無情”和冷漠不代表通奸。水閣飛舞蝴蝶,自然說明她有計劃。但其目的是讓小紅和墜兒認為她沒有看到這段戀情,並沒有陷害林黛玉的意思。借衣金訓並沒有自覺讓王夫人反感林黛玉。她這樣做,完全遵循了明哲保身的封建哲學,自然就表現出了她的虛偽和自私。她的思想和言語的虛偽,主要是封建道德本身的虛偽。她的頭腦裏浸透著封建思想,是壹個忠實信奉封建道德和封建禮教的淑女。她認為,按照封建道德規範去做,是最道德的事;於是她自然而然地成就了“四德”。有人說薛寶釵是“大反派、大盜”,怕“伯”是指她對封建道德的忠心耿耿和貫徹執行;因為這種道德本身就是虛偽的。她贏得了賈府的信任,最終被選為寶玉的妻子,這主要是她性格和環境的自然結果,而不應簡單地視為她或薛姨媽勾心鬥角的勝利。認為薛寶釵的壹切活動都是有意識、有計劃地為寶玉服務的觀點,與書中的描述並不相符,也縮小了這個人物的思想意義。其實她的性格並不奸詐,也不總是處處詭計多端,只是她按照封建正統來做,而她又是那麽的不自知。那是如魚得水。人們從她身上看到的虛偽,是封建道德虛偽的體現。薛寶釵的心機和鳳姐的口是心非完全不同。
作為壹個典型的封建淑女,薛寶釵的人格除了作為封建禮教的信仰者、執行者和殉道者這壹基本點外,還表現在其他許多方面。
薛寶釵不僅性格方方正正,容貌秀麗,而且天性聰慧,學識淵博。她童年時代的教養家庭環境和聰慧的頭腦造就了她深厚的藝術修養和廣博的知識。她對文學、藝術、歷史、醫學、諸子百家、佛典都有廣博的知識,就連以“雜學”著稱的賈寶玉也望塵莫及。如袁菲關於寶玉歸省詩中“青玉”改“綠蠟”的批示,湘雲關於“樹”的問題的解釋。她對藝術創作有著深刻的理解,發表過精辟的見解。例如,她在談到繪畫時指出,藝術家在創作之前,心中必須有山丘和山谷,才能對材料進行準確的切割和處理,達到真正再現生活的目的;在詩歌創作中,她提出要“發表自己的見解”,“與眾不同”,“要有致命的新奇,要開拓新的面貌”。她反對模仿和步他人後塵模仿的觀點無疑是頗有見地的。很顯然,在這些地方,作者把她對藝術的獨特看法賦予了這個才華橫溢的女孩。
她自己的詩歌創作也頗有特色。大觀園裏的詩人,只有林黛玉能和她比肩。在許多詩歌比賽中,她經常獲得冠軍。她的詩立意新穎,意境深遠,格調高雅,含蓄渾厚。這樣,作者賦予薛寶釵形象以濃郁的書卷氣和優美的詩人氣質。在這些地方,作者很欣賞她。
薛寶釵性格的復雜和豐富,也體現在她所擁有的壹些美好的性格上。比如她善解人意,公平,有愛心,善解人意,樂於助人。有壹次,襲人想求湘雲給她做點針線活。寶釵知道後,立即向她解釋史湘雲“在家不當家”、“半夜幹活”、“來了就累”的難處,責怪她“壹時不體貼”,主動承擔起了史湘雲想做的工作。還有壹次,湘雲要開合作社當主人,寶釵給她辦了個蟹宴,因為她的開銷引起了姨媽的抱怨。所以這位口無遮攔、慷慨大方的小姐,曾經由衷地稱贊寶釵:“這些姐妹,沒有壹個比得上寶姐姐的。可惜我們沒有母愛——我不在乎我有沒有這樣的姐姐,哪怕我沒有父母。”對於資助人林黛玉和家境貧寒的邢岫煙,也給予了各種幫助。即使是大觀園裏的仆人,她也能體諒他們壹年四季早起晚睡辛苦工作的情況,為他們策劃壹些額外的福利。
薛、二人中,賈政選了薛寶釵,黛玉“含淚而死”。那麽,是否可以斷言這是薛寶釵陰謀的勝利,林黛玉是陰謀的受害者呢?前面的分析已經給出了否定的答案。其實,賈母等人選擇寶釵,是因為喜歡她的“人品好”和“安定祥和”,絕非她耍什麽陰謀詭計的結果。如果把寶玉和寶釵的婚姻說成是寶釵苦心經營的“金婚”,恰恰否定了封建禮教所發揮的危害年輕人幸福和生活的惡。事實是,婚後寶玉“懸崖勒馬”,出家為僧。寶玉、寶釵、柴海的愛情,最後都是悲劇——封建禮教的叛逆者和追隨者的雙重悲劇——雖然兩者的含義不同——但都是悲劇,真可謂“幹紅痛哭”、“萬艷同悲”。這就是《紅樓夢》婚姻悲劇的意義,也是它所批判的封建禮教之惡的深度。這個悲劇;它不僅是性格和愛情的悲劇,也是社會的悲劇和時代的悲劇。薛寶釵的藝術形象與寶、戴壹樣,是對封建禮教的批判。
林黛玉,林如海和賈敏的獨生女。因為父母雙亡,她的奶奶可憐她的孤獨,把她帶到郭蓉之家撫養。她雖然是個寄人籬下的孤兒,但天性高傲、天真、直爽,與寶玉同為封建叛逆者。她從來不勸寶玉走封建為官之路。她蔑視名利。當賈寶玉把北京靖王賜的聖者的壹串珍貴的念珠送給她時,她說:“我不要壹個臭男人送的這個東西!”她和寶玉誌趣相投,真心相愛,但這份愛情被姥姥等人殘忍地扼殺了,林黛玉含淚而死。
金陵十二釵之壹的薛寶釵,是薛姨媽的女兒,家財百萬。她容貌秀麗,筋骨流暢,舉止優雅。她熱衷於“事業經濟”,勸寶玉見壹次官,談壹談事業經濟,寶玉暗暗斥之為“混蛋”。她恪守封建婦德,頗有城府,能得人心,得到賈家的稱贊。她掛了壹把金鎖,上面寫著“不離不棄,青春永駐”。薛姨媽早就說過:“選玉才能配這金鎖。”在賈母和王夫人的單槍匹馬下,賈寶玉被迫嫁給薛寶釵。由於雙方沒有相同的理想和誌趣,賈寶玉忘不了知己林黛玉,婚後不久便出家為僧。薛寶釵只好壹個人住在空蕩蕩的閨房裏,懷恨終生。
王熙鳳,金陵十二釵之壹,賈璉之妻,王夫人之侄女。他有壹雙紅色的鳳凰三角眼,兩道彎彎的柳葉垂眉,苗條的身材,風騷的體格。她聰明能幹,深得賈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了賈家實際的管家。她坐在賈家幾百人的管家的寶座上。她的口才和權力是她奉承上級、蠱惑下屬的武器,目的是奪權、竊財。她想盡辦法改變自己的想法,狠心刻薄,盡管賈瑞就是這麽壹個萬?孩子死有余辜,但復仇的殘酷也可見於《放毒相思局》為了賄賂3200兩銀子,“鐵息寺”逼迫張家的女兒和壹個駐軍的兒子自殺。尤二姐和她肚子裏的胎兒也是被王熙鳳用最狡猾最惡毒的方式殺死的。她公開宣稱:“我從不相信陰間應得的東西。為什麽,我就說好了!”她極其貪婪。除了索賄,她還通過拖延公共開支的月支付來放貸。僅此壹項,就有數百甚至數千銀子被用於個人利益。財物被洗劫壹空時,從她的房間裏抄走了5萬到7萬的黃金和壹箱貸款憑證。王熙鳳的所作所為,無疑是加速了賈府的衰敗,最後落得個“機關算盡卿卿性命”的下場。
李紈,字恭才,之妻,有子賈蘭。她出生在金陵,她的父親李守忠曾向全國敬酒。她從小就被父親教育“女子無才便是德”,讓她能認幾個字,能記住前朝幾個賢惠的女子,每天專註於紡織針線。竺稼不到20歲就病死了。李婉壹直是寡婦。雖然她狀態輝煌,卻像壹顆垂死的余燼。她只關心撫養父母,陪伴小姑,讀書。她是壹個典型的賢惠女人,壹個恪守封建禮教的賢惠女人。
賈政和王夫人的長女賈元春。從小由賈母撫養長大。作為大姐,她在寶玉三四歲時就教他讀書寫字。雖然是姐妹,卻像母子。後來因為德行孝順,被選為宮中女官。不久,封棗公尚書,並加賢德妃。賈家特地建了壹座省親別墅,歡迎她來省親。這座別墅的奢華程度如此之高,以至於連袁春都覺得它太奢侈、太昂貴了!袁公主雖然給賈府帶來了“火上澆油,花上織錦”,卻被禁閉在皇宮裏。她在探親的時候,又說又哭,形容皇宮大內是壹個“見不得人的地方”,毫無情趣可言。這次省親後,袁菲再也沒有機會離開皇宮,然後死於突發疾病。
賈迎春是賈赦和他的妾所生,在賈府中排行第二。她老實無能,膽小怕事,有個外號叫“二木”。她不僅在猜詩方面不如姐妹們,還懂得退讓和被欺負。她的珍珠和珠寶被仆人拿去賭博,但她沒有追求。別人想替她拿回來,她卻說:“我寧願不要,何必生氣呢?”她的父親賈赦欠孫家五千兩銀子,所以把她嫁給孫家,實際上是替她還債。婚後不久,她被孫紹祖虐待致死。
賈探春,賈政和他的姨太太趙姨娘所生,被列為賈府小姐。她聰明、有心機、果斷,連王夫人和馮都給她起了“玫瑰”的綽號。她的封建等級觀念特別強,所以她看不上也討厭自己的親生母親趙姨娘,趙姨娘處於丫鬟妾的地位,冷酷無情。她在突襲大觀園時,為了在丫鬟仆人面前維護主人的尊嚴,“叫丫鬟拿著蠟燭開門”,只允許別人搜自己的櫃子,不允許任何人動自己丫鬟的東西。“心裏沒打算。”不懂這個的王善寶碰了探春壹下,於是當場挨了壹巴掌。探春對賈府邸即將坍塌的危機感觸頗深。她試圖用壹個“興利除弊”的小改革來挽救,但無濟於事。最後,賈探春遠嫁。
金陵十二釵之壹的賈惜春,是賈珍的妹妹。因為她的父親賈敬總是擅長煉丹,她什麽都不管,而且她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她在郭蓉大廈的老太太身邊長大。因為沒有父母的愛,我養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臨摹大觀園時,她咬牙堅持,趕走了沒有過錯的侍女入畫,對別人的眼淚和悲傷無動於衷。四大世家的沒落命運和她家三姐妹的不幸結局,讓她產生了尋死的念頭,後來她進了崔寺當尼姑。
金陵十二釵之壹的秦可卿是賈蓉的妻子。她是營裏醫生秦邦業收養的女兒,來自養生堂。她的小名叫可兒,名字既好聽又好聽。她婀娜多姿,細膩浪漫,溫柔祥和,深得賈母等人的寵愛。但公公賈珍與她關系曖昧,導致她英年早逝。
金陵十二釵之壹的賈,是賈璉和王熙鳳的女兒。生於七月初七,劉姥姥給她取名“巧姐”。巧姐從小就過著舒適的生活,她是壹個富裕家庭的女兒。然而,賈府敗亡,王熙鳳死後,舅舅王人和賈環想把她賣給太子做丫鬟。關鍵時刻,多虧劉奶奶幫忙,才把她變相帶出大觀園。後嫁給壹個叫周的地主。
金陵十二釵之壹的史湘雲,是賈母的侄孫女。雖然她是壹個富裕家庭的女兒,但她小時候父母雙亡,由她的叔叔丁士撫養,但她的阿姨對她不好。在她舅舅家,她根本做不了主,時不時還要做針線活,直到半夜。她的人生經歷與林黛玉有幾分相似,但沒有林黛玉的叛逆精神,並在壹定程度上受到薛寶釵的影響。她直言不諱,開朗大方,調皮搗蛋,甚至敢在喝醉後睡在花園的大青石上。她和寶玉是好朋友。兩人在壹起時,時而深情,時而懊惱,但她心胸開闊,從不計較兒女私情。後來,她嫁給了魏·。婚後不久,她的丈夫生病並死於肺結核。史湘雲決心做壹輩子寡婦。
妙玉,蘇州人。她的祖先是學者和官員。因為從小多病,買了很多身雙的“舊迷信認為命中註定要遭災難的人要舍命出家當道士,有錢人買窮人家的孩子不出家,叫身雙”,都沒用。我得進空門才能健康,所以我總是帶著頭發練習。父母雙亡,我有兩個老護士和壹個小女孩要伺候。她精通筆墨,熟讀經典,品相極佳。十七歲時,她隨師父到長安修行。她死後,受賈家之邀,帶著頭發到玉殿修行。但是,她“欲清凈,雲未必空。”劉姥姥喝的茶杯對她來說太臟了,但她給寶玉的茶杯是日常用的綠色玉桶。寶玉生日那天,她特意派人送來壹本《門檻外壹妙玉,準備遠眺敲陳方》。賈府敗亡後,她被壹個大力士喪心病狂地強奸並劫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