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宋朝官員的脖子上佩戴的方心曲領,到明朝的時候為什麽會被全面廢棄?

宋朝官員的脖子上佩戴的方心曲領,到明朝的時候為什麽會被全面廢棄?

在各種關於宋朝的影視劇中,對於宋朝關於的形象應該都不會陌生。宋朝統治時期,宋朝官員的脖子上都會佩戴白色的圓圈,讓很多人很不理解。其實,這壹物件叫做方心曲領。這也並不是宋朝原創的,早在隋唐時期,已經出現了方心曲領的原型。方心曲領壹直使用到了明朝統治中期,直到嘉靖皇帝在位時期,才逐步廢除。那麽,方心曲領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明朝又為何會全面廢除呢?今天,我們就聊聊方心曲領的故事。

首先,我們需要聊聊方心曲領出現的原因。認真的說,方心曲領是我國漢服文化的壹部分,隨著我國服飾的不斷發展,服飾的樣式也在進行細微的變化。在西漢中期開始,隨著朝廷制度逐步完善,為了使官服更加平整,漢朝官服的衣領上,出現了壹個圓形的護領,這就是曲領。也就是方心曲領的老祖宗,不過二者的差異還是非常大的。

按照漢朝《釋衣服》的記載:“曲領在內,所以禁中衣領上橫壅頸,其狀曲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出現了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對峙的復雜情況,北方遊牧文化開始融入中原體系,中原王朝的服飾出現了比較大的改變。例如隋唐時期的服飾風格,與秦漢時期的風格,存在明顯的差異。到了隋唐時期,曲領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因為在這壹時期,服飾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隋唐時期的服飾,開始出現圓領袍、U領衣等服飾,如何裝飾頸部,顯得更加莊嚴是很大的問題。

在隋唐時期的歷史文獻中,屢屢出現曲領的記載。按照《隋書》的記載:“百官朝服公服,皆執手板……朝服,冠、幘各壹,絳紗單衣,白紗中單,皁領袖,皁襈,革帶,曲領,方心,蔽膝,白筆、舄、襪,兩綬,劍佩,簪導,鉤灊,為具服。”在《新唐書》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玉、犀簪導,絳紗袍,朱裏紅羅裳,……絳紗蔽膝,白羅方心曲領,白蔑,黑舄。”由此可見,隋唐時期已經出現方心曲領和方心的說法。

那麽,究竟應該如何使用呢?其實,隋唐時期的方心曲領與宋朝的方心曲領完全是兩回事。隋唐時期的方心曲領其實是在中衣的上邊,疊加出半圓形的內襯,有點類似於現在的襯衫領。在唐朝統治的末期,出現了軍閥混戰和農民起義。各地區的藩鎮相互進攻,出現了五代十國的復雜局面。由於戰爭才是主流,各地區的軍閥們都沒有精力太在乎服飾文化。公元960年,宋朝建立,並且在10多年的時間裏,逐步統壹了南方各國。

宋朝統壹全國以後,開始恢復各方面的制度。在朝服禮儀上,出現了問題。因為按照唐朝遺留下來的典籍,七品以上官員上朝的時候,需要佩戴方心曲領,七品以下官員則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但是方心曲領究竟是什麽樣子,已經找不到現成的樣式。在這樣的情況下,宋朝根據文獻的描述,加上自己的猜測,推出了宋朝版的方心曲領。宋朝的方心曲領在影視劇非常常見,壹個白色的圈子戴在脖子上,白圈的下部則是四方形,真是貨真價實的方心曲領。

其實,方心曲領並不是直接戴在脖子上的,方心曲領有兩根繩子,系在官員的後頸。按照宋朝的規定,官員穿朝服和禮服、祭服的時候,必須佩戴方心曲領。穿常服、公服、吉服的時候,則可以不用佩戴。因此,在宋朝遺留下來的畫像中,無論是宋朝皇帝還是各級官員,脖子上都有方心曲領。在唐宋時期,日本對中原王朝還非常敬仰。因此在很長壹段時間裏,日本的服飾中也出現了方心曲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