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關於管理心理學

關於管理心理學

管理心理學是把心理學的知識應用於分析、說明、指導管理活動中的個體和群體行為的工業心理學分支,是研究管理過程中人們的心理現象、心理過程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

管理心理學以組織中的人作為特定的研究對象,重點在於對***同經營管理目標的人的系統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壹定的成本控制條件下,最大限度地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當今的管理心理學都是以人本思想為前提的。它有助於調動人的積極性、改善組織結構和領導績效,提高工作生活質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際關系,達到提高管理水平和發展生產的目的。

英文名稱:Managerial Psychology

[編輯本段]發展歷程

管理心理學是和現代生產力、生產技術相聯秒的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分不開的。由於生產力的飛躍發展和生產關系中勞資矛盾的尖銳化,在資產階級提出尋求新的管理理論與方法的同時,科學的進步與發展,也為管理心理學這壹新的學科理論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條件。在這個時期,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理論均有了長足發展,相繼出現了心理技術理論、群體動力學理論、社會測量理論及需要層次理論等。在 20世紀初期,社會心理學及社會學等均已發展成為獨立學科。上述這些學科理論的形成與發展,為管理心理學奠定了比較充分的理論基礎,從而使管理心理學的產生由必需變為可能。

中國古代就有豐富的管理心理學思想。例如,春秋末年軍事家孫武在《孫子兵法》壹書中就寫道:“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孫武強調領導與下屬之間意願協調壹致的重要性,這在今天看來也是十分重要的管理心理學原則。中國古代的管理哲學思想充分反映在關於人性的爭論上。荀子認為“今主人性,饑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此人之性情也”(《荀子?性惡》)。孟子則認為,“人之善也,如水之下也”。中國古代管理心理學思想已經受到管理心理學家的廣泛重視,中國的有關古籍也成了壹些國家培養管理人員的必讀書目。

19世紀末,資本主義得到發展,生產規模日益擴大,對企業的管理也更為復雜,勞動組織和合理安排也提到科學研究的日程。這時出現了科學管理的學院,其代表人物是泰勒。泰勒著重研究了工人操作合理化的問題,但他把人看成是經濟人,忽視了人的社會性。

第壹次世界大戰對管理心理學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參戰各國都力圖利用心理學原則來改進管理,提高生產為戰爭服務。例如,制定人員選拔和訓練的方法,研究最有效的組織形式,調整工人與管理人員的關系等。戰後,工業生產的發展提出了壹些新的問題,如人在生產中社會性因素的作用等。以社會心理學家梅奧為首的壹批專家進行了霍桑實驗,提出了“社會人”的思想。他們認為,單靠物質刺激不能保證調動工人的積極性。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的社會條件與工作效率有更密切的關系。此外,他們還提出了非正式組織在群體中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工程心理學的發展,強調研究人與機關系,同時也提出了解決人與人關系,人與組織關系的問題。戰後,許多學者總結了戰 時的經驗,考慮到有必要建立壹門研究人的行為的綜合科學,認為可以把人與社會,人與生產中的諸因素統壹加以考慮。於是1949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壹次討 論會上,便提出了“行為科學”這壹名稱。其後美國福特基金會給予了經濟上的支持;在許多大學中開展了有關行為科學的研究,並出版了行為科學雜誌。由於行為科學這壹名稱過於廣泛,有人把醫學中的行為研究、動物行為研究等也包括在內,不能突出與生產管理有關的工作。所以後來有不少單位與專家采用組織行為學或組織心理學的名稱,專指在壹定組織內活動的個體和群體行為的研究。在中國則多用管理心理學的名稱。

[編輯本段]學科性質

1、人本化 —是以人為研究中心的學科,具有明顯的以人為本的傾向。

2、綜合性 —是壹門綜合性的科學,它涉及的基礎理論知識比較廣。

3、應用性—與組織管理活動密切相關,對於提高組織管理的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

[編輯本段]學科特點

1、樹立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理念

2、適應新時代對管理的要求

3、提高生產效率

4、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編輯本段]研究內容

具體地說,管理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有以下三個方面:

(1)個體心理。主要研究個體的心理活動規律、需要、動機與態度、員工的心理健康、激勵理論,等等,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調動、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2)群體心理。主要研究正式群體和非正式群體、群體的內聚力、群體中的人際關系和信息溝通、士氣與群體意識,等等,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組織中的協調交流、團結合作的問題。

(3)組織心理。主要研究組織結構、組織環境、組織變革以及各種不同的領導方式及其效果、領導者的選擇與訓練、影響領導效果的因素,等等,目的是為了使組織自身能更好地適應組織任務和組織使命的要求,以利組織目標的實現和維護組織的生存和發展。

管理心理學主要研究與組織行為有關的人的個體特點,如動機、能力、性向等;人的群體特點,如群體的分類、人與組織的相互作用等;領導行為特點,如領導風 格,領導的評估與培訓等;組織理論與組織變革,如組織的模型,組織變革與組織開發研究等;工作生活質量研究,著重從改善工作環境,工作豐富化、擴大化方面 調動職工的積極性,提高生產率;跨文化管理心理學,比較不同的地區、國家、社會制度,文化背景下管理行為的異同,為國際間的經濟交流、合作經營企業提供科學依據。

在研究方法方面,管理心理學並沒有壹種適用於解決壹切問題的通用的方法。它主要以心理學及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如觀察法、訪談法、問卷法、量表法、個案分析、準實驗研究、社會調查、公眾意見調查等方法為基礎,結合管理實際,根據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問題,采用適宜的方法,使問題的解決有客 觀的科學的根據。西方國家組織行為學主要應用於人為資源的研究,如利用測驗方法選拔職工,或應用評價中心方法對領導進行評價;由專家組幫 助企業增加自我完善的能力,帶動各種組織進行改革;決策理論的應用,如協助大企業對重大項目、經營戰略進行審定等。采用決策會議方式,在專家指導下,利用電子計算機及專門的決策軟件可以大大加快決策的制定過程和提高決策的質量;工作生活質量研究,如制定更完善的作業班制度,防止事故,減少工作的應激等。

兩大因素在組織中形成了三大關系系統:壹個組織是由人和物這兩大因素構成的。

1、物—物關系:主要是技術管理的對象,包括材料、設備、資產、資金、技術等方面的管理。

2、人—物關系:即人壹機關系,是壹個交叉系統,部分地作為技術管理的對象,但主要是勞動心理學與工程心理學的對象。

3、人—人關系:主要是管理心理學的對象。

[編輯本段]學科任務

管理心理學的任務有兩個,即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益、勞動生產率和對勞動者進行心理素質的培養、教育。其中主要的任務是掌握管理工作中個體、群體、組織的心理活動規律,從而制定出管理個體、群體、組織的科學管理方針政策和方法,同時極大地促進領導者管理水平和領導藝術的提高,在此基礎上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益和勞動生產率。還有就是吸收、運用各相關學科(包括心理學、社會學、社會心理學、人類學、政治學及其他涉及管理的學科)的理論、方法,探討組織中個體、群體、組織、領導的心理活動規律,說明如何通過調整人際關系、激勵動機、提高領導水平和領導藝術、增強組織凝聚力等手段,來協調人—人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