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饕餮是什麽

饕餮是什麽

饕餮百科內容來自於:

饕餮(拼音:Tāotiè),傳說中的壹種兇惡貪食的野獸,古代青銅器上面常用它的頭部形狀做裝飾,叫做饕餮紋。傳說是龍生九子之壹。

“饕餮”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它最大特點就是能吃。饕餮是壹種想象中的神秘怪獸。這種怪獸沒有身體,只有壹個大頭和壹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麽吃什麽,由於吃的太多,最後被撐死。它是貪欲的象征。

《辭海》中記載:饕餮是“傳說中的貪食的惡獸。古代鐘鼎彜器上多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

《辭海》在解釋饕字說:饕即“貪,《漢書·禮樂誌》:‘貪饕險’顏師古註:‘貪甚曰饕。’特指貪食。”

《呂氏春秋·先識》:‘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

特征與習性壹,饕餮是壹種“惡獸”,而不是魚蛇蟒鱷,不屬於魚類或爬行類。《辭海》中還有附有商周鼎上的饕餮紋。妳只要看壹看就可以認出那個兇惡的猛獸像誰,非常像狼的正面像,也是圓眼吊睛,兇狠無比。

二,饕餮甚貪食。這個特征鮮明地指出了狼的特性。“極貪食”是草原狼的最突出的特性之壹,咱倆養過狼,太知道狼的這個天性了,咱倆可以舉出無數個狼貪食的例子。天下再沒有比狼更貪食的動物了。不信可以讓人去問老牧民,天下最“貪食的惡獸”是誰?回答肯定是狼。人所***知,“貪”就是狼性的代名詞。董仲舒說秦“以貪狼為俗”,也把貪與狼相並列。中國人形容貪食總是用“狼吞虎咽”,而且還把狼排在虎之前,狼比虎更貪食。形容貪心都說“狼子野心”,不會說“虎子野心”。

由於饕餮具有“惡獸”和“甚貪食”這兩個狼的特征,而且饕餮紋又像狼。因此,傳說中的饕餮很可能就是狼,或是從狼演變而來的神獸。

饕餮紋饕餮紋這種紋飾最早出現在距今五千年前長江下遊地區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呂氏春秋·先識》篇內雲:“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其及身。” 饕餮紋在二裏頭、夏文化中青銅器上已有了。以鼻梁為中線,兩側對稱排列,通常的下唇。饕餮紋出現在青銅器上,尤其是鼎上。商周兩代的饕餮紋類型很多,有的像龍、像虎、像牛、像羊、像鹿;還有的像鳥、像鳳、像人。饕餮紋這種名稱並不是古時就有的,而是金石學興起時,由宋人起名的,最完美的饕餮紋面具高21.0公分,現藏於美國西雅圖圖書館。西周時代,其神秘色彩逐漸減退。

饕餮成為商周鼎的主要紋飾。寶鼎是華夏民族在青銅時代的立國之重器。在周朝,“壹言九鼎”的“鼎”,是象征至高無上王權的神器和禮器,也是祭天祭祖的祭器,鼎在華夏先民心目中處於民族“圖騰柱”的地位。因此,只有屬於民族的圖騰才有資格登上如此崇高的地位,而被鐫刻鑄造在寶鼎重器之上。這壹現象又反映出兩個問題:其壹,到商周時,華夏族可能還仍然崇拜狼圖騰,至少是猛獸圖騰,炎帝黃帝族祖先的圖騰崇拜遺風可能還繼續存在,而周朝時期的華夏族受狼圖騰的影響更深,因為,周起源於西戎,而西戎大多是崇拜狼圖騰的遊牧族。其二,當時的“龍”可能還沒有被普遍接受,尚未真正成為華夏族的民族圖騰,否則,象征王權的寶鼎就壹定會以龍作為主要紋飾。而且,當時周天子也還沒有坐龍座,那時還延續著炎黃遊牧遺風,席地而坐。

周鼎上的紋飾主要由饕餮紋和雲紋所組成,以饕餮為中心,雲紋環繞其周圍。顯然,饕餮神獸在天上,從雲層裏探出頭,俯看人間。它的身體則藏在雲裏,不知是否有蛇身或龍身,但是如果在饕餮腦袋後面續上龍身,那就與後來的標準龍相差不遠了。所以,我認為,在狼圖騰和龍圖騰之間可能還有壹個饕餮圖騰的過渡階段。饕餮既有狼的性格,又有後來龍的猙獰面目。

獸面紋所指稱的神獸的真正名稱與原型早已沈埋在不可復現的年代之中,後人因其面相兇惡、神秘、恐怖,有些又口含人首,故賜名為饕餮。饕餮原是《左傳》中用來形容貪財貪食之不仁不義者。近世學者已指出把獸面紋命名為吃人的饕餮純是牽強附會,有悖於商周的社會文化狀況。

因為面相兇猛恐怖,又行饕餮惡名,此獸在中國文化與藝術演變中的蹤跡幾乎無從尋覓。西周中期,盛行了幾百年的動物紋飾突然退出了青銅器裝飾主紋的領域。但是,與饕餮紋同時出現在青銅器上的幾種動物紋樣,如龍、虎、鳳、龜等,在以後的文化演變中,都大量出現在官方與民間,成為中國文化中最具盛名的吉祥物、藝術表現源源不絕的主題。特別是龍,在青銅器時代,多數也都擁有與饕餮紋相同的兇惡面孔。若論神秘、威武和地位,龍在青銅時代遠遜於饕餮。然而,龍後來卻登上了中國文化與政治象征的最高寶座,“饕餮”這壹青銅時代的至尊,蹤影難尋了。

饕餮紋到底指稱什麽?歷來爭論紛紜,迄今尚無定論。有說是牛、羊、虎、鹿、山魈……。在這諸說中,饕餮為虎說聲音最響。許多從事原始文化與藝術研究的學者認為,饕餮紋是虎紋的誇張、變形。在古代,虎亦為很重要的通天神獸,巫師乘虎的造型在後世文物中多有出現。而在中國文化歷史長河中,在“龍鳳”崇拜之前,曾有過壹個相當長的龍虎崇拜的階段,龍虎鬥圖案造型在東周至西漢時代大為盛行,其中尤以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龍虎相鬥圖最為精美,氣勢不凡。古人認為虎為陽獸,“雲從龍,風從虎。”龍虎相鬥表示陰陽交合。在漢代,蒼龍、白虎、朱雀、玄武表示天文中東、西、南、北四官。至少,在中國歷史早期,虎的地位不在龍之下。然而,古籍中對虎的神通的描繪顯然難與饕餮在青銅器上的顯赫地位相比。

古代饕餮紋文化宗教文化

如商代象蓋 饕餮紋銅觥:器通高17.7厘米,由器身、足與蓋所組成。蓋面飾有饕餮紋,以細雲雷紋襯底。器物的腹部饕餮飾紋。動物紋樣具有宗教意義。商代時期的各類鼎上,均有饕餮紋飾樣,鼎是先民用來祭祀的最常見而神秘的器皿,其宗教意義濃厚。

如北京平谷列家河出土的饕餮紋銅卣(商代):高27厘米,口徑7.5厘米,腹部飾以饕餮紋,上下飾以連珠紋,祭祀用。

酒文化

《說文》:尊為專供祭祀或款待賓客所用盛酒之物。唐·李白:“晨遊紫閣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見余喜,為余開壹尊。”“尊”指的是盛酒具,相當於現代的酒壺。1912年在安徽潛山縣出土的壹件商代的饕餮紋銅尊,埋藏地下3000多年,仍青光熠熠,紋飾精美。,此尊高21.5厘米,口徑19.4厘米,重2公斤。呈喇叭狀,高頸、鼓腹、圓足,因器首飾以饕餮紋而得名。饕餮紋樣象征古代傳說中壹種貪食的兇獸的面形,商至西周時常作為器物上的主題紋飾,多襯以雲雷紋,圖案多有變化。

又如牛首饕餮紋銅尊:商(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高 30.5厘米,口徑28厘米,1982年鄭州向陽回族食品廠出土,為先民祭祀用具。其饕餮紋爵,在商代是五侯級貴族才能使用的酒器,爵為飲酒器,前有飲酒的“流”,中有杯,後有尾,壹側有耳,下有三足,“流”與杯的之間有柱,除能裝飾外,還有飲酒時抵住鼻梁,有防止暴飲過量的作用。爵,西周早期以後逐漸消失。

建築藝術

在古代建築材料中也通常用到了饕餮紋裝飾。

如饕餮紋半瓦當:系古代屋頂防水建築構件,用泥土燒制而而。1957年,在廣安門橋南約700米護城河西岸,發掘出紋半瓦當,經考古工作者鑒定,系戰國時期燕國宮殿建築特有的殿頂防水部件。饕餮紋半瓦當為揭開北京城建城的悠久歷史及高超的建築藝術提供了有力證明。1972年又在宣武區韓家胡同處,也先後出土了戰國時期的,饕餮紋半瓦當和獸面瓦當各2件。

另有戰國饕餮紋瓦當:多為半圓形,圖案浮雕比較大方,遠視效果好,塊面整體感明顯。

家具裝飾

現已出土的饕餮紋蟬紋俎,青銅制成,俎面狹長,兩端形翹起,中部略凹,周身繞以蟬紋, 饕餮 紋等。我們可以從它的造型看到後世桌類家具造型及其裝飾的身影。

音樂

商:饕餮紋大鐃,高48.5厘米,天津市博物館藏,此類單件大型銅饒,只能安放在特制的座架上演奏,即植鳴。

古代還出現過饕餮紋祖乙爵,香爐,紋禪 ,紋首蟠,紋直內戈,紋花瓢等。可見饕餮紋與我們的先民的生活息息相關,與先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關,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