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統治過蒙古嗎?
明朝倒是出過不少蒙族大將,而明初朱家皇室取蒙古族為妃在所多有。明成祖朱棣即位的時候,蒙古已經分裂為兀良哈部、韃靼部和瓦剌部三部。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時,是否是依靠弘吉剌氏的關系而得到支持不提,起兵後以旋風般的速度,在不到壹個月內,攻占了北平北部的居庸關、懷來、密雲、薊州、遵化、水平(今河北盧龍)等軍事重鎮和沿邊州縣,既解除了沿邊駐軍南下的後顧之憂,又補充了兵力。然後揮軍攻破大寧(今內蒙寧城),寧王朱權被朱棣挾持,部下兵馬八萬多人(兀良哈蒙古兵)都並入燕軍。 燕軍和南軍(明建文帝的討伐部隊)在北平南部地區混戰了近三年,燕軍雖然屢次獲勝,但所得的城池僅永平、大寧、保定等幾處,其它地方均是得而復失,不能鞏固。在這種情況下,朱棣改變了戰略,揮軍徑直南下,壹路之上不攻占城池,兵鋒直逼南京。大軍渡過長江,燕軍中的朵顏三衛蒙古兵壹舉沖破了南軍的沿江防線,守軍投降,明宮大火,建文帝不知所終。 在朱棣奪得皇位的過程中,精悍驍勇的朵顏三衛騎兵立下赫赫戰功。朱棣為了報答兀良哈三衛之恩,承諾把寧王朱權的封地大寧轉分給三衛之部落首領。(燕王奪位後立刻遷都北京)瓦剌部首領猛可帖木兒死,其部眾分屬於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三個首領,成祖朱棣遂封贈馬哈木為順寧王,太平為賢義王,把禿孛羅為安樂王。後來封韃靼部阿魯臺為和寧王,然而阿魯臺又多次反叛,朱棣聞悉阿魯臺又叛,決定再次親征,八月初,朱棣舉行宴會,宴請從征五軍將領。隨後舉行閱兵式。九月上旬,師至沙城(今河北張北北)。阿魯臺部眾阿失帖木兒率部眾投誠。十月,明軍繼續北上。韃靼王子也先土幹率部眾來降。朱棣封其為忠勇王,賜名金忠,余者皆有賞。十壹月班師回京。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正月,阿魯臺叛兵擾襲大同等地,朱棣決定第五次親征。忠勇王金忠自降明後,屢請出兵攻擊阿魯臺,願作前鋒效力。朱棣批準了他的請求。四月,師出北京北上,進軍途中,命忠所部捕獲阿魯臺部屬,得知阿魯臺遠遁,分兵搜抄,未見蹤影。朱棣遂令班師。七月,回師至榆木川(今內蒙古林西北),十八日朱棣病死軍中。終有明壹代,朝廷裏的蒙古族軍人對朱家皇帝們忠心耿耿。從下級軍官到壹品的五軍都督府都督到皇帝的秘密警察兼貼身保鏢錦衣衛指揮使都可以看到蒙古族軍官的身影。乃至明末,袁崇煥督師蒙冤下獄,名將滿桂戰死永定門,明朝再也無人能力挽狂瀾。滿桂就是蒙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