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巖畫7功能

巖畫7功能

敘事是人類交流的本能,是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方式。在文字出現之前,巖畫是原始先民在原始認知下,用圖畫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方式、思維意識、精神信仰、情感意誌和自然觀、宇宙觀的壹種敘事方式。巖畫獨特的表達方式反映了原始文化的內涵和意義,成為原始文明保存和延續的“圖畫史書”。

壹,原始巖畫的敘事功能

(壹)現實生活的記錄功能

原始先民在塑造巖畫形象時,更註重與遊牧狩獵和放生方式相關的事物。他們將日常生活領域中觀察和記憶自然事物的實踐經驗進行雕刻和標記,並作為知識進行傳達和分享。比如很多動物巖畫都是牧民對該地區動物種類、特征、習性、數量、軌跡的記錄,這些圖像對放牧狩獵生產具有技術指導和認知教育的作用。場景敘事是動物和人的活動場景,每個物體以不同的組合表達事件的具體狀態,完成更復雜的敘事表達,也作為狩獵或巫術操作的參考。

如布爾津縣塔河圖別克巖畫(圖1)記錄了原始的滑雪、放牧、狩獵場景,既是原始生產方式的真實反映,也為後世人類滑雪的考古起源提供了壹個實證。在《文獻通考》(卷三四七四代考二十四)中,也詳細記載了阿勒泰的原始滑雪。巖畫中描繪的場景與古籍中的記載基本壹致,還有流傳至今的阿勒泰傳統民俗文化。這為民俗文化史的考證提供了直觀的文獻依據。

(二)認知經驗的傳遞功能

雖然巖畫無法表達復雜的邏輯、概念、命題、推理等。它們和文字壹樣,為人們提供了壹種直接的、通用的、準確的方式來再現事物,交流和傳播信息,而不需要中介。比如巖畫中的動物形象(圖2)就是庇護狩獵和屈服的神靈,所以識別動物形象是年輕獵人在狩獵和獲得戰鬥力中必須掌握的知識和經驗。巖壁和石頭是不動的、相對穩定的載體。隨著遊牧群體的不斷遷徙,巖畫隨時隨地都有雕刻。在群體運動的過程中,巖畫的圖案和形象被反復雕琢。久而久之,對巖畫的認知和理解就會在壹定範圍的遊牧生活圈裏得到認同,形成* * *相同或相似的知識體系,在同壹個文化圈裏交流、傳播、代代相傳。巖畫的具象化、程式化、易識別等特點,以及跟隨運動的操作行為,使得信息傳播更加直接和有影響力,成為同壹文化圈部落群體之間交流的語言形式。

(三)神聖崇拜的象征功能

原始先民認為壹切都是神秘的,儀式化的雕刻、崇拜、觸摸巖畫成為實現人神交感滲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巖畫或寫實、或意象、或抽象的意象,被相互滲透的思維功能賦予了不同的現實意義和價值,產生了功能各異的畫面,成為原始人類尊崇崇拜的精神信仰對象,以及娛神娛己、抒發情懷的話語模式。如果動物巖畫被雕刻、標記或刺傷,就意味著可以實現畜牧、狩獵和捕殺獵物的巫術同情。巖畫代表了原始人類精神世界中的願望和理想,其象征功能既包含自然、樸素、模仿、再現的現實元素,又包含了在人類主觀想象影響下的抽象、誇張、可比擬的意象精神元素。

(四)群體文化的傳承功能

人類通過對物理在場的感知,在無數可能的現象世界中選擇對自身生存有意義的不同事物或意象的剩余價值,從而賦予無意義的世界以有序的結構。2]原始人類以巖畫的形式,將虛幻、想象的精神幻象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功能性的外化視覺形式。巖畫不僅滿足了人類改造現實、繁衍生存、實現願望的現實目的,而且在崇神崇聖中構建了原始信仰的文化體系,激發了自我,成為凝聚族群意識的有效機制。不同的民族和部落都有壹套專門的崇拜知識,用來劃定民族和成員的身份、社會地位、領土範圍和文化內容。這些知識在代代相傳和儀式實踐的過程中不斷規範和豐富。巖畫是這個知識體系中的壹種視覺形式。作為維系群體關系的凝聚力和社會符號,它成為社會結構中的相關元素,從而建立起相對穩定的族群社會秩序。

二、巖畫圖像敘事的象形特征

(壹)敘事意象對原始意象的轉化

1.動物形象

巖畫中動物形象的敘事,體現在客體形象的主觀改造上。原始先民在繪制動物形象時,並不完全關心形象的真實性,而是關心形象特征的“力量”,即神秘力量或神聖力量。不同物種的形狀、性質和大小特征反映了“力”或

“有效性”的屬性。原始人註重用“力”的屬性來描述動物的特征而忽略其他,並主觀地強調、誇大、變形這些特征,以顯示動物“力”的強弱或起到增強其效力的作用。原始人類認為那些強化的特征在巫術的影響下可以與人產生交感滲透,實現人類生存的力量。

巖畫中很少有單壹的動物形象,但大多以各種組合形成具有特定意義的敘事畫面。動物巖畫是儀式或巫術操作的對象。畫中人物以趕、刺、持弓、騎、射的形式對動物施加力量,或者巫師對巖畫進行某種操作,都是實現人與動物之間功效或能量傳遞、交換、相互滲透的方式。

原始先民在巖畫中不斷體驗到物我溝通、人神互動、祖先回歸所帶來的精神愉悅和滿足。原始審美在現實需求和崇拜精神的影響下發生,並遷移到動物形象的塑造上,形成了程式化、圖案化、符號化的形象風格,使巖畫富有裝飾性和審美性,使動物形象被賦予主觀理想,成為“神化”的圖騰符號。原始美學的首要意義是給物體增添意義和增值效果,其次是用美感取悅人。

巖畫反映了原始人類對自然現象和生命現象的認知意識,巖畫敘事是這種認知意識的外化、宣泄方式和繪畫方式,並通過巖畫積極主動地實現與自然的交流與和解。巖畫作為原始遊牧部落在長期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積累的文化形態,承載了原始崇拜精神和生命精神的全部內涵,促進了原始人類生命意誌的激進和升華,成為人類歷史和文明中獨壹無二的“繪畫史書”。

參考資料:

[1][宋元]馬端臨。文學通考(卷347四代考24巴Xi米)[Z]。北京:中華書局. 1986:考試24。

[2]王安。米切爾論語言與形象[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12)。

烏魯木齊職業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隋利民。本論文是國家社科基金西部藝術項目2018“新疆巖畫藝術譜系研究”(項目編號:2008/2008)。:

18EF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