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最初的功能是運輸中國古代生產的絲綢。1877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將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的“絲綢之路”命名為“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之間的西域交通之路”,很快被學術界和公眾所接受。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外交通、貿易和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主要以南海為中心,因此也被稱為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發展於三國至隋,興盛於唐宋,變遷於明清。這是已知最古老的海上航線。
擴展數據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布,古絲綢之路東段:中國、哈吉三國共同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走廊路網”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首個跨國合作、成功申遺的項目。
在卡塔爾多哈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38屆會議審議通過了將中國大運河項目和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2項和第33項世界文化遺產。其中,“絲綢之路”是中國首次聯合申遺。
百度百科-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