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先秦散文·孫子兵法·九變(節選)》原文鑒賞

《先秦散文·孫子兵法·九變(節選)》原文鑒賞

《先秦散文·孫子兵法·九變(節選)》原文鑒賞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圮地無舍①,衢地交合②,絕地無留③,圍地則謀④,死地則戰⑤,塗有所不由⑥,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故將通於九變之利者⑦,知用兵矣;將不通於九變之利者,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變之術,雖知五利⑧,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

註釋 ①圮地:水網沼澤地帶。舍:駐紮。 ②衢地:四通八達之地。交合:指結交鄰國。 ③絕地:難以生存的地方。 ④圍地:易被包圍的地方。 ⑤死地:沒有出路、非死戰不得生存的地方。⑥由:通過。 ⑦九變:各種機變。壹說指“圮地無舍”至“地有所不爭”九項原則。 ⑧五利:指“塗有所不由”至“君命有所不受”五項權宜之計,壹說指“圮地無舍”至“死地則戰”五條的好處。

今譯 孫子說,大凡用兵的方法,將帥接受國君的命令,聚集民眾組成軍隊,在水澤地帶不要駐紮,在通衢之地應結交鄰國,在難以生存的地方不要停留,在易被包圍的地方要巧設奇謀,在沒有出路、非死戰不得生存的地方要殊死奮戰,道路有的可以不走,敵軍有的可以不打,城邑有的可以不攻,地方有的可以不爭,國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所以將帥能精通以上各種機變的好處,就算懂得用兵了。將帥不精通以上各種機變的好處,雖然熟悉地形,也不能得到地利。帶兵作戰不知道這種機變的辦法,雖然知道“五利”,也不能充分發揮軍隊的作用。所以高明的將帥考慮問題,壹定要兼顧有利和有害兩個方面。覺得有害時要想到有利的方面,就會提高信心;覺得有利時也要想到有害的方面,就可解除禍患。

集評 民國·張之純《評註諸子菁華錄》:“敘列九變,統以不受君命為率,知兵無常法,所貴臨時達權也。九變不出利害兩途,故智謀為上。”

總案 在本節中,孫子論述了將帥在特殊情況下指揮作戰,應該靈活機動地處置問題,並大膽提出了“君命有所不受”的軍事名言。接著又表達了“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這壹重要思想。觀點鮮明,論述深刻,語言簡潔明快。